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C类集体课题开题报告(市级C类集体课题开题报告)
市级C类集体课题开题报告(市级C类集体课题开题报告)寄宿制学校是指除了周末和法定放假休息时间以外的所有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生活起居、饮食营养、学习等都由学校教师管理的学校。边远山村是指远离城镇,地形较崎岖,交通不方便,与外界联系较少,且农业,经济、教育基础比较落后的地方。××乡是××县的一个偏僻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是全县较为突出的边远贫困乡之一。××小学是乡镇所在地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小学,学生来自全乡辖内8个行政村, 80%都是少数民族。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附加一些家禽饲养,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外出打工,导致学校大部分孩子均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基本是隔代抚养或亲戚寄养,由于长辈们的文化水平有限,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的不适,使得他们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价值观念扭曲。而且由于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
《边远山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惰性学习成因及纠正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立项课题名称为《边远山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成因及纠正研究》,属于桂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类别为:一般课题(C类) 课题批准号为:****。课题负责人由学校科研主任××承担,课题成员16人,研究的周期从2018年4月起至2021年4月,预计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专家汇报我们的开题工作,向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作开题报告,恳请在座的领导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导。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乡是××县的一个偏僻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是全县较为突出的边远贫困乡之一。××小学是乡镇所在地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小学,学生来自全乡辖内8个行政村, 80%都是少数民族。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附加一些家禽饲养,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外出打工,导致学校大部分孩子均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基本是隔代抚养或亲戚寄养,由于长辈们的文化水平有限,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的不适,使得他们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价值观念扭曲。而且由于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学习及作业等任务表现得很懒惰,学习习惯很差,这样学校教育教学、班级管理都会受到影响。
能否从根本上找出边远山村寄宿制学校这些留守儿童的惰性学习习惯的成因,最终纠正他们的这些惰性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决定他们的个人素质,而且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的整体素质,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提高他们整体素质的关键。那就必须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边远山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成因及纠正的研究,有助于留守儿童整体素质和学校教学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快农村教育的步伐,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 关键词的界定
边远山村是指远离城镇,地形较崎岖,交通不方便,与外界联系较少,且农业,经济、教育基础比较落后的地方。
寄宿制学校是指除了周末和法定放假休息时间以外的所有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生活起居、饮食营养、学习等都由学校教师管理的学校。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长期在外务工,被父母单方、祖辈或他人照顾的儿童。
惰性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者对应该或想要完成的学习活动的自动拖延并伴随不良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其特点是具备学习的意愿,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不足以产生学习的行动并形成习惯。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边远山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和谈话等具体案例的分析统计,掌握留守儿童有哪些不良学习习惯,分析并找到成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留守学生的惰性学习习惯,通过持之以恒,严格训练,导之以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留守学生的现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表现;
2.分析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原因,找到纠正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对策,及解决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教育问题的具体做法。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摸清现状 找准留守儿童惰性学习的问题,使课题研究做到对症下药,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行动研究法。本着从全乡留守学生教育的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 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个案研究法。研究分析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的个案 通过个案考察整体 寻求规律性的认识 并及时提炼、验证和反思。
4.经验总结研究法。鼓励教师对全校留守学生教育研究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 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5.文献查阅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纠正边远山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8月)。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启动阶段(2018年9月——2019年2月)。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1.撰写开题报告,进行课题开题。
2.组织课题组教师培训及工作分工。
3.设计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成因调查问卷,发放到学校每个留守儿童手中,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摸清各班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并汇总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写出分析结果。
4.课题组成员分组与我校留守儿童谈话,了解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和心理需求,整理谈话记录并汇总小结。
5.课题组全体成员交流调查结果并撰写出学校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成因报告并提出纠正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攻坚阶段(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本阶段是课题的主要研究时间段,也是课题攻坚阶段。
1.各课题组成员根据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纠正方案在班级管理中,在教学中进行实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纠正的方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小结。
2.安排课题组成员按照不断改进的纠正策略对一两个留守儿童进行一年的个案跟踪,并撰写跟踪记录。
3.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交流、分析、调整和完善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纠正策略和方法。
4.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别的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经验。
5.课题组成员每人或两人一组撰写关于边远山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成因及纠正方面的论文。
6.开展各种有关纠正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的活动。
第四阶段:课题成果整合及结题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4月)。此阶段工作重点:
1.收集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
2.课题负责人整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3.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
1 |
201804 |
课题申请.评审书 |
文档 |
课题负责人 | |
2 |
201809 |
课题开题研究报告 |
文档、课件 |
课题负责人 | |
3 |
201810 |
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现状的成因调查研究资料 |
调查资料册 |
课题组成员 | |
4 |
201809至202009 |
谈心记录 |
文档 |
课题组成员 | |
5 |
201909-202102 |
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
案例集 |
课题组成员 | |
6 |
201809-202102 |
专题教育教学论文 |
论文集 |
课题组成员 | |
7 |
201809-202102 |
留守儿童惰性学习习惯纠正的研究方法及对策 |
纠正集 |
课题组成员 | |
8 |
202102 |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
文档、课件 |
课题负责人 | |
9 |
201804至202104 |
每半年或一年写一份阶段性总结 |
文档 |
课题负责人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1 |
201809 |
课题开题研究报告 |
文档、课件 |
课题负责人 | |
2 |
202102 |
有关专题论文、案例研究成果、纠正方法及对策 |
论文集 案例集 纠正集 |
课题负责人 | |
3 |
202104 |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
文档、课件 |
课题负责人 |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一直以来我校非常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健康发展。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五个一”活动:即给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每天挤出一课时与“留守学生”交流,每周走访一个“留守”家庭,每月与他们父母通一次电话,督促“留守学生”每学期至少写一封亲情信。从学习、生活、情感上教育关爱,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学生在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使留守学生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关爱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这一举措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我校教师为留守儿童理发的“爱心理发屋”免费理发行动,于2014年曾在××电视台、两次在桂林电视台新闻播出;2015年3月18日新华网记者在中国日报也专为我校此举措进行采访报导。2017年,全县教育推进大会上,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作了典型发言,产生强烈反响。这些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的良好评价都为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和信心。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中,有学校的正副校长,有学校二层机构中的教导、德育、科研、办公室主任,还有教研组长、教务干事、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这些参与者中有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0人 二级教师4人。
本课题组负责人××老师,近十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有着多年的边远农村小学教学经历和教学研究能力。她曾于2010年至2014年参加过一个市级B类集体课题并担任课题负责人,该课题在她的主持下已成功结题。该老师已有做集体课题的经验和带领成员做课题研究的能力。课题组成员中有2人参加过自治区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有7人参加过桂林市的课题研究。从人员布局看,有语、数、英、体育、音乐等教师,从年龄分布看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的青年教师。从总体来说,这次参加的主要研究人员,已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学习了有关课题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具有完成此课题研究的能力。
九、设备和经费保障
1.我们研究的资料: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制订了《××小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小学留守儿童活动制度》、《××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小学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确保留守儿童工作有章可循,真正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做足、做实。每个学期开学,学校要求各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动态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小学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册》。我们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帮扶教师信息、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简要、谈心记录、帮扶记录、走访记录、每月电话记录、成长记录。同时,并适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各班通过Q群或微信群方式,有效建立起与学生家长、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每个学期期末均由德育处对各班档案进行认真检查。
2.实验仪器设备: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每班有电脑白板等,都可以提供借阅相关留守儿童的资料。
3.研究经费:留守儿童在校的时间较多,在校观察的机会多,这大大节省了研究经费,再者这些儿童的家离学校并不是很远,去家访比较方便,有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和学校部分老师的老家是一个地方的,节约了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加上校领导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心并给以大力支持,预算了一部分经费到课题研究上,我们有充足的经费完成此课题的研究。
十、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