子兮生死兮逢此时(子魂魄兮为鬼雄)
子兮生死兮逢此时(子魂魄兮为鬼雄)左骖(读「餐」、三马战车)殪(读「易」、死)兮右刃伤。凌余阵兮躐(读「猎」、冲垮)余行(读「行」),环境错误,个人还是能保持正确;看起来失败了,照样能维护尊严并且进入不朽。悲壮、威武而不可侵犯,《国殇》列入中国古代,不,全世界最杰出的战争诗篇区块,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千古绝唱」。「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读「谷」、车轴)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读「使」、箭)交坠兮士争先。
华中27-2老年屈原的领悟
子魂魄兮为鬼雄(下)
《国殇》(看到阵亡的将士)
秦国正在对楚国步步进逼,屈原张开心里的眼睛,看到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战士,在死后仍然用「日神射天狼、云神降雨」的态度来捍卫同胞。面对这些强悍的灵魂,《国殇》没有愤恨或呼号,只用血泪交加的笔触,叙述他们怎样拼搏到最后一滴血,怎样超越了生死时空。
环境错误,个人还是能保持正确;看起来失败了,照样能维护尊严并且进入不朽。悲壮、威武而不可侵犯,《国殇》列入中国古代,不,全世界最杰出的战争诗篇区块,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千古绝唱」。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读「谷」、车轴)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读「使」、箭)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读「猎」、冲垮)余行(读「行」),
左骖(读「餐」、三马战车)殪(读「易」、死)兮右刃伤。
霾(读「埋」、尘沙)两轮兮絷(读「直」、马缰)四马,
援玉枹(读「服」、鼓槌)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读「野」、原野)。」
译文「手持吴戈啊,身披犀甲;车轮交错啊,短兵相接。
敌人的旌旗遮天蔽日,声势像绵绵的云朵;
乱箭纷纷落下,战士却奋勇争先。
强敌侵入阵地,冲垮我们的队伍;
左边的战马惨死,右边的战马被刺伤。
把两轮埋入泥土,羁绊驾车的战马;
仍然挥动着玉槌,擂响最后的战鼓。
苍天要坍塌,神灵震怒啊;
激烈的厮杀结束了,战士弃尸荒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既然出征就义无反顾,没有打算要回去;
旷野苍茫,征途何其遥远。
仍然佩带长剑,秦弓在手,身首分离却没有后悔。
勇敢、威武的化身,始终刚强,凛然不可侵犯。
肉体死亡,灵魂却永远存在;
你们的魂魄,在死后仍然是英雄。」
《哀郢》、《怀沙》(加入君子的行列)
在洞庭湖流域度过15年流放生活,形势越来越惨。秦将白起攻陷郢都,楚国中央政府逃亡,军队溃散,百姓流离失所,屈原失去报效国家的机会了。他写下《哀郢》,发抒对国破家亡的悲痛。
那年他62岁,前往湘水流域,来到古城长沙附近,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留下绝笔辞《怀沙》(怀念先人和故国),郑重地告诉先人,要加入他们的行列。
屈原62岁时,秦军攻陷楚国,屈原抱石跳进汩罗江殉国。
「民生禀命(每个人的天命),各有所错(安排)兮。
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世溷(读「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译文「每个人的天命,上帝各有规划。
拿定主意,坚持远大的心志,我又何必畏惧。
世界混乱而不堪,没有人了解我,我对他们也没办法置评。
知道死亡已经不可避免,就不再爱惜生命。
明白地报告先贤,我将加入你们的行列。」
屈原的死 让中国活过来
「死有重于泰山」,屈原身为古中国积极思想的实践家,展示了一种「完美型人格」。这行动没有停留在孤立事件,它已经进入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了。屈原的死很有份量,它让华夏民族活过来,看到不自私和不怕死的意义。
楚人被唤醒,在亡国16年之后推翻暴政,建立「黄金汉朝」。世世代代多少战士看到这个榜样,抱着赴死的决心走上战场。
屈原展示了完美型人格,不自私,不怕死,楚人被唤醒,亡国16年后建立黄金汉朝。
屈原是古中国第一位大诗人,用生命写诗,作品折射出一个伟大的人格。后人极力仿效却没办法超越他,但绝对是心服口服的。
战国结束,秦帝国很快被终结,西汉建国了,对屈原是完全崇拜的。
﹡贾谊的遭遇类似屈原,一字一泪地写下《吊屈原赋》。
﹡司马迁崇拜屈原,在《史记》里用长篇幅为他立传,并且用他的精神当盾牌,在屈辱当中完成《史记》。
﹡西汉思想家刘安崇拜屈原的气节:「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崇拜屈原的作品:「气往烁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接下来,屈原又风靡了大唐帝国:
﹡李白认为他的作品不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王的宫殿建筑早已埋没地下,而屈原的作品像日月,永远高悬在空中。)
﹡杜甫、李贺和一票大诗人学习他的风格和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文学家兼思想家柳宗元,他终身发挥「屈原思想」,提倡民本主义。
净化人心,所以不朽
虽然大文豪、大思想家纷纷送上「与日月争辉」这种最高级形容词,但当政者不喜欢屈原-- 主张民本主义,而且爱憎分明地实践它,刺痛了当政者最敏感的神经。明清以降,教科书和各种古今文选全面排除屈原,学生没机会认识山顶上那位孤魂野鬼。
但是看看事实吧,屈原已经成为中国、日韩和东南亚地区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把他列入顶尖的几位诗家,并且代代沿用一套纪念性习俗,形成一个重要节日。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集会,把屈原列入最伟大的四位世界文化人之林。
大家把屈原放在心上的原因不在诗词,而在人格的伟大。梁启超认为,屈原在震古烁今地殉国之后,就进入不朽了。
「我们这位文学老祖宗留下二十多篇名著,给我们民族偌大一份遗产,他的责任算完全尽了。末后加上这汩罗一跳,把他的作品添出几倍权威,成就万劫不磨的生命,永远和我们相摩相荡。...屈原不死!...屈原惟自杀故,越发不死!」
余光中指出,屈原的生命透出香气,会激发出读者心里的香气。上帝把人性(灵明之气)放在我们心里,人人心里都有一股香气。屈原能感动读者,净化已经被污染的心灵,还原人性当中的高尚。因此后人被吸引,一代代追求这集体记忆的芬芳。
「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
非湘水净你,是你净湘水你奋身一跃,所有的波涛江芷浦兰流芳到现今」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哀丽的水鬼啊你的漂魂......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