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有几个版本(闪电快讯小牛电动发布两款新品)
小牛电动有几个版本(闪电快讯小牛电动发布两款新品)作为两轮车市场的后来者,小牛电动诞生于2014年9月。小牛电动创始人胡依林曾回忆,当时,国内两轮车市场的保有量超过1.8亿台,每年的增量大约在3000万台左右,市场相当可观,但现实也很残酷,外界对电动车的购买人群、使用场景存在刻板印象,如何让人们接受新品成为首要考验。从2000年左右开始启动技术探索,到2004年两轮电动车合法上路,再到2019年新国标正式落地,过去20余年,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一直是在探索、争议、变革的旋律中前行。不同于从价格为王的红海中杀出来的雅迪、爱玛等先行者,小牛电动是从产品为王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新势力。伴随这次产品升级的还有小牛电动的品牌升级。在7月27日举办的一场媒体共创会上,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过去7年,小牛电动对产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产品、重新定义规则,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小牛电动的品牌底色:原创、创新和追求。“小牛电动要坚持独
记者 严利婷
编辑 高宇雷
作为两轮电动车领域的新势力,小牛电动在创业七年之后,正式步入产业变革的下半场。
8月2日,小牛电动集中发布了最新新品:一款跨骑式电动自行车SQi、一款全新开挂电自UQi ,两款与雷蛇的联名车NIU x RAZER SQi、NIU x RAZER NQiGT。从产品到内核,小牛电动一直试图颠覆外界对两轮电动车的想象,而这是继“锂电化”、“智能化”之后,小牛电动在个性化上的一次新探索。
伴随这次产品升级的还有小牛电动的品牌升级。在7月27日举办的一场媒体共创会上,小牛电动CEO李彦表示,过去7年,小牛电动对产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重新定义设计、重新定义产品、重新定义规则,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小牛电动的品牌底色:原创、创新和追求。
“小牛电动要坚持独立主见,做自己的小牛”,李彦进一步表示,小牛电动将这种品牌基因根植于每一款产品中,试图打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这一生活方式已经吸引了超过300万独立用户,并且,随着消费升级催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品方向。
二次变革
从2000年左右开始启动技术探索,到2004年两轮电动车合法上路,再到2019年新国标正式落地,过去20余年,国内两轮电动车市场一直是在探索、争议、变革的旋律中前行。不同于从价格为王的红海中杀出来的雅迪、爱玛等先行者,小牛电动是从产品为王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新势力。
作为两轮车市场的后来者,小牛电动诞生于2014年9月。小牛电动创始人胡依林曾回忆,当时,国内两轮车市场的保有量超过1.8亿台,每年的增量大约在3000万台左右,市场相当可观,但现实也很残酷,外界对电动车的购买人群、使用场景存在刻板印象,如何让人们接受新品成为首要考验。
“一个从0到1的产品,大多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需求,结合对产品形态和行业的理解,先有了INSIDE,然后通过对目标群体和行业的调研,找到适合的方式把产品做出来,最后再DELIVER”,胡依林表示,小牛为了第一款产品,不仅拆了车,还设计了约4000个版本,开发了200套模具。
根据早期的探索,胡依林总结了用户的三大痛点:充电问题、防盗问题、安全性问题。当时,市面上的电动车用的铅酸电池,重量在27-35公斤之间 ,无法满足用户取出电池充电的需求,并且,丢车现象泛滥,一度成为公安部的重要课题,此外,由于路权较低,电动车的安全性也常遭诟病。
最终,凭借“智能、锂电”的概念,小牛电动撬开了市场,并于2018年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抛开李一男的个人光环,小牛电动的早期投资人、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认为,小牛电动的支点主要有两个,其一,小牛电动真的解决了用户痛点,其二,小牛真的把两轮车做成了一个lifestyle。
七年之后,两轮电动车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各地对车速、车机、重量的限制加码,进一步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供给端迎来了新一轮洗牌潮。另一方面,随着产品不断迭代,早期的防盗、充电等需求已经逐渐弱化,需求端对于个性化、场景化的诉求日渐突出。
此外,两轮电动车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红海,根据浙商证券预计,随着政策过渡期在2024年左右到期,两轮电动车市场的整体规模会稳定在6000万台左右。面对供需两端的挤压,小牛电动CEO李彦认为,这有点类似于大象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但小牛一直试图在框架中寻求突破,打造一种更高端的玩法。
升维之战
从出行方式到生活方式,所谓的高端玩法,对应到现实中其实就两个字:品牌。
对此,小牛电动创始人胡依林曾表示,打造品牌需要的就是超出消费者的认知,超出消费者认知需要把握好度,不能离消费者的生活太远,也不能刚好契合消费者的需求。对应产品层面,无论是普遍在4000~5000的价格定位,还是标志性的天使眼大灯设计,小牛总是试图领先市场半个身位。
此次媒体沟通会上,小牛电动的设计副总裁杨凯表示,所有的产品需求均源于用户,但小牛电动拒绝设计依赖,依托于“独立主见”的时代内核与产品定义,小牛电动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
针对最新的跨骑式电动自行车SQi,小牛电动融入了轻量化设计元素,采用航空级镁合金材料所打造的一体压铸成型车架,使整车无焊点全螺接的SQi车身更加轻盈坚固。对于热销爆品UQi 的升级款,小牛电动做了快拆式设计,一方面可以满足驾驶模式的转换,还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配置。
对于电动车的性能,杨凯表示,小牛拒绝参数堆叠,并且,需要结合使用场景去考量哪些配置能够给用户带来实际好处。比如,对于语音导航,小牛认为,电动车骑行是在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中进行,很多时候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为此,小牛电动联合科大讯飞试图从车机上去寻求解决办法。
此外,小牛电动也在不断扩大市场,满足更多人群及场景的需求。早在2016年,小牛电动就开始奔赴欧美市场,此次,小牛电动与雷蛇打造的两款联名车型均主要面向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小牛电动也开始逐渐向下沉市场扩展,截至目前,小牛电动在全国有3248家门店,覆盖242个城市。
不过,面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及疫情影响,小牛电动的品牌溢价能力正遭遇考验。反映到财务上,2022年Q1,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3.8%下降至19.1%。对此,小牛电动CFO周雯娟表示,其中,大约2.5~2.7个点左右源于成本的上涨,剩下两个点来自于产品结构的变化。
此前,小牛电动陆续对产品进行了一轮调价,总体涨价幅度在7%左右,叠加疫情的影响,2022年Q2,小牛电动销量同比下降17.4%。李彦对电厂表示,进一步调价的空间有限,一方面,对比同行,小牛电动的整体售价本就不低。另一方面,小牛电动的受众中仍然有一部分价格敏感型群体。
与此同时,李彦对电厂表示,鉴于小牛电动现在的体量,未来进一步下沉的空间也有限。面对外部的种种挑战,李彦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其一,从技术方面去做功课,尽可能寻找新的技术替代方案,比如镁合金、钠离子电池、一体化焊接等,其二,从经营层面去做功课,进行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