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参战70年纪录片(15岁日本少年谎报国籍)
朝鲜参战70年纪录片(15岁日本少年谎报国籍)"家里有钢琴有值钱东西的全部卖掉,但刚卖了钱第二天就发现伪满的货币已经不能用了。"根据砂原惠的回忆说。因为日本战败后也就意味着伪“满州国”宣告灭亡,所以变现伪满的货币已经不能用了。事情发生的突如其来,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伪满洲国老照片1945年7月14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作为家族世世代代均为武士的砂原惠父亲是个例外,他父亲并不崇尚军国主义精神,而是一位对中国人心怀同情和善意的好父亲。受父亲的引导,砂原惠并没有对中国人产生敌对情绪,童年时期还会和中国孩子们作伴,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砂原惠。作为反对战争的父亲清楚地意识到日本一定会战败,以及战败后可能发生的后果,所以就把砂原惠送进大连二中学习,也是希望儿子战后能够第一时间从大连港回国。砂原惠父亲准确地预判了日本战败的结果,在他去世的一个月后,1945年7月14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世事难料,砂原惠并没有如父亲的
青年时的砂原惠
“小张,你是什么人?”张政委严肃地问。“我是军人,一个中国的军人,革命军人”一位目光坚定的日本少年掷地有声地回答。很难想象这句话是20世纪50年代一个日本人说出来的。他叫张荣清,原名砂原惠,是一名出生日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血知晓我来自哪里,心知暖我向往何方”。这是一个真实且充满传奇性的血与心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百万
1931年当时的日本在九一八事件侵占东北三省后,成立“满洲政府”,然后日本开始组织所谓的“武装移民开拓团”,强制国内人民大规模向东北移民,并带有军事化性质的殖民团体。砂原惠就是那个时间跟随父母来到中国东北的。当时的砂原惠只有5岁。对于一个身处异国的孩童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而又充满着好奇。而当时的砂原惠,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崇拜号称“无敌关东军”的叔叔。此时成为“军人”的梦想就此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945年7月14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作为家族世世代代均为武士的砂原惠父亲是个例外,他父亲并不崇尚军国主义精神,而是一位对中国人心怀同情和善意的好父亲。受父亲的引导,砂原惠并没有对中国人产生敌对情绪,童年时期还会和中国孩子们作伴,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砂原惠。作为反对战争的父亲清楚地意识到日本一定会战败,以及战败后可能发生的后果,所以就把砂原惠送进大连二中学习,也是希望儿子战后能够第一时间从大连港回国。砂原惠父亲准确地预判了日本战败的结果,在他去世的一个月后,1945年7月14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世事难料,砂原惠并没有如父亲的遗望顺利回到日本。因为这个时候的砂原惠并没有在大连,而在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阜新。一切来得都太突然,当时的东北已经乱成一锅粥,由于当时的情况,争先恐后想回国的日本人只能被迫滞留在东北,这些日本遗孤是战争灾难的受害者,砂原惠一家就在其中。
伪满洲国老照片
"家里有钢琴有值钱东西的全部卖掉,但刚卖了钱第二天就发现伪满的货币已经不能用了。"根据砂原惠的回忆说。因为日本战败后也就意味着伪“满州国”宣告灭亡,所以变现伪满的货币已经不能用了。事情发生的突如其来,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孩童时的“小三元”
一无所有的砂原惠一家过着流亡生活来到了辽宁省北镇县六台子村,当地农村的乡亲们都很淳朴,这里的人并没有因为砂原惠是日本人而歧视他们。反而母亲找到做裁缝的工作维持生计,而砂原惠则去地主家当起猪倌。日子就这么过着,砂原惠也因为能力突出,被地主升"倌",让他负责放养地主家的牛。由于之前生活在日本人的圈子,砂原惠对中文一窍不通。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砂原惠在这个时间段努力学习着中国文化并熟练地掌握了中文,并且有了农村小孩都该有的外号“小三元”。而此时的他和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已经没有什么不同。
砂原惠以中国人的身份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砂原惠到“小三元”,这10年间,砂原惠见证了中国的变革,“中国心”已经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看到解放军他明白了真正的军人是什么样,为了他儿时的军人梦想,1948年,砂原惠以张荣清的身份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砂原惠毅然决然地选择军人这条路,但他母亲是反对的,一方面担心儿子的安危,心里也不认为日本人能参加解放军?另一方面,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和儿子一起回日本。但是最后,砂原惠还是坚定了加入中国解放军的想法,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道路。
就这样砂原惠顺利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九团,之后被整编为步兵170师,并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在此期间,砂原惠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战役的战斗,并在战斗中多次受奖。据砂原惠回忆,在平津战役,作为侦察兵负责情报工作时,为了获得情报化他装成卖糖葫芦的小贩潜入敌人的区域。因为糖葫芦太多,就免费送给城里的小孩,小孩因此跟随他一路,回想起这段往事,他很是激动。其实,在当时像砂原惠这样的日籍民主联军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一群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的国际友人。在《亮剑》中就出现过这种片段,当时李云龙受伤,里面华野野战医院的主治医师就是日籍医生。就这样,砂原惠继续以中国军人的身份为这片土地战斗着。
《亮剑》中野战医院的日籍医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和广大中国军人一样的的砂原惠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为了打倒美帝主义,帮助朝鲜人民,更为了全世界人民的解放,他毅然决然的奔赴前线。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身为日本人的砂原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敏感,按正常流程不允许参加这场战斗。砂原惠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但是他的心却属于中国,当之无愧的中国人,为此他更改了自己的国籍,在填表的时候填的是中国人,并也写好了遗书,报了必死的决心参加战斗,就这样砂原惠以中国战士的身份顺利进入朝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由于日侨归国问题,砂原惠退出了朝鲜战场。身为日本人的砂原惠将面临被遣返回国。砂原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但他也无法改变这样的一个结果。在回国的过渡期,砂原惠被组织上安排到东北老航校学习。身为日本人的砂原惠早已把日语忘得差不多了,组织安排砂原惠到东北老航校一方面负责与日籍官兵的沟通,另一方面借机补习日语,并为他归国做准备。
此时的牡丹江航空学校,是由以前关东军航空军团改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教官有林弥一郎、黑田正义、平信忠雄、系川正夫、长谷川正等人,这些日籍教官为中国空军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并做出了重要贡献。离开战场的砂原惠并没有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他更想同自己的队友在一起。因为经历朝鲜战争的原因,他深知中国战士的不容易。在一次吃饭的问题上,砂原惠看到一群日本人在吃白米饭,根本就接受不了。然后联想到自己与队伍在朝鲜战场上吃的是什么东西,对于这种情况表示强烈的不满,为此还绝食两天以表抗议。由此可以看出砂原惠是多么的热爱中国,这是一颗多么热烈的赤子之心啊!
东北老航校培育了一大批空军学员
时间来到1955年3月,砂原惠到了要离开的日子。然而回日本反而让他觉得是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这个生活了17年的土地他不想离开,但是服从命令是军人必须遵守的,他牢记军人的使命。于是和大批日籍滞留人员踏上了回国的游轮。
身在日本,心系中国。回国的砂原惠开始从事日中友好贸易工作,并不断致力于中日交流。1955年年底,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受邀赴日交流,砂原惠作为日方翻译接待了郭沫若一行人; 1955年到1958年之间,中日双方先后在北京、上海、东京、名古屋、福冈、广州、武汉等多地举办两国商品博览会,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一员,砂原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了后面中日建交贡献了力量,直至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砂原惠说"我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在中国度过,这奠定了我人生的大方向,对我影响太深了。
1972年中日建交,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之后砂原惠老人不断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出力,支持中国建设,在天津蓟县建立了天津雅玛屋食品有限公司,日本人提供资源和技术帮助,而工作机会多留给中国人,产品也大部分供应中国国内市场。与之相比,砂原惠的最大成就来自于促成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访华。2010年7月28日,抗战胜利65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前夕,砂原惠组织了史上首个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访华,并受到中央军委领导接见,作为访华团的秘书长,砂原惠深感难忘。"我感觉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日籍老战士代表团团长花园昭雄当时感慨地说。砂原惠一直在为中国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砂原惠老人组织日籍解放军老战士
2015年9月,砂原惠受邀到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观礼活动,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前夕,砂原惠又荣获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砂原惠生前获奖照片
血与心
砂原惠
一颗中国心的张荣清
这段传奇故事后来在《人民中国》上连载成漫画《血与心》,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砂原惠先生。砂原惠先生于2021年6月24日溘然离世,享年89岁。回顾老人的一生,不免让人感动。中日战争让砂原惠远离祖国日本,却让张荣清留在了故乡中国,从此张荣清的命运便新中国心系在一起。就像他对记者说的那样“虽然我的身体里流淌的是百分之百日本人的血,但我的心从头到尾都是一颗中国心”。
像砂原惠老先生这类人还有很多,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新中国事业中去,致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