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避暑七夕,揽胜陶然,华夏名亭寻遍”开句写了时间,在农历七夕那天,为了避暑,去陶然亭公园寻访胜景。七夕,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作者去游园,不知道是凑巧还是特别挑选。鉴赏:登高天下一览,有壮志在怀,豪情万千。少陵草堂,琵琶浸月,大小珠玑落玉盘。沧浪洗流年,携手已白头,更应喜欢。只将昔时旧事,作真情流传。这首词是现代诗人东篱所做,无门无派,始终草根。曾经有人讨论过诗人这个物种会不会消失,答案是不会,诗词的体裁也许会陈旧,但是总会有新人为其注入新的内容。陶然亭公园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1)

陶然亭

望海潮 七夕游园

避暑七夕,揽胜陶然,华夏名亭寻遍。烟柳画桥,粉壁飞檐,诗词文章楹联。百坡诵新词,鹅池谈旧墨,醉翁名篇。谪仙踏歌,兰亭聚贤,咏二泉。

登高天下一览,有壮志在怀,豪情万千。少陵草堂,琵琶浸月,大小珠玑落玉盘。沧浪洗流年,携手已白头,更应喜欢。只将昔时旧事,作真情流传。

这首词是现代诗人东篱所做,无门无派,始终草根。曾经有人讨论过诗人这个物种会不会消失,答案是不会,诗词的体裁也许会陈旧,但是总会有新人为其注入新的内容。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2)

陶然亭公园

鉴赏:

“避暑七夕,揽胜陶然,华夏名亭寻遍”开句写了时间,在农历七夕那天,为了避暑,去陶然亭公园寻访胜景。七夕,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作者去游园,不知道是凑巧还是特别挑选。

陶然亭是北京南城的一座公园。作者在七夕这天游园,在园子中寻找华夏名亭,因为公园里有华夏名亭园景区,云集了天下各种有名的亭子,是按原比例复制修建。作者很兴趣去观赏。

“烟柳画桥,粉壁飞檐,诗词文章楹联。”在寻找名亭过程中,诗人看见了美丽的景色,如柳永写的烟雨江南,垂柳如烟,小桥如画,氤氲掩映中透出白色墙壁配着玲珑的飞檐,不仅如此,还有诗人喜欢的诗词文章和楹联。这里描写诗人所见景物,不仅有画面美还有文化美,那些美景配着才子书写的文章诗词更吸引人。

前两句概括写了园子之美,来的目的。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3)

百坡亭

“百坡诵新词,鹅池谈旧墨,醉翁名篇。”

这句开始说诗人来到百坡亭,朗诵他自己新写的诗词,在鹅池呢,又谈论昔时文人墨客的书法,之后又看到醉翁亭,说起醉翁亭名篇。作者有三个句子点出三个景观:百坡亭,鹅池,醉翁亭。都在那里赏玩什么了也交代了一下。

这里说的百坡亭与宋大文豪苏东坡有着莫大关联,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苏轼任颖州太守时,曾作《泛颖》诗,诗曰:“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时镜,笑问妆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南宋时州守魏了翁疏凿环湖后,于湖上筑修了百坡亭。

一九二八年,眉山人为纪念苏东坡,并希望眉山有更多的东坡式的人物出现,在三苏祠瑞莲西池修建了这座百坡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筒瓦房面。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4)

鹅池,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赏鹅的地方,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池边有鹅池碑,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因是两位著名书法家所写,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5)

醉翁亭

醉翁亭呢,更为人类广泛熟知,就是欧阳修写下名篇《醉翁亭记》的地方。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欧阳修为此亭写下《醉翁亭记》后命名醉翁亭。

这里作者通过观景,写情,在百坡亭吟咏新词,在鹅池谈论旧墨,“新词”与“旧墨”相对,使用双关语,这样写法,融景入篇,全无堆砌感。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的悠游情趣。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6)

谪仙亭

“谪仙踏歌,兰亭聚贤,咏二泉。”

谪仙李白曾经在这里踏歌,兰亭聚集了多少贤士,吟咏二泉水之美。这三句又写了三个景观,谪仙亭,兰亭,二泉亭。

谪仙亭是纪念李白的一座亭子,李白曾被称谪仙。亭子是飞檐起翘葫芦宝顶式的半壁亭。这座亭子并非古建,而是园林设计中今人专门为李白设计修建的。亭内镶刻有诗两首,是丘睿的《过采石吊李谪仙》和杨荣的《李白赞》。周边景观也都以李白为主题,亭旁的山岩上有多处刻有李白的诗句,这是著名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因为李白的名气太大了,大家都很喜欢,所以为李白专门修了谪仙亭。

兰亭,就是王羲之写了著名的《兰亭序》书法的地方,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部,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余人在此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全文28行,共324字,凡字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可谓精彩绝伦。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鹅池碑就在兰亭内。

兰亭举贤,高谈阔论,有狂饮作诗,写字的情形,可以想像。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7)

二泉亭

二泉亭,位于无锡惠山,纪念唐代文学家(世称“茶圣”)陆羽。二泉包括上、中、下三池,上、中池在泉亭内。由于宋高宗赵构在绍兴辛巳年(1161年),曾在此酌泉,“故其后设栏卫护”,亭壁嵌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天下第二泉"石匾。

二泉因为历史典故而值得玩味。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8)

一览亭

“登高天下一览,有壮志在怀,豪情万千。”

接着诗人登上高处的一览亭,可一览天下,此刻,有壮志在怀,豪情万千。

这里的景观主要就是一览亭。

一览亭有两个,一个在金华,一个在萧山。

金华的一览亭又名圣览亭。坐落于金华城区铁岭头附近一处高坡上。这里原是

金华城区的制高点,东耸八咏楼、天宁寺,西布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祠堂),南临双溪,北濒明月楼、文昌阁,一览亭鹤立其中。登高远眺,北山芙蓉诸峰蔚然深秀,东南数峰如万马奔驰,西隅兰江诸山远在天际,双溪二水在城下合流西去。四处为山岗、湖泊,农庄似在烟云香霭之间,寺观楼阁参差排列于山城雉堞之中,举目一览无余,故名。

萧山一览亭是当地名胜,明嘉靖十年(1531)由郡守洪珠建造。

近望湘湖,远眺钱江,人称“石岩望秋”,为原湘湖八景之一。清乾嘉年间此

处为文人会聚吟诗之地。

诗人登一览亭,内心感触也颇多。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9)

杜甫草堂

“少陵草堂,琵琶浸月,大小珠玑落玉盘。”

这句主要写诗人杜甫曾经居住的杜甫草堂,和纪念诗人白居易的浸月亭。杜甫

草堂位于成都。少陵是杜甫的别称。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

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在此期间,写了,《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10)

浸月亭

“琵琶浸月,大小珠玑落玉盘。”是化自白居易的诗词《琵笆行》,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

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

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其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诗人将亭名与诗词结合,写出另一意境。值得玩味。

望海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观(了解一座天下名亭云集的园子)(11)

沧浪亭

“沧浪洗流年,携手已白头,更应喜欢。只将昔时旧事,作真情流传。”

这句里面有一处景观,就是沧浪亭。就是苏州著名园林景观之一。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始建于北宋,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曾来此。

沧浪洗流年,说时光荏苒,携手的人都已经白头了,但是更应该喜欢,从此,将昔日的往事,包括这庭园,这美景,做为一种真情流传下去。全词完。

作者游园观景,点景入情,将景观名字又化入诗词中作为修饰语,这样写诗句中暗藏景观,达到诗句中又再造新景观意境的效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