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汪宗叶是哪里人(汪宗田郝翔杜燕然)

汪宗叶是哪里人(汪宗田郝翔杜燕然)三是初步形成了党内民主作风。在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探寻党内民主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法,指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民主的方针。延安整风运动独创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的方式方法,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了党内民主作风。二是提出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命题。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突出强调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命题。他指出:“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只有高度地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党才能壮大,革命战争才能取得胜利。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必须遵照党内民主的原则进行工作。”只有党内生活民主化,才有可能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干的人才。缺乏党内民主生活,就会妨碍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人才的培养。

编者按: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进行了艰辛探索与实践,大体经历了探索与起步、发展与挫折、恢复与革新及深化与拓展四个历史阶段。百年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宝贵经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高度认识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最大制度优势、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必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必须以制度建设保障党内民主的实现。同时对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启迪:必须始终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紧密结合、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党内民主就是将民主原则运用到党内来,在党内实行民主。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党内民主,既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同志指出:要“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回顾和总结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汪宗叶是哪里人(汪宗田郝翔杜燕然)(1)

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百年历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起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挫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与革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与拓展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内民主的理论、实践和制度作出了创新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探索与起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严酷斗争中探求党内民主(1921—1949)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追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严酷危险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党内民主,将党内民主作为团结、发展和壮大党的重要途径,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提出并确立了民主集中制。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指出:“我党采取苏维埃的形式。”虽然党的纲领没有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制度,但这一原则已包含其中。因为“苏维埃的形式”就代表着“民主集中制” 就是用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人,决定党内事务。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 第一次明确地阐释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强调高度的集中和铁的纪律,规定了“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等组织原则 但此时还没有明确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个名称。中共三大和四大对二大“党章”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正式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从此,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的名称就被确定为“民主集中制”。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要“实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秘密条件之下尽可能的保证党内的民主主义;实行集体的讨论和集体的决定主要问题”。中共七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民主集中制,成为民主集中制发展的一座丰碑。毛泽东给民主集中制下了个定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中共七大标志着党的民主集中制科学化、定型化了。

二是提出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命题。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突出强调党内生活民主化的命题。他指出:“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只有高度地发挥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党才能壮大,革命战争才能取得胜利。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必须遵照党内民主的原则进行工作。”只有党内生活民主化,才有可能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干的人才。缺乏党内民主生活,就会妨碍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人才的培养。同时,党内民主生活不足,“也就影响到统一战线中、民众运动中民主生活的不足”。因此,必须对党员进行民主生活的教育,让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集中制,什么是民主生活。

三是初步形成了党内民主作风。在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探寻党内民主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方法,指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民主的方针。延安整风运动独创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民主生活的方式方法,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了党内民主作风。

四是首次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与权利。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员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和执行党的政策决议,为人民群众服务,遵守革命组织纪律等四项义务。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也规定党员享有“(一)在党的会议上或党的刊物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的实施问题之自由的切实的讨论;(二)党内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三)向党的任何机关直至中央提出建议和声明;(四)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工作人员”四项权利,首次确定了党员的义务与权利,从此有了党内法规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虽然很注意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是,由于党尚处幼年时期,党内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准备不足。在革命实践中,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逐渐形成家长制作风,还有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大搞“一言堂” 没有得到有效约束,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加上在战争年代党处于紧张危险的状态,也不可能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党内民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2.曲折与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前进中发展党内民主(1949—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必须“扩大党内民主”。邓小平在作修改党章报告时指出,要“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中共八大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对发扬党的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健全民主集中制、保障和扩大党员民主权利、选举产生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建立党代会常任制、实行党的领导职务任期制、实行党务公开、反对个人崇拜、实施党内党外监督等重大事项作出了重要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党内民主,全党不仅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而且缺乏足够的思想理论准备。在这一时期,党内民主建设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虽然形成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和经验,但也遭到严重挫折。

一方面形成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和经验。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政治的构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962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在大会上号召发扬民主,并作了自我批评。在毛泽东带领下,会议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号召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毛泽东还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强调“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 “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七千人大会形成了浓厚的党内民主风气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另一方面党内民主也出现了严重失误。一是错误地提出了“两种个人崇拜”理论。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引发的波匈事件和铁托普拉演讲,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反对“个人崇拜”的看法。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提出的“两种个人崇拜”理论,即对掌握真理的革命导师的“正确崇拜”和不加分析的盲从的“不正确崇拜” 为党内已经萌发的个人崇拜开了方便之门。二是在实践上,“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和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中,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累积发展,没有形成对党的领导人特别是最高领导人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的践踏。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迎来党内民主新的转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内民主建设准备了必要条件。

汪宗叶是哪里人(汪宗田郝翔杜燕然)(2)

3.恢复与革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党内民主(1978—2012)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了党内民主,开启了党内民主健全化、现代化进程,推动党内民主革新,推进党内民主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努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恢复了党内民主,开启了党内民主健全化、现代化进程。

首先,重新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深切地感受到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他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总结教训、开拓创新,重新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邓小平强调,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党内民主太少,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

其次,坚持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等规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民主的教训时指出,过去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认为这是“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一个沉痛教训。

再次,开启了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邓小平认为,制度是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他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中共十二大修订的“党章”明确提出要逐步废除党的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 并率先提出在选举中央委员时进行差额选举,开创了党内民主选举的新局面。这些举措标志着党内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努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提出了系列新见解。

首先,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著名命题。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必然选择。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命题,标志着中共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立了党内民主至高无上的战略地位。

其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发展党内民主。针对当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不愿、不敢发展民主或者弱化民主集中制的观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要从民主生活、干部管理和权力监督三个方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再次,保障党员的权利,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疏通和拓宽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建立上下贯通的有效体制机制,保证下级党员和党组织的建议意见能及时反馈到上级党组织中来,汇集多元信息,“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 要“进行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

中共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提出了“党内和谐”的命题。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党内和谐”的命题。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民主是党的团结统一、党内和谐的根本和关键。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关键。没有党内民主,党员不能充分表达真实意见和愿望,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就没有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次,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理念。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理念。所谓党员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党员平等地享有行使党章及党内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履行党员应尽的各种义务,在党内生活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作出判断和选择。党员是“权利”和“义务”主体的有机统一,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没有党员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有党内民主,没有党内民主就不可能示范带动人民民主。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再次,健全了集体领导制度、创新了党内选举等系列制度。在健全集体领导制度方面,中央率先垂范,2003年,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述职,开创了历史先河。在党内选举方面,改革候选人提名制度、扩大差额的幅度和层级、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直选范围、增强选举竞争性等等。在党务公开方面,从基层到中央,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在党政干部任期方面,规定和完善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在党政干部问责方面,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在党员权利方面,更加完善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

4.深化与拓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征程中深化党内民主(2012—)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不断深化与拓展党内民主,提出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首先,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制约和监督。民主集中制正确规范、处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反映、体现全党和全民的利益与愿望,科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

其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促进党内民主发展。党规党法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党章”体现了党的整体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和最高权威,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上下必须严格执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较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机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坚持完善党内民主各项制度,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必须按照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进行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

再次,强化党内监督,抓住“关键少数”。中共十八大之后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规党法,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利器,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重点抓住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因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处在权力的关键地位,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是强化权力监督、解决党内监督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如果领导干部能做到率先垂范,就能起到上行下效的效果。三是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监督机制。党内监督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与同级相互监督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党外群众监督,畅通多层次、多方位监督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渠道。

最后,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中共十九大提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腐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党员干部要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团结。党内政治生活要聆听时代声音、紧扣时代要求、回应时代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永葆党内政治生活的生机活力。党内政治生活要按照党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来处理党内各种关系,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一切违背、歪曲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对否定、污蔑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汪宗叶是哪里人(汪宗田郝翔杜燕然)(3)

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宝贵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虽然在这一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失误,但总体而言党内民主不断取得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历史经验。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

党内民主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党内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我们党内民主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成就。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2.高度认识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发展得如何,关系到党的团结统一、生机活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也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没有党内民主,党就会失去生机活力,就不能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汇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就不能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全党必须高度认识到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党才能兴旺发达、长久执政。

3.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

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民主过程就是在作出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集中过程就是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是思想认识、利益目标和决策行动的集中过程,也是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整体功能和制度优势的过程。党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民主与集中关系处理得好、民主集中制得到正确坚持和贯彻,党就充满生机活力,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就更强,决策就更加科学,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民主与集中关系没有处理好,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就会遭到伤害,党内矛盾就会滋长,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发展党内民主既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独断专行,又要防止分散主义、极端民主化。我们党在历史上把发展民主与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模式,并以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确定下来,形成最大制度优势。

4.必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首先,保障和落实党员的知情权。知情权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或不落实知情权,党员无从知道党内事务情况和信息,就无法行使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其次,保障和落实党员的参与权。如果党员没有参与权,党员的主体地位就是虚空的,党内民主也就无从说起。再次,落实和保障党员的选举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和侵犯党员的选举权。党员能否真实和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党内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最后,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只有党员监督权得到充分落实和有效保障,才能根本保障党内民主的实现,才能防止党内权力异化变质,真正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

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最大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已经证明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指导党的全部活动,能使党的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更加严密,组织功能力量更加强大,组织纪律更加严明,具有鲜明的组织优势。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能正确规范、处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关系,能反映、体现全党和全国人民利益与愿望,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更加科学合理,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会更加有效率,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同志指出:“这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不能变、不能丢的宝贵基因和光荣传统,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必须牢牢坚持这个最大制度优势。

6.必须以制度建设保障党内民主的实现

百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制度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要充分依靠制度。

首先,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规范民主程序,将民主作风、民主意识转化为民主制度,努力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根本保障。其次,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的、完备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应该具体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制度还应该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不可逆性。最后,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办事。严肃教育每位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遵守党规党法,提高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严格监督每位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按制度规定办事,严明党纪。党员在党章党规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谁违反,都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处分。

汪宗叶是哪里人(汪宗田郝翔杜燕然)(4)

三、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启示

在百年历史中,我们党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对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要启示。

1.必须始终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紧密结合

全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手段,又是党的建设的目的。初心使命是党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它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直前的不竭动力。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始终与党的初心使命紧密结合。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目标和任务不同,但初心使命不变,始终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奋斗。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初心使命展开,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就会产生更大的危险。党员心中有理想信仰使命,脚下就会有力量。放弃党的初心使命,发展党内民主可能导致民主失序、加剧社会撕裂。

2.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追求民主的奋斗目标,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许多党员担负着领导工作,执掌着重要的权力,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党内民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从根本上说,党内民主不仅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着人民民主的发展状况,从而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倘若每位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民主观念,把民主作风和民主传统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以身作则,就会带动自己身边人群的民主风气,就能够更好地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3.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进入新时代,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及错综复杂国内外环境,发展党内民主必然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

首先,国际环境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西方反华反共势力无时不在对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平演变,否定党执政的合法性,污蔑党是独裁政党,歪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专制主义,鼓吹西方的多党制和民主政体是真正的民主,鼓吹中国共产党转向社会民主党,鼓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这些都增加了发展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

其次,国内环境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化、推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多样发展,出现众多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思潮。这些都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也蕴涵一定的风险影响,对党内民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后,中国共产党自身环境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与“四大风险” 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风险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理论和民主经验不足,有些“缺乏普遍民主教育,偏于理想化,期盼一步到位,毕其功于一役”。鉴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和党自身环境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风险影响,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党内民主风险防范机制。

(作者:汪宗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副教授;郝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党委书记;杜燕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年第2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