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美图唐寅(百川论道唐寅)
九美图唐寅(百川论道唐寅)经过调查,此系诬告。但是当时,此事在民间,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为了安定民心,明孝宗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办法,勒令程敏政辞职回乡,将唐寅、徐经贬职到县衙充役。程敏政的政治小人——户部司局级的给事华昶,听到这番说者无意的感慨后,以事先漏题为由,报告给明孝宗皇帝。明孝宗震怒,立即将程敏政革职,与唐寅、徐经一起押送刑部审讯。1500年,30岁的唐寅,和徐经结伴,赴明朝首都江苏南京,参加全国科举考试。徐经是江苏江阴富家子弟,也是徐霞客的六世祖先。他饱学诗书,与唐寅是同榜举人。当年的主考官,正巧是大学士程敏政。他和唐徐二人的关系很好。他曾给唐寅的一部诗集做过序,他与徐经的家庭渊源,也很深。但是这种关系,却给唐寅的科举之路,带来灭顶之灾当考完试后匿名阅卷时,有两份试卷答得非常出色。程敏政以文人遇知音的感情,禁不住脱口而出:“这两份试卷,一定是唐寅和徐经的”。没想到此言一出,祸起萧墙。
文 | 百川
唐寅,男,汉族,公元1470年生,即庚寅年戊寅月甲寅日丙寅时,故名唐寅。寿命55岁,属相虎,星座双鱼座。江苏苏州人。唐寅字伯虎,有关他的风流才子传说,不但不真实,而且还很凄凉。
《明史·唐寅列传》记载:“唐寅……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
主考官梁储惊奇,唐寅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还朝后让文学大咖程敏政看,敏政也惊叹不已。唐寅的才学,轰动了整个苏州城,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1500年,30岁的唐寅,和徐经结伴,赴明朝首都江苏南京,参加全国科举考试。徐经是江苏江阴富家子弟,也是徐霞客的六世祖先。他饱学诗书,与唐寅是同榜举人。
当年的主考官,正巧是大学士程敏政。他和唐徐二人的关系很好。他曾给唐寅的一部诗集做过序,他与徐经的家庭渊源,也很深。但是这种关系,却给唐寅的科举之路,带来灭顶之灾
当考完试后匿名阅卷时,有两份试卷答得非常出色。程敏政以文人遇知音的感情,禁不住脱口而出:“这两份试卷,一定是唐寅和徐经的”。没想到此言一出,祸起萧墙。
程敏政的政治小人——户部司局级的给事华昶,听到这番说者无意的感慨后,以事先漏题为由,报告给明孝宗皇帝。明孝宗震怒,立即将程敏政革职,与唐寅、徐经一起押送刑部审讯。
经过调查,此系诬告。但是当时,此事在民间,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为了安定民心,明孝宗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办法,勒令程敏政辞职回乡,将唐寅、徐经贬职到县衙充役。
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唐寅耻不就职,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了很长时间。
直到14年后的1514年, 明宁王朱宸濠,听到唐寅的才气大名后,以重金将唐寅诚聘到南昌担任他的幕僚谋士。唐寅的仕途似乎又有了一丝转机。
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世袭封地在江西一带。他是一个野心家,妄想有朝一日,能当上皇帝。于是他网络人才,私制兵器,意图造反。
聪明的唐寅,很快就察觉了宁王的阴谋,但他已经身陷其中,危机重重。于是,唐寅学战国名将孙膑,假装得了精神病,整天醉酒装狂,还曾脱了衣服裸奔,宁王实在受不了,便轰他走了。
《明史》中是这样记载唐寅的:“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唐寅成功逃离虎口,回到苏州老家。后来宁王起兵反叛,被朝廷平定,唐寅幸而躲过了杀身之祸。
经过这两次事件,唐寅思想渐趋消沉,由积极入仕,转而消极信佛,他取以《金刚经》中的如梦如影,如露如电,如是如观之意 自号“六如居士”。戏封了自己一个官职“逃禅仙吏”。
唐寅的诗歌,存世约有600余首。在风格上通俗易懂,在内容上风花雪月,在语言上雅俗并用。如他的言志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还有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唐寅的文章,早期的作品,均为考试应题之作,工整妍丽,很有八股文特性。唐寅年轻时,曾下苦功研读,中国存世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
对里面的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都熟能背诵。所以在科举考试中,能表现得出类拔萃。但后来,唐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他的文风也随之改变。
向往东晋才子陶渊明,“性本爱桃花”,文风接近朴素自然,多描写自己的处境,情真意挚,字句流畅。
唐寅的画作,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他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他的山水画雄伟险峻,风格秀逸清新,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的工笔画,线条清细,色彩艳丽,体态优美。
唐寅的书法,多取自元代赵孟頫,崇尚唯美,注重功夫,同时融合唐代颜真卿、李邕的笔法,书风奇峭俊秀,在文人雅士和平民百姓中都有良好的影响力。如他36岁的代表作《落花诗册》。
公元1523年,54岁的唐寅穷困潦倒,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他应好友邀请去福建东山.看见当地的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
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他临终时写下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逝世后,葬在江苏苏州桃花坞北。他的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了他的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岩岫杳冥”,直译为名山大川秀美景。唐寅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虽然,他在仕途上一生不得志,但在才学上却是一代大家,诗文书画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