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交出亮眼民生答卷(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昆明交出亮眼民生答卷(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满足辖区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辖区公共文化服务场地总面积为197480平方米,8个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达标率100%,9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85.4%,部分社区因城市更新改造拆迁未建。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分馆建在街道、服务点建在社区,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群众中“家门口”。深入推进非遗传习场馆(基地)建设,建成“十馆十一基地”,在传承和保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免费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近年来年均开展文化活动不少于1400场次,先后4次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并被命名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持续打造“中国(昆明)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品牌,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云南唯一
10月9日,昆明市官渡区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官渡十年”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官渡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十年间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官渡十年”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孩子“有学上,上好学”。2012年至2021年,官渡区学校数从284所增至382所,学生数从18.39万人增至22.62万人,教师数从1.23万人增至1.91万人,荣获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等称号。先后引进和培育名校长17名、名师66名,引进北京八十中、西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4所全国优质名校,引进云大附中、师大附中、昆一中、昆明师专附小等10余所省内优质名校。官一中等2所中学、关上实验学校等5所小学、市一幼等8所幼儿园领办分校(分园)。官一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8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无证幼儿园实现动态清零。2021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8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1.26%,其中,申请就读初中且符合条件的100%安排到公办学校,申请就读小学且符合条件的100%享受公费学位。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辖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区人民医院建成“中国基层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全国超声质控哨点医院”,迁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项目启动建设,云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即将动工……全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3.17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到1/10万以下和1.22‰、0.94‰,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满意率、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监督覆盖率均达到100%。官渡区还建设了4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拥有养老机构17家,养老床位超过4971千张,平均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39张,初步探索出医疗、康复、养老融合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组建了43支流调溯源队伍和1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床专家组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有效处置疫情168起,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14万余剂次,有力有序应对了国内外多轮疫情冲击。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9.81万人增加到36.9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9.48万人增加到21.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11.5万人增加到21.3万人,基本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持续上调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基本养老金达3148.84元。社保费率持续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费率下调至16%,累计降费8.25亿元。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先后三次下调,由2015年的3%下调至目前的1%,平均每月为辖区参保企业减少约2522万元失业保险费。
社会救助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底城市低保标准较2012年底增长89%,年均增长8.9%;分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910元,增长284%;临时救助人均救助标准达到2782.41元,增长122%;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374元,增长229%。养老服务取得新成就,建设了“1 8 N”养老服务体系,已建成1个区级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8个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官渡照护”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
大力实施稳就业工作,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4万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全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持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全区现有2家创业园区被评定为“省级众创空间”,2家创业园区被评定为“云南省社会投资型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家创业园区被评定为“昆明市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
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满足辖区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昆明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辖区公共文化服务场地总面积为197480平方米,8个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达标率100%,9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85.4%,部分社区因城市更新改造拆迁未建。持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分馆建在街道、服务点建在社区,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群众中“家门口”。深入推进非遗传习场馆(基地)建设,建成“十馆十一基地”,在传承和保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免费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近年来年均开展文化活动不少于1400场次,先后4次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并被命名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持续打造“中国(昆明)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品牌,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云南唯一面向省内外的非遗盛会。
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