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四次被贬的原因(文人范仲淹因直谏屡遭贬谪)
范仲淹四次被贬的原因(文人范仲淹因直谏屡遭贬谪) 官场沉浮,范仲淹先后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右司谏、睦州知州、苏州知州等职,均能恪尽职守。由于敢于直言谏言,范仲淹为一些人所恶,一再遭到贬谪,仕途上并不得意。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时西夏国领十八州拥军五十五方。李元昊反叛之后,根据政治家韩琦的推荐,范仲淹来到延安,从事边防作战,开始了戍边生涯。 范仲淹早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仲淹亦随继父取名朱说。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
在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有篇《岳阳楼记》,上学时老师要求全文背诵。如今过去多年,虽然整篇文章不能背诵了,但其中的名句还是随手拈来,譬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质,看看你周遭的人群,试问能有几人能做到呢?但文章作者范仲淹做到了,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其祖籍为陕西邻州(邠县)人,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
岳阳楼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能成为政治家、文学家,这两项很容易理解,因为文人学而优则仕,从政习文自在情理之中。但范仲淹一介文人,如何能成为军事家呢?这其实跟宋朝的军事体制有很大关系。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对北宋军事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其中之一是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俱为文人充任。
范仲淹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既然枢密使都可以由文人出任,那么范仲淹这个书生成为军事家也就不奇怪了。
在政治上,范仲淹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对宋朝廷曾多次提出颇具见地和击中时弊的改革奏议,并与奸相吕夷简等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因而一再遭贬谪;在文学上,他的著述甚多,不仅散文写得好。如著名的《岳阳楼记》,而且诗歌写得更好。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曾以生动的笔触,磅礴的气势,讴歌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并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的大胸怀,久传不衰。在延安填的《渔家傲》词,后来被传为佳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范仲淹早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仲淹亦随继父取名朱说。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
官场沉浮,范仲淹先后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右司谏、睦州知州、苏州知州等职,均能恪尽职守。由于敢于直言谏言,范仲淹为一些人所恶,一再遭到贬谪,仕途上并不得意。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时西夏国领十八州拥军五十五方。李元昊反叛之后,根据政治家韩琦的推荐,范仲淹来到延安,从事边防作战,开始了戍边生涯。
李元昊
由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属于党项族政权。党项族原本是古代羌族的一个部落,先居住于今康藏高原东部,与吐蕃(藏族)有血缘关系。大约在隋代(581-618年),由于吐蕃族的兴起,党项族受到威胁,乃举族东徙,经由甘南,过六盘山,直趋丰州、麟州、府州地区(今神府地区),一部分被安置在夏州(今横山县境)。其首领拓跋赤辞归顺唐朝,被太宗李世民赐姓李。经二百余年的繁衍生息,至唐懿宗咸通末年(873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窃居宥州,自称刺史”,因参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封为夏国公,复赐姓李,“据有夏(横山)、绥(绥德)、银(米脂西)、宥(靖边)、静(榆林西)五州二地。”其后裔乘五代十国混乱之机,不断开拓地域,至北宋初年,遂形成一支强大的地方割据力,夺取兴、灵诸州,奠定了西夏基业。
西夏王城
李元昊叛宋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边战争,就是攻保安(今志丹)、陷金明(今安塞延河湾)、围延州。夏军围延州七日(正月二十五至二月初一),因一场铺天盖地大雪遂解围而去。虽免于城破兵败,但延州守将范雍因指挥失措,先有坐失金明之役,又有三川口之败战,连折二大将,遂于2月28日降知安州。康定元年3月24日根据韩琦的建议,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尚未到任,于4月28日又改为陕西都转运使。5月26日,任韩琦为枢密直学士(掌侍从,备顾问,其兼签书枢密院事者掌枢密军政文书),范仲淹为龙图阁学士(北宋龙图阁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并为陕西经略安抚付使,其时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8月28日,范仲淹又自请兼知延州,正式来到延安从事戍边战争。
延安宝塔山
范仲淹来延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整编军队,分将率领,因敌情而异,灵活作战。按宋制,凡边军部署率万人,钤辖五千,都监三千,有寇则小官先出,逐级出战,循规蹈矩,多所败绩,很不适应战争之需要。范仲淹对部下说:“不置贼众寡而出战,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乃以州一万八千人分六将率领和教练之,遇敌则视其兵力众寡,分别出兵,使敌不敢来犯,既而诸路(时对西夏作战共分四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竞相仿效之。同时,征集当地民众中的弓箭手,每二十五人为团,置押官,每四团为一都,置正副都头;五都为一指挥,置指挥使,平时训练种田,战时作战,使军民结合,形势大为改观。夏人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范老子(指范雍)可欺也。”
西夏人
其次,收复失地,修复城寨,鼓舞斗志,积极御寇。首先率军收复塞门砦(今安塞县镰刀湾)、安远寨(今安塞北)、园林城(在保安县北五十里)等失地,并击走入侵之敌;同时令军民竭力修复遭毁坏的边塞城寨,如金明寨(今延河湾),安寨(今西河口),保安的大顺城、白豹、金汤及永坪、承坪等十二寨,大大地巩固了边防阵地。
其三,垦营田、积谷粟,增强了战争的物质基础。范仲淹到任后,即令各寨军民广开营田,多收米草,以减轻国家的耗费,人民的负担。是年九月,命种世衡一边抢修清涧城,又“开营田二千顷,放贷通商,城遂富殷”,即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遭战争严重摧毁的经济,又丰富了战争的物质基础。为了减轻老百姓远途输送粮草的劳苦,请议在鄜州设军(诏建康定军),以河中、同州(今大荔)、华州(今华县)之租税就地储备,春夏徙兵就食之,可省籴粮十之三,大大减省了人民的负担,反映了范仲淹爱民之心。
宋金对峙
其四,在全面加强边塞设防的同时,又重点加强延州城的设防:修复了延州城的城垣;在宝塔山上进行重点的防御设施的修筑:如修建了望寇台(又名摘星楼)及其周围的城堡(遗迹至今犹然见);报警用的烽火台,汲水的范公井;嘉岭书院;亲笔又在山崖上书写“嘉岭山”“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石刻”,这是范仲淹留给延安的纪念。
其五,用怀柔政策,招纳边界各族边民,使之忠于宋廷;背离西夏,削弱元昊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边塞诸部族,多有归顺。使“承坪等十二寨蕃之民相踵归业”,“顷已下敕,招携蕃族首领,亦遣人探问其情,欲通朝廷柔远之意,使其不借中国之号而修时贡之礼,亦俯从。”
西夏战车模型
此外,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其中种世衡招抚羌人,筑城安边,并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水浒传》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就是种世衡的孙子。至于狄青,他从一个小兵做起,由于作战勇猛,“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每次战斗都要带着青铜面具,披着头发,四年间,大小二十五战,八次中过乱箭,端的是一员猛将!狄青的表现很快引起了范仲淹的重视,范仲淹认为狄青乃良将之才,于是赠与他《左氏春秋》,语重心长的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你要多读史书兵法。”狄青不负厚望,“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在以后的战斗中,他战功累累,打得西夏人人害怕,又看不到狄青的样子,因此都称狄青为“狄天使”。
西夏木版画
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元昊遣使来延州与范仲淹和谈,因一无表章,二无诚意,在未报知朝廷的情况下,仲淹遗书晓以逆顺之理,并遣监押韩周与夏邦来使高延德一同送书于元昊。范公大书,一气呵成,高屋建瓴,气宇不凡,说理透彻,晓之利弊,在西夏小王朝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但因这封遗书,事先未奏请宋朝廷;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宋痒甚至提出“仲淹可斩”,因多人为之极力申辩,方免为罹难。
范仲淹从1040年八月二十八到延州,到次年四月四日贬耀州止,在延安实际只呆了七个月零六天,但在人民中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于范仲淹在延安对边防军加强训练,筑防御工事,使当时西夏不敢来犯,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所以延安人民怀念他,后在宝塔山建祠纪念。
范仲淹像
范仲淹为人作官,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指导,是一位公正爱民的政治家,为后人所敬仰。在延安,于今东关黑龙沟处,先后建有范公祠,韩范二公祠,直至清末才被毁,如今清凉山已新建了范公祠,供人观瞻。(彭忠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