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人对刺杀安倍进程有什么表现(安倍被暗杀若是日本)

日本人对刺杀安倍进程有什么表现(安倍被暗杀若是日本)有人认为这类人的行为属于“扩大性自杀”,但我觉得这类人的行为与扩大性自杀还是有很大不同。所谓扩大性自杀又称怜悯性杀亲,这类人多患有抑郁症,就是在情绪极其低落的情况下有强烈的自杀企图,但想到自己的亲人活着“痛苦‘,常将自己的配偶或儿女杀死后再自杀。其实这样的事件在日本并非孤例,“无业、失业、离婚、无友、独居”等等诸如此类人被称“无缘人”,而“无血缘、无地缘、无人缘”的一类人被认为是”“无敌之人”的高发群体,想想也能理解,他们了无牵挂,也没有牵挂他们的人和事,他们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成为高危群体也就很有可能。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2021年10月31日,万圣节晚8时左右发生在东京京王线列车上的纵火案,犯罪男子身穿小丑服装,先在车上泼洒盐酸,然后点火引燃,紧接在大火中挥刀乱砍,造成17人受伤,1人重伤的惨案。但令人更为震惊的其实还不是实施犯罪的过程,而是在他纵火行凶后,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点起一支

日本人对刺杀安倍进程有什么表现(安倍被暗杀若是日本)(1)

安倍被暗杀后,日本网络流行语“无敌之人”再次在日推上热了起来。对于这个网络流行语,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无敌之人”是日本匿名论坛2chan创始人西村博之于2008年,在自己的博客上所创造的互联网流行语。

其所指代的就是一群“因为已经一无所有,失无可失,所以便不再有任何恐惧和束缚”的独狼式犯罪分子,这些人自认为自己已经被逼入绝境,只是一心求死,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对自己下手或者说他在死时想获得社会的更大关注。

所以会选择影响比较大的方式来实施犯罪,他们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不会选择隐藏自己的面容,当然更不会逃跑,而是很淡定地实施犯罪,淡定地等着被抓,整个过程都像是一台毫无感情的机器在做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一样。

他们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一心扑死,而且是独狼式行动,根本没法进行有效防控,试想在一个人员复杂的公共场合,很难辨别他们会有什么行为,而且这种人属于极少数,他们平时又不怎么显山露水,其他人很难发现他们的思想动向。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2021年10月31日,万圣节晚8时左右发生在东京京王线列车上的纵火案,犯罪男子身穿小丑服装,先在车上泼洒盐酸,然后点火引燃,紧接在大火中挥刀乱砍,造成17人受伤,1人重伤的惨案。

但令人更为震惊的其实还不是实施犯罪的过程,而是在他纵火行凶后,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点起一支香烟,悠然地吸了起来,似乎根本不觉得自己已经犯下了滔天大罪,这样的画风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也更为震惊。

还有更令人震惊的就是当警察将他抓住后,他不但毫无悔意,而且当得知事件虽然造成多人受伤,却无人死亡时,他甚至表示很遗憾,因为他就冲着杀人然后被判死刑去的。

其实这样的事件在日本并非孤例,“无业、失业、离婚、无友、独居”等等诸如此类人被称“无缘人”,而“无血缘、无地缘、无人缘”的一类人被认为是”“无敌之人”的高发群体,想想也能理解,他们了无牵挂,也没有牵挂他们的人和事,他们活着也没有多大意义,成为高危群体也就很有可能。

有人认为这类人的行为属于“扩大性自杀”,但我觉得这类人的行为与扩大性自杀还是有很大不同。所谓扩大性自杀又称怜悯性杀亲,这类人多患有抑郁症,就是在情绪极其低落的情况下有强烈的自杀企图,但想到自己的亲人活着“痛苦‘,常将自己的配偶或儿女杀死后再自杀。

显然,从日本近年来“无敌之人”所犯的罪行来看,他们大多没有亲人和朋友,也没有明确的仇恨对象,他们更在意实施犯罪行为本身及伤害后果和社会影响,至于伤害对象是谁,对他们来说反倒无所谓。

所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长期性社会缺失后造成的,他们之所以选择以杀人的方式来达到换取社会注意力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孤独的一种暴力回应,这种回应会让他们在达到毁灭自身这个目标的同时,得到一丝心理安慰。

虽然媒体常用“随机”和“无差别”等词来定义这些独狼式犯罪者的行凶目标,但从过往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在看似毫无规律的“狩猎”中,弱者依然更容易被这群恶魔所盯上。

比如2016年7月26日凌晨,24岁的植松圣趁着夜色,翻入该市的一家福利院,残忍虐杀19名残疾人,用匕首反复刺击他们的头和胸口,另有26名残疾人遭到重伤。

再比如2019年的5月28日的早上面对17名小学生和2名成年人,51岁的岩崎隆一,手持两把长刀疯狂挥砍,致使一名11岁的女孩和一名39岁的家长当场丧命。

从这些过往案例来看,他们行凶虽然没有固定的仇恨对象,但盯上弱者的可能性更大,在日本这个社会治安相对良好的国家,虽然国家被集体秩序牢牢地保护着,但很难完全躲开那些“无敌之人”独狠式且随机性很强的行凶行为。

从对那些“无敌之人”的研究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极其封闭,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长期的自我封闭让他们见不得别人的幸福,而且更为关键是他们的生活很不如意,他们除了每天面对空气外,很少有人关注过他们,他们也不会主动融入人群。

在那种毫无存在感的环境下生活久了,生出自杀的念头也就很容易了,而在自杀前,有些人是对自己下不去手,有些是想通过极端方式引起社会关注。

所以,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在报复社会,不如说报复的是那些正常人,当他们自己做不到像别人一样正常沟通交流,正常与人相处时,他们就会觉得受到了正常社会和正常人的挤压,最终堕落成“无敌之人”。

虽然这些人性格孤僻古怪,也不愿在现实社会尝试着与人沟通交流,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的表达欲望却异常强烈,总喜欢在网络上喷点什么来刷刷存在感,但毕竟是虚拟世界,并不能从根本上给他们带来慰藉。

像在秋叶原杀人的加藤,仅仅事发前的3个月时间里他就发了3000条信息。而杀残疾人的植松,更是在杀人后还不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一张微笑照片,而且还配上“希望世界和平,日本美丽”的文字。

在日本这样的人虽然并不多,但危害性极大,因为独狼式的行凶无论社会治理能力多么强大,都不可能做到完全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而刺杀安倍的凶手到底是什么动机,目前还不明确,但从奈良警方透露的消息来看,凶手表示“不是对安倍前首相的政治信条怀恨在心。”

如果既非政治阴谋,又非政治信仰不同而搞暗杀,那就只有个人私仇,但一个首相与一个普通人应该不会有什么交集,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深仇大恨。这样排除下来,将凶手归于“无敌之人”的可能性就会进一步增大。

如果凶手果真只是单纯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才选择将安倍作为行凶对象的话,显然他选择的目标足够大,一旦安倍出事,别说小小的日本,就连整个世界都会高度关注此事,这样一来,他也就达到了扩大社会影响来慰藉自己孤独心灵的目的。

但是这种行为所释放出的恶将触发更多“无敌之人”内心的恶魔,让他们将目光放到制造更加轰动和更加不计后果的恶性事件上来。

这样的话,其社会危害性只会更大,而且这种恶会传染,不仅仅是向本国“无敌之人”传染,很可能会像病毒一样四处扩散,这才是真正可怕之处。

所以,如果暗杀安倍的凶手真是“无敌之人”的话,比之政治阴谋或者宗教阴谋等各类阴谋制造的惨案更加糟糕。

这也是我为什么反对恐怖暗杀的原因之一,因为暗杀也会像瘟疫一样传染,当暗杀成为一种制造社会关注的有效手段并不会受到普遍的道德谴责时,其传染性就会持续放大,对待事物的态度就会从独狼式行凶者那里找到依据。

因为法律之外还有民间舆论力量和道德审判,而民间舆论和道德审判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会以个人好恶来引导和评判事情,而不是以法治思维和长远眼光去看待问题。

虽然民间舆论和道德审判更能触动一个群体的兴奋点,而且也能快速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反对异见者的力量,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当你为暗杀拍手称快的时候,同时也可能在民间留下潜在风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