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陌生到喜欢一个人要多久(每周心理学亲爱的)
心理学从陌生到喜欢一个人要多久(每周心理学亲爱的)这周我们来聊聊一个仅限于民间流传的话题,性单恋。我试着把当时的文章在改动的基础上放到这里来,所以如果好了,那就是我改写得好,如果坏了,那就是当时的我还在交学费学写文章,计划通 =)这周有些自闭,被喜欢的女生发卡了,原本想直接鸽掉这周的科普,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可实在写不出来,便开始翻以前混社团时写的文章,露出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经典表情可我还是把它搬运了过来,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它写得很烂很不严谨很自以为是,但我感觉此时的我也写不出比它更好的文章。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文风还是很青涩啊,现在太老油条了。
#心理咨询师说#“我最怕别人说喜欢我了
毕竟我没什么责任感啊
怎么可能对你说我会一直爱你
我都不能保证我会一直爱自己”
这周有些自闭,被喜欢的女生发卡了,原本想直接鸽掉这周的科普,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可实在写不出来,便开始翻以前混社团时写的文章,露出地铁老人手机的表情。
经典表情
可我还是把它搬运了过来,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它写得很烂很不严谨很自以为是,但我感觉此时的我也写不出比它更好的文章。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文风还是很青涩啊,现在太老油条了。
我试着把当时的文章在改动的基础上放到这里来,所以如果好了,那就是我改写得好,如果坏了,那就是当时的我还在交学费学写文章,计划通 =)
这周我们来聊聊一个仅限于民间流传的话题,性单恋。
“谁都不爱又谁都爱,
这样就不会那么落寞了吧?”
性单恋(Lithromantic)指对某人产生好感,却又不希望从对方获得情感回应的人,因此,这类人群的恋爱情结可能会因对方做了情感回应而消失。因此,他们有的可以接受恋爱关系,有的则不能。
性单恋倾向的人会对他人产生情感与性吸引,同时也会渴望浪漫的恋爱关系,但不会真正地在现实中发展。这一类人并不需要来自他人的爱慕情感,或不想和爱慕的人发展成恋爱关系。甚至一些性单恋者会因为感受到对象对自己的好感而停止喜欢对方,甚至厌恶对方。他们会更喜欢对方对自己冷淡或是无感,而不是爱慕与明显的好感。
性单恋者的性取向不限,因为它并不是性取向的一种。它可以是异性恋,也可能是同性恋或其他非典型性性取向。
实际上“性单恋”这一词更多是一种网络流行词,因为截止至2020年,没有任何文献或心理组织承认。纵使它还没有一个系统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但并不妨碍它确实描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事实,甚至是人群,至少是现象。即当对他人的好感得到了回应后,原先对他的好感就会消逝,甚至会讨厌这种情感,讨厌那个人。
“我不相信有人会一直爱我,
也许某个时候他就会伤害我。”
虽然这个说法很扯,但在性单恋人群眼里,他们也许是不被爱的,或是不应该被爱的。出于某种对自身的不认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该,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而当并不被期待的爱出现的时候,这仿佛颠覆了他们原有的潜在的观念,于是为了维护原有世界的稳定,便不得不去否认后来出现的“爱”。
又或许出于某种对安全感的缺乏,让他们觉得把自己依赖而敏感的一面交给另一个人,意味着潜在的威胁和危险,因为不安全感往往联系着担心对方随时会离他而去。
于是,性单恋们渐渐回避和厌恶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和爱,期待能走近那些美好的人,可又厌恶他人靠近自己,难以接纳来自他人的爱意。
上个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John Bowlby将依恋模型分为三类,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我们或许可以试着用回避型的依恋模型去解释性单恋。
John Bowlby发现,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幼儿,对母亲的存在、离开和返回都变现得漠然,在他看来,这是出于幼儿在跟母亲的互动中,无法感受到母亲对他们依恋需求的满足,从而通过回避性的行为来掩饰和压抑它们。久而久之,这种已经习惯化的回避模式,以及出于自我认识一致性的本能需要,性单恋们会将这种得不到与母亲互动的经历合理化,并降低对外界的期待,认为事情“就应该如此”,从“不接受母亲的爱”,变成“不接受他人的爱”。
相亲
研究表明,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更少拥有亲密关系,并且很少对其他人表露、坦白自己。他们总是尽量拉远自己和他人的距离,不愿意与别人亲近。所以,当他人表达了对自己的喜爱时,他们会排斥,会感到厌恶。
可我仍旧相信性单恋们的内心深处是需求者爱的,就和其他人一样,他们只是难以建立一条和另一个人互相分享美好的通道。正如阿德勒研究了一辈子的自卑,每个人都会自卑,可长时间习惯了的暗恋和自卑,无形之中把关系暧昧的对方抬到了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地方。而正因为他是如此的“完美”,才会暗恋他这么久,也才会愈发难以接受真实的那个他。
三爷
我有一个朋友,但不要问我那个朋友是不是我自己。那个朋友曾先后喜欢过两个女生,当从认识对方到熟悉对方,成为朋友,直到成为友达之上的有点暧昧的朋友时,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现状足以让他满足。可是对于对方的暗恋之情却不敢开口,这样在对自己情绪压抑的同时,其实也在对他的形象进行想象,从而把他塑造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于是当那两名女生先后成为了他的女朋友时,他才开始注意到原本就表现在那里的不那么喜欢的一面,而且逐渐将它们放大。
可我逐渐觉得,我的这位朋友是在希望自己永远都是那个追求美好的人,也许只有这样,他在可以“无我”地逃离面对自己,“无我”地追逐那个想象中的美好。因而当对方跨过了那一步,打破了想象中的现状,他才在不安和失望中,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包容和接纳,接纳不了对方的不完美,包容不了自己的“不应当”。
“你的忽远忽近真的恰到好处,
让我一直漂浮不定地遨游在单恋你的时光里”
平时生活中,性单恋们遇到对自己殷勤的人也许就会拼命想回避,但他们又不是讨厌所有人,只是会本能地抗拒。他们会有谈得来的同性和异性朋友,会对他人产生好感,但只要对方表现出想进一步发展的意思或者对我有好感,性单恋者却又会感到反感,严重的还会有生理上的不适。
有些性单恋们在与恋人确认恋爱关系之前,并不会表露出太多的异样,他们会和其他人那样对所爱之人抱有爱意,也许直到确认关系,他们对恋人的好感便会迅速地变质,以至于会产生抵触的心理或者生理上的不适。
这就是爱的过程
“网上聊聊还行,一想到要和他线下恋爱,我就感觉恶心。”“我可以对我的其他朋友温柔以待,但我就是不想理我的女朋友。”“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我不能爱一个爱我的人,难道‘爱我’本身还不足够吗?”
恋爱本身,对于性单恋们及其恋人而言,都不能说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而对性单恋们而言,他们会感受道德上的不安,感觉到对自己情况的无助感,他们可以为人优秀,处事善良,也许他们没办法,只是没办法接受那么一个人。
1、也许可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对浪漫和爱有渴望,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恋爱
我们很难在一朝一夕改变自己的依恋模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好好生活。我喜欢打篮球,但这不意味着我成为职业运动员。如果你更习惯单身的状态,那就享受这个状态。不必急着进入一段关系,也不必为自己单身的状态而着急或羞愧。
2、尝试接受本来的样子
如果一直否认自己,不接纳自己,你会陷入恶性循环。你可以尝试者对自己说:我只是喜欢浪漫和恋爱,但我暂时无法与他人恋爱,这没有什么。
美好的不代表它必须得是完美的。
握手
3、试着去相信和接受对方
性单恋们,可能会因为某些童年中不好的经历,例如父母某一方缺失,而对外界产生不安全感,可能会因为儿时某次经历,而对出现在身边的爱情产生排斥,并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但亲爱的,sometimes you just deserveit.
突然想起了王小波的一句话:“生为冰山,就该淡淡地爱海流、爱风,并且在偶然接触时,全心全意地爱另一块冰山。”
也许事情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也好,他是也罢,可以像是一座冰山那样,淡淡地去接受海流和风的温柔,去接受爱人,接受自己,接受爱你的一切,接受你爱的一切。
爱情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