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来猜哪个字错了(这俩字我猜你不一定读的对)
你说我来猜哪个字错了(这俩字我猜你不一定读的对)相信不少读者也都在高速上路过那里,看到过那里的标志牌。芍陂位于淮南寿县,即今天的安丰塘。给你们5秒钟,告诉我它的读音。我来公布正确答案:芍(què,同“却”音)陂(bēi,同“杯”音)。怎么样,你们读对了吗?
(本文属《叙叙淮南 · 淮河风物录》系列文章,“淮河风物录”是对《叙叙淮南》主要内容的补充,主要介绍淮南景点、风俗、特产等的历史渊源)
(全文约2293个字,阅读时间大概需要4~5分钟)
芍陂。
看到这个地名,我猜,不少人都会把它念错。
给你们5秒钟,告诉我它的读音。
我来公布正确答案:芍(què,同“却”音)陂(bēi,同“杯”音)。
怎么样,你们读对了吗?
芍陂位于淮南寿县,即今天的安丰塘。
相信不少读者也都在高速上路过那里,看到过那里的标志牌。
那么,芍陂究竟是什么?且听我为大家说道说道。
芍陂是两千六百多年前兴修而成的水利工程。
没想到吧?你可别以为这只是个单纯的地名,有来由的!
放在今天,它的价值可并不逊色于大名鼎鼎的三峡大坝。
在芍陂之前,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水利工程——期思陂始建于楚庄王五年(公元前609年)前许,由孙叔敖主持修建。
其最初工作任务是:于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称为清河;又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称为堪河。利用这两条引水河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期思陂位于今天的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带,而杜佑《通典》认为期思陂就是今安徽寿县南的古芍陂。
我们今天认为的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其工程地址在古安丰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
这里因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故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机智的孙叔敖召集工程队,将这里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的龙池山和西面六安的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在这里修建了五个水门,用石质闸门控制水量,达到“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
这不仅使得寿县天旱时有水灌田,雨季又避免了水多发生洪涝灾害。后来,他又带人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进一步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简单介绍完芍陂的作用,大家伙儿一定对孙叔敖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个孙叔敖究竟是何许人也?
孙叔敖其实不姓孙,而姓蔿(wěi,同“伟”音),名敖,他的名字是蒍敖。古人不是都有什么表、字,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刘备字玄德,蒍敖的字就叫孙叔。
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蒍敖祖上跟楚庄王是亲戚,按辈分算是楚庄王的长辈,大王不能屈尊叫他叔叔,就在叔前面加了个孙,孙叔孙叔这么叫,别人也就跟着这么叫他了。这些言论至今仍有争议,故孙叔敖名字由来我们暂时不细说。
传说孙叔敖其貌不扬,头秃没毛,俩胳膊还不一样长——左手比右手长一点,个头还很矮,矮到什么程度?还没车子上的横木高。这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不可能是帅哥的长相……
“
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荀子·非相》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别人眼里的丑男,却成就了千古佳话,几乎所有后世为官之人都将他奉为榜样,司马迁在撰写《史记·循吏列传》时把他放在第一个写,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物。
孙叔敖生于楚国,少年时有一次出去玩,路上偶遇了双头蛇,这双头蛇可能就是个尾巴花纹像蛇头的普通蛇而已,亦或是基因突变长了俩脑袋的蛇(蛇的基因不稳定,双头蛇的存在也不是什么太离奇的事儿)。可那会儿是真迷信啊,科技没这么发达,老百姓对这玩意就有恐惧心理,传言遇到双头蛇是大凶之兆,必死无疑。孙叔敖也听说过这个说法,可他心眼儿实诚,他心想:“我要是放着不管,这蛇遇到别人别人也得死,不如我弄死他,就死我一个人也能保护大家。”
于是他抡起锄头也不知啥玩意的东西把双头蛇砸死了,完事儿了哭一道儿回家。
回家了他就跪下给母亲磕头,准备来个人生告别仪式,母亲问知原由,给孙叔敖擦擦眼泪告诉他:“你这么善良,肯定有神明保佑,放心吧不会死的。”
心眼儿实诚这一美德真的成为了孙叔敖成功的重要原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
他被楚国国相虞丘举荐,虞丘认为他才能卓越品行端正甚至可以取代自己(那时候的人真的很淳朴啊……),楚庄王便任用他为官,三个月后孙叔敖就官拜令尹(楚国除了王以外拥有最大权力的职位,同宰相)。孙叔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清正廉洁,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我们这一期的主角儿——芍陂正因此而诞生。孟子说“孙叔敖举于海”,其实并不是说孙叔敖在大海边儿扛东西,是在说孙叔敖因芍陂而青史留名,孟子说的“海”并不是真的海,那会儿这种一望无际的大塘子也叫海……
那么这个芍陂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经济上,它成功遏制了寿县每年的旱涝灾害,又灌溉出了万亩良田,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年年创收。
政治军事上,它使楚国人口激增。那个年代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使得楚国兵源充足,而丰收的粮食又为部队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粮饷。
楚国因此国力鼎盛,跃居当时的诸国之首,成全了楚庄王立下的“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豪言,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睥睨天下。
到了后来的东汉、三国、隋、北魏时期,芍陂也经历了多次改建与翻修。其中东晋时期,因寿县有芍陂而连年丰收,芍陂遂改名为安丰塘。可元代以后,因地主豪强在寿县争抢土地,不少人占湖为田,芍陂面积不断萎缩,几乎荒废。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了解了芍陂的情况后,带领群众对芍陂进行了综合治理,开挖淠(pì)东干渠,沟通了淠河总干渠。芍陂一举成为了淠史杭灌区(pì shǐ háng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的调节水库,灌溉效益有很大提高。2015年10月13日,芍陂(也说安丰塘)在法国申遗成功,被纳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人们赞誉它为——“天下第一塘”。怎么样,身为淮南人的你,是不是又骄傲自豪啦?
小黄史官曰:“誉芍陂为我中国瑰宝,赞蒍敖是我华夏贵人。庄王英武,孙叔贤明,王相携手,霸业竟成。幸享芍陂,换恶水之为良泽,养江淮千家儿女,壮哉安丰,变穷山之为宝地,富吴楚万户人民。中华有福,百姓和乐,安丰芍陂正当千古功臣,多誉而不妄也。”
参考文献:
-
《荀子·非相》,【战国】荀况。
-
《列子·说符》,【战国】列御寇。
-
《史记·循吏列传》,【西汉】司马迁。
-
《淮南子·人间训》,【西汉】刘安。
-
《汉书·地理志》,【东汉】班固。
-
《水经注·卷三十二》,【北魏】郦道元。
-
《通典·卷二·食货二》,【唐】杜佑。
-
《通志·卷七·建安十四年春三月、卷九·嘉禾四年夏四月、魏正始二年夏五月》,【宋】郑樵。
-
《大明一统志·卷七·中都》,【明】李贤 等撰写。
-
《江南通志·卷六十二·河渠志·水利·凤阳府》,【清】赵宏恩。
作者 黄宣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