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市场变化了1. 用户研究已经不再是企业的加分项,而成为了一个“必选项”。为什么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用户研究?用户研究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

近几年,“用户研究”变得越来越火,作为在市场与用户研究领域从业超10年的职场人,我更是深有感触。

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布局和组建专业的用户研究团队

最近广州一个年营收2亿人民币的跨境电商公司在招聘用户研究负责人的岗位,专门研究海外用户,助力新产品开发,提升新品上新的成功率。公司创始人是一个非常年轻帅气的95后。放在以前,没有10亿 营收的品牌都不会考虑自建用户研究团队,因为养不起,也觉得没必要。

现在2亿营收的品牌就开始布局专业的用户研究团队了,足以说明用户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用户研究已经不再是企业的加分项,而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1)

为什么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用户研究?用户研究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

1.

市场变化了

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懂买方(用户)不行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市场经济刚起步,百业待兴,供给严重小于需求,市场空白机会非常多,随便拍脑袋都不会错,所以确实不需要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当时是只要做就能赚钱,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抢着购买。以前是谁能拿到货,谁就赚钱,谁能搞定供应商,谁就赚钱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2)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消费品市场已基本饱和,各品类大大小小的品牌众多,且市场还在不断涌现出创新品牌,竞争非常激烈(用一个时髦的词形容叫内卷,整个中国消费品行业都非常内卷)。当下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这是一个品牌争夺用户的时代谁更了解用户,谁能打动且持续打动用户,谁就能占领用户心智,谁就赢得市场。

2.

用户变化了

用户变得精明了,不好忽悠了,也不能忽悠了

随着用户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变得越来越专业,很多客户甚至比品牌方的工作人员还要专业,客户不好忽悠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透明化,客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以往靠信息差赚钱,收取客户智商税的时代正在过去。就算短期客户被忽悠了,客户迟早有醒悟的时候,那时候TA不仅会无情地抛弃该品牌,还会在社交媒体大肆传播该品牌的负面信息,呼吁其他客户也不购买,甚至造成重大的公关事件,这对于品牌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客户也不能忽悠了

只有从客户出发,基于客户需求和痛点,设计能解决客户痛点,且符合客户期待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所谓,真诚是最好的套路。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3)

本杰明·富兰克林:真诚是最好的套路

3.

用户研究应用广泛(好用)

企业内不同部门(客/货/人/场/品牌)都需要用户洞察来支撑其科学决策

客(用户部/销售部)

KPI: 找到更多客户,提升销量/业绩,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用户研究赋能用户“拓-留-锁”全链路

i.提升拓客效率:洞察新客户转化驱动与障碍,提升新客转化率;

ii.精准留客,提升用户LTV(Long term value):识别高价值用户,基于用户生命周期洞察,挖掘用户长期价值;

iii.强势锁客:洞察客户沉睡流失的原因,唤醒沉睡流失客户,降低沉睡流失率;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4)

货(产品部/研发部)

KPI: 研发符合客户期待的产品与服务,提升产品成交率/复购率

用户研究与深度数据洞察赋能和陪伴“产品创新与研发”全周期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5)

i.新品开发:探索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创新机会点;对概念/口味/香味/包装及新品进行上市前测,优化概念和产品,降低试错成本;

ii.老品升级:产品满意度追踪调研,识别产品体验过程中的痛点,持续提升产品体验,提升产品力;

iii.老品退市:1.基于品项生命周期;2.基于品项数据分析,低复购&低满意度&低业绩占比&高运营成本等品项;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6)

人(人力资源部/培训赋能部)

KPI: 招聘/甄选优秀候选人进入公司,并不断提升员工人效。

任正非说:“华为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

华为非常重视经验萃取和提炼。华大(华为大学)专门帮助华为各部门,基于具体业务痛点,先做访谈,然后萃取,最后做系统化培训和赋能。华大帮助华为把优秀经验快速复制到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市场,从而提升人效。

用户研究的方法:深度定性访谈,通过优秀员工访谈,提炼和萃取优秀员工的经验,将好的方法复制到更多员工,提升人效.

i.优秀员工访谈:深度访谈销冠成功的经验,日常客户沟通的内容,如何服务好客户,如何成交客户等;

ii.萃取和提炼:话术、方法、打法,提炼最本质,最简单,容易快速复制和推广的素材(先提炼总结,再简化语言,便于一线理解,记忆和传播)

iii.培训和赋能:腰尾部员工通过培训,快速复制优秀员工的话术和方法,提升人效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7)

品牌(品牌部/市场部):

KPI: 提品牌资产价值,提升用户对于品牌的“认识-认知-认可”

用户研究从多维度助力品牌资产增值

i. 认识→认知阶段:

想要客户认识和认知一个新品牌,首先需要一句强有力的品牌广告语,告诉客户: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品牌的原因。通过定性访谈,能有效助力品牌找准定位 输出品牌强有力的广告语。

一般深度访谈以下三种人群,能有效帮助企业提炼出广告语:

1.逼死老板(访谈老板/创始人/高管团队):选择你而不选择竞品的理由是什么?

2.访谈销冠: 到底跟客户说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打动用户?

3.访谈忠诚用户:选择和向他人推荐品牌的理由是什么?

ii. 认知→认可阶段

品牌健康度追踪(BHT) 帮助品牌识别和发现用户在“认识→认知→认可”路径中的障碍/卡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品牌资产。

场(场域管理部):基于用户测试和反馈,输出好的场域设计和用户动线,提升用户停留时长,提升用户成交率和客单,以及提升用户对于场域环境的满意度;

流程(流程管理部):基于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用户体验旅程的调研反馈,识别用户体验旅程中的凹点和凸点,梳理用户接待流程,打造体验尖点和峰值,提升用户体验;

篇幅有限,以上还只是举例,市场研究方法在各部门的部分应用场景。

最后

关于中国市场研究行业的起源

说到市场研究和用户洞察,就不得不提日化巨头宝洁公司,也不得不介绍宝洁的CMK(Consumer Marketing Knowledge)-宝洁内部称CMK为宝洁的最强大脑。

中国市场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最初是由宝洁公司带入中国的,在此之前,中国完全没有市场研究这个行业,也没有用户研究这个工种。

宝洁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8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到处是机会的情况下,在那个不做市场研究也能成功的时代,宝洁没有选择走捷径。自始至终宝洁都是按照最严谨科学的方法,从市场需求出发,从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出发,来找寻市场机会和切入点。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8)

图片摘自网络

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宝洁就已经委派了宝洁中国001号员工吴凯(剑桥大学高材生,主修汉语和中国文学)广泛走访中国市场,深入到中国农村去观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前后共花费几年年时间,来深度洞察中国消费者。基于这些深度的洞察,30年来,这个全球日化行业的王者征服了中国人的头发、肌肤、面庞、衣物……当然,还有他们的钱袋。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9)

用户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10)

图片摘自网络:宝洁中国001号员工吴凯参加宝洁中国30周年庆访谈

过去34年,宝洁引入了11个品类,超50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每一个新品牌的引入,每一次新产品的上市,宝洁都是基于严谨的市场研究和用户洞察。每一个上市的新品,都必须经过严苛的产品测试。没有通过用户测试的产品,都不能上市。而产品研发的上市成功率一般约为1/10(甚至更低),研发10款新产品,最终可能只有1个能成功上市。

我想,重视用户,从用户需求出发,这就是宝洁基业长青的秘密!

用户是起点,也是品牌价值达成的终点。

就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总结自身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研究客户。当你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客户就是未来;当你看不清趋势的时候,客户就是趋势。客户永远是确定的,客户的需求也永远是确定的,所以当你想客户的时候,一切都清晰了。

作者简介:

辣椒是85后斜杠青年,专注于市场与用户研究12年,同时是自媒体人。辣椒热爱阅读,听书,写作和分享,运营个人订阅号“辣笔生花”,重点记录和分享生命中的美好和小确幸,传播正能量。

辣椒出生和长大在湖南,求学于广州并定居在此,是一个幸福的二婚宝妈,虽经历过婚姻的挫折,幸运的是辣椒现在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有一个宠妻狂魔的老公,和两个可爱的小公主。

订阅号不定期分享主题涵盖:婚姻,情感,育儿,社区,读书心得,社会热点等,欢迎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