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发给老师的一封信简短(教师节特辑师傅)
教师节发给老师的一封信简短(教师节特辑师傅)今天的你,面写在前
感
念
师
恩
写
在
前
面
今天的你,
是众人眼中捍卫正义的使者。
在法庭上,你义正言辞;
在邪恶面前,你机智勇敢;
在弱小心中,你古道热肠;
面对不公不法,你一身正气;
你把信仰扛肩上,用执着与追求,
诠释着什么是“人民检察官”。
然而
春夏秋冬天上云,
风霜雨雪脚下路。
殊不知,若干年前的你,
也曾初出茅庐、一无所知,
也曾焦虑困惑、迷茫彷徨,
或许还曾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但在德检大院儿里,
总有这样一个人,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用自己的苦口婆心,
用自己的关怀备至,
引导你有良知、有素养,
告诫你有坚守、有底线,
鼓励你迎困难、拔荆棘,
帮助你长智慧、怀正气……
这些人是我们的良师,
他们用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传帮带”,
成就了今天的你。
你们之间那朝夕相处,
推心置腹的“师徒情”,
也将成为人生中的一盏明灯,
照亮你前行的路。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德检为想对那些检察官老师们说上几句心里话的童鞋们创造一个平台,也为无数默默传授自己经验的检察官老师们,说一句:“谢谢您!”
来看送给“师傅们”的信件
带教名师:陈文军(副检察长、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金碧莹(公诉部检察官助理)
(向上滑动启阅)
幸运如我,在2016年入职之初遇到了迈入检察事业的引路人——陈文军。陈检是我院的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50多岁的他,头发也有了些许银丝,初见陈检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帅气而威严的大叔,让我这个公诉小白无比仰视。在成为陈检的徒弟后,我既欣喜于可以跟着他学习,又忐忑于他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如今一年过去了,从拘谨到豁然开朗,陈检的帮助和指导令我受益匪浅。
陈检虽然公务繁忙,但对办案一直坚持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从不放过案卷里的一丝疑点,尤其强调对案件的精准定性,多年的办案经验,他总能精准拿捏定罪量刑的尺度。在收下我这个小徒弟之后,更是倾囊相授。
记得有一次协助陈检办理一个多罪名案件,在看守所提审时,我按照惯例流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可对方始终不接招,支支吾吾地逃避我的问题。正当我无所适从的时候,一旁的陈检终于开口,一连几个问题就找到了突破口,对方的回答漏洞百出,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事后,陈检告诉我:“讯问也要讲究技巧,根据案件特点,有时候要从侧面入手,一些看似与案件无关的问题可能就会让对方露出破绽,有时候却要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有时候需要强硬的态度,有时候却要先和对方‘交个朋友’,当然问题与问题之间还讲究条理性,要环环相扣,比如刚才这个案件……”这段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后来每次提审,尤其遇到疑难复杂的案件,我学会了不一定按部就班,而是因案制宜展开讯问。
还记得第一次跟随陈检出庭。案情并不复杂,被告人对犯罪事实也供认不讳,但是在认罪方面总是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开庭前我还一直担心被告人会不会当庭翻供,陈检说:“放轻松,从容面对。”瞬间就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果然,在当庭讯问阶段,被告人对罪名矢口否认。但是陈检好像摸透了被告人的心思,在公诉意见中着重从法理、法律规定与本案相结合进行解释。法律知识、法律条文,这些枯燥生硬的字句从陈检的侃侃而谈里变得生动有力。被告人在最后陈述时不仅认罪,还感谢公诉人跟他讲清了道理。
在单位里,陈检更是大家的案件顾问,每当遇到疑难复杂案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咨询他,三言两语间就能正中要害,让承办人豁然开朗,所以大家开玩笑说,陈检就是我们的“专家门诊”。成为专家哪有这么容易,我一直记得陈检曾笑着说过:我的床头一直放着法学的书,每天睡前就那么翻两页,我也一直在学习啊。我在师傅身上看到了属于检察人的那份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
带教名师:余志云(副检察长、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张 炜(侦查监督部主任、员额检察官)
(向上滑动启阅)
清楚地记得,2003年12月份,作为新人的我第一次踏入检察院的大门,加入公检法队伍。那时的我空有理论知识和满腔热忱,在实战经验、工作技巧方面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小白”。当时检院出于对新人成长成才的关照,特地安排“一对一”的搭档,让有经验的前辈带着我们工作、办案,我有幸被分到了余检一组。
正是余检手把手地传授我各项业务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对案件准确定性,如何对复杂案件抽丝剥茧、层层剖析;也正是余检倾囊相授、悉心指点,让我有机会积累这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想起第一次观摩余检上庭,清晰的逻辑,缜密的思维,稳健的风格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时隔多年,我依旧能记起当时内心的澎湃。
当然,余检不止是庭上的硬汉,亦有他柔情的一面。
当我第一次上庭时紧张到手脚发抖时,是他安慰我:“第一次开庭紧张很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想当年我第一次开庭也是紧张到手脚不知道该往哪放。”正是吃了这颗定心丸,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我的“首秀”。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在余检身上我仍看到那一如既往的工作热情,对法治事业的热忱,眉眼坚毅,步履坚定。余检于我,不止是领导,更是朋友,是导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带教名师:陈 溯(公诉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陈晓青(公诉部员额检察官)
(向上滑动启阅)
2012年1月,我踏入公诉之门,成为一名公诉新兵。初入公诉,阅历不足,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师父—陈溯。你毫无保留地将你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我,让我接触各种案件,为我点拨证据审查方法,与我分享讯问技巧,耐心指导我的每一个案件的文书制作与庭审。每次碰到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时,我会感到紧张和无措,是你的悉心指导,让我在办案中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此后的每一次庭审,只要有你在身边,我便能镇定自若。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你是一个严谨细致的人,办案中不忽视任何一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从你身上,我学会了这一点。记得从办第一个案件开始,你便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各种疑问和困惑,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你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办案,更多地是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公诉精神的种子。工作时,你是我的业务导师,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生活中,你更是我的朋友,与我分享着生活的点滴,这其中,还有很多育儿经。
恩师,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机遇。很幸运,在德检大家族里,我遇见了你。我的师父,感谢你陪我成长,我将谨记公诉精神,更加努力,以更高、更严的要求来督促自己成长。
带教名师:戴燕华(侦查监督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辅佳琰(侦查监督部检察官助理)
(向上滑动启阅)
我是幸运的,在我刚步入工作岗位,个人的成长最需要得到专业引领的时候,能够遇到这么一位师傅,将其工作多年而摸索总结出的经验和盘托出,助我成长。
传
传,即传授,传授合理的工作方法。
侦监工作的节奏很快,七天批捕期限是一道绝对不能超过的红线,特别在办理多证人案件的时候,节省办案时间尤为重要,而师傅所传授的表格式概括摘录证人证言的方法,不仅为我省下了时间,还能清晰地呈现出案情。
帮
帮,即帮助,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的师傅从来没有这种顾虑,她一直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使我能尽快地进入角色,而我也尽力为师傅分担更多的工作任务。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结协作、互相促进才是我们的追求。
带
带,即带领,在实践中带领和指导。
在实际审查案件过程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时,师傅的带领和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每当我遇到疑问时,师傅总是会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先为我解惑,并予以指导;在审核我协办的案子时,师傅总会认真查看,指出我的不足,并予以鼓励。
我们年龄相差无几,与其说是师徒,还不如说是工作中的伙伴。在刚步入工作的阶段,很幸运能得到你的引领和指导!
带教名师:喻雪华(侦查监督部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沈 纳(侦查监督部检察官助理)
(向上滑动启阅)
日子总在弹指一挥动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翻开手中的盗窃案卷,恍惚间记起自己进单位接触的第一个案子就是一个盗窃,原来不知不觉都已经入职近一年了。
刚进来时,本应带我的员额检察官还在其他部门做工作交接。我一直在默默猜测,我的师傅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来,终于见到了她—喻雪华,人如其名,温柔、亲和又开朗。
喻主任是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老检察官,旁人都说能跟着她学习这是我的幸运,我亦是这样认为。作为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新人,喻主任必须从最基础,最简单的事情从头教我,在这一年里,她从如何正确梳理案情,准确判断,到询问过程如何化繁为简、抓住重点,以及审查报告如何做的清晰又全面等每一个方面对我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她鼓励我在办案时独立思考,不要过于依附别人的思维;也会在我毫无头绪的时候加以点拨和指导;她会认真对待我提出的每一个意见和疑问,哪怕是不成熟、不全面,让我体会到自己的意见也是被别人尊重的。
在办案过程中,喻主任总能一针见血的明确案件的定性和本案的症结,同时把握好案子的细节之处,这让我钦佩不已。同时在繁杂的工作中,她不仅认真完成自己的事情,还帮我标注修改文书中的错误,甚至每次其他人拿文件材料来请教她,她也是以极其认真仔细的态度去帮助他人,这种无私为人的态度也让我受益良多。
在日常生活中,喻主任又是一个富有活力,心态年轻的人。她喜欢做瑜伽,爬山,然后告诉我年轻人也要多运动;她会和我一起买花,然后放在办公室里让满屋生香;也会因为我一个人住请我出去吃饭和我拉家常。
我以前听过一句话,不同人生阶段,总要有一个人,为你点亮一盏灯,指引你新人生的征途。喻主任于我,亦师亦友,感恩她在我迷惘、不知所措时为我点起的那一盏明灯。
带教名师:张 炜(侦查监督部主任、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汤成龙(侦查监督部检察官助理)
(向上滑动启阅)
作为一个刚被调入侦监部什么都不懂的新兵,第一次接触刑事案子,我是惶恐和不安的,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师傅。我是从大学直接迈入检察院的大门,带着年轻人的热血、激情,还有一眼能看出的生涩。她是侦监部门的主任,一个在检察院工作了十余年的“老人”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法律功底。
她每次交给我工作都会告诉我怎么做最有效率,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侦监工作。她是一个细致的人,对工作负责,对我也很耐心,对于我不懂的问题,也都是轻声细语,不厌其烦的为我解惑。正因为有这样的好师傅,我在侦监部门的“新人期”过得很平顺,也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痛苦磨合期”,我想我是幸运的。
我和师傅是一个办案组的,所以她不仅是我的师傅,也是我的战友。在具体办理案件中我最佩服师傅的是她对案子从头到尾的谨慎斟酌。作为检察院的侦监部门,掌握着批捕的权力,逮捕后就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限制,必须慎之又慎。虽然批捕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但从一开始拿到案卷开始,师傅就会凭借的她的经验,梳理出整个案子的脉络,审查里面的证据是否充分符合逻辑,细致的做好讯问笔录,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细致的审问,仔细的写好审查逮捕意见书,中间过程还在不断地反复推敲。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我也慢慢地在适应、学习师傅的办案节奏和技巧,使我收益良多。
我们这段师徒的关系才刚刚开始,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我对今后的风景很期待,相信在师傅的教导下,我也能成为一个像师傅一样的办案能手。
带教名师:潘娅萍(公诉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等
带教高徒:胡重阳(公诉部检察官助理)
(向上滑动启阅)
2017年9月,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从一开始处理工作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处理一些事务能够游刃有余,检察院的前辈们给了我诸多帮助。
由于之前在不同的员额组轮岗锻炼,所以我能够在不同的员额组中学习。潘娅萍、姚丽洁、陈晓青、宣恋勇、朱丽雯,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优秀的检察官们成为了我的师傅,虽然在不同员额组的待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在每一个的员额组我都收获了很多。
师傅们都很优秀,他们每一个人都用着丰富的办案经验,这些经验是他们一年又一年的累积,是他们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的,但是在我疑惑或者求助的时候,他们全然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给我回答,将自己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交会给我。
在工作中,我从师傅们的身上看到了、学到了专心、耐心与恒心,处理工作要专心、遇到问题要耐心、面对学习要恒心,即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都是大家称赞的对象,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们的书桌上都堆满了书,在遇到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时,他们也都会虚心的去向他人请教,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也会努力的学习。
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细心,曾经的我是一个粗心大意,文书经常出错的人,师傅们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指出文书上的错误,让我改正,在他们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在发送文书审批前,一遍又一遍检查,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
感谢我的师傅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审查案件、如何撰写文书、如何填写案卡、如何与公安机关、法院沟通;也是他们,在我咨询问题的时候能够不厌其烦的为我解答,为我解开心中的疑惑;还是他们,在我犯错的时候能够耐心指出我的错误,让我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他们让我从无变成了有,并且指引我不断的向更好的自己奋斗。
我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这么多优秀的检察院前辈,他们既是我的工作伙伴也是我的师傅,他们带领着我逐渐熟悉业务,引领我开始享受工作,学会学习。“千里之行,基于跬步;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感谢师傅们,谢谢你们对我指引与教导。
带教名师:朱丽雯(公诉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等
带教高徒:朱昕怡(公诉部干警)
(向上滑动启阅)
入职以来,单位的同事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检察官们会将手里的部分案件交给我来办理,不断地为我创设学习的机会,从案情简单的案件开始,让我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这也使得我尽快地融入到了全新的工作环境中。
在阅读案卷环节,检察官们会耐心地提醒我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陈杨姐的启发式引导使我慢慢养成独立思考、全面分析的能力;小姚姐则时常提醒我要边读边发现案卷中的纰漏,及时做好标注,以便下一步的补证。
参与不同员额组的提审,我总会有新的收获。丽雯姐干脆利落的风格总能问得切中要害,牢牢把握住案件的关键;玲玲姐会详细记录下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细节都不会遗漏。陈检说过,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首先要去理解他。随着工作的展开,我逐渐对这句话有了一定的感悟。
对于我来说,撰写法律文书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所以我常常需要阅读同类案件的审查报告、起诉书等进行借鉴。每当向员额们请教时,大家都会很耐心地告诉我打报告、写文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之前遇到的一个盗窃案件,潘科教我在打报告时要分清证据类别,手把手地教我每一项证据的写法,这对于我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案卷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应用系统的操作进一步增多,在送案阶段,身边的同事们都会耐心教我如何在系统内进行操作,填案卡、用印申请、协同互联等每一个细节都是同事们教会我的,真心感谢大家不厌其烦的帮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常学常新、常思常明、常践常得、常悟常进,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和自身的努力之下,踏实走好每一步。
带教名师:宣恋勇(公诉部副主任、员额检察官)等
带教高徒:蔡哲琦(公诉部干警)
(向上滑动启阅)
2018年6月,我正式入职德清检察院,从走上公诉之路至今亦不过三月有余,阅历不足,经验有限,刚刚到来的我只有一点苍白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可以说是无从谈起,所幸得到了师傅们——陈杨、陈晓青、宣恋勇三位员额检察官的点拔和帮扶。
当第一次拿到一个简单的案件让我“独立”办案时,我感到手足无措,只是向别人讨要来几份模板文书,通过生搬硬套和简单书写,完成了那几份不堪入目的文书。面对那份抓不住审问重点的讯问笔录、不合规范的审查报告,陈杨姐悉心提点,教会了我如何去审视案件、审查补充证据,让我熟悉了办案流程,能在办案时真正地注入自己的思考。
在跟随晓青姐的那段时间里,她认真负责,细心谨慎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在我协助办案、撰写文书时,数次翻阅案件卷宗,审查证据材料,为我指点办案方向;在修改我错漏百出的文书时,仔细阅读,耐心批改,最终形成一份份优秀的法律文书。我也把那些带有醒目的红色批注的文书保留在我的办公电脑中,一次次地仔细研读,反复思考,使自己每次都能从中能学得分毫。
同为西政校友,宣恋勇师兄对我也是格外地关照。他从基础的专业技能方面抓起,教授我如何撰写一份规范、严谨而又不失优雅法律文书;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独到的见解促使我深入思考;带我出庭参与诉讼活动,让我领略到了德清检察院公诉人的专业、风度与魅力。
在此期间,我亦从黄勇、严钰清等几位助理师傅们身上学习不少,他们逐步教会我操作办案系统、证据审查和补充、思路拓展等知识和技能,获益匪浅。
在短短数月间遇到了不少的磕碰,但是每一次的跌倒,师傅们总是热情地伸出援手将我扶起,于我而言都是每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机遇。感谢你们在工作中为我指引,我也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带教名师:张红莉(刑事执行检察部、新市检察室主任,员额检察官)
带教高徒:钟良权(刑事执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向上滑动启阅)
不知不觉,在德清检察院刑执部门工作已近一年。这是在张科指导下忙忙碌碌工作的一年,也是在张科指引下循序渐进成长的一年,更是在张科关心下深刻体会温暖的一年。于是乎,“领导”、“恩师”、“长辈”这三个字眼在我的脑海了清晰而又深刻。
工作指导
到单位报到第一天,是张科把我从政治处带到了刑执办公室,带我进入了刑执工作的大门。虽然我大学的专业是法学,但印象中似乎并未涉及对刑事执行领域的学习,大部分零碎的知识点只来源于《刑法》总则,无法运用于实际操作。她帮我整理了工作内容,使我对刑执工作的开展有了基本的思路;她给我制定了学习计划,使我对能力的提高有了明确的步骤;她给我安排了工作前辈,使我对流程的操作有了强大的底气。经过一年时间的历练,虽不可说有脱胎换骨之感,也足以让我对检察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思想指引
刚进单位时,刑执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未知是恐惧的根源,因此在我内心产生了一丝恐惧。科长意识到我的恐惧后,主动开导我,替我分析了刑执工作的特点,对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一一提醒,还为我联系了许多兄弟单位或部门的工作能手,以备我需要时咨询,大大降低了我的心理压力,促使我轻装上阵,努力前行。我曾因为我院刑执部门的平均年龄较大而抱怨,科长并未因此而批评我,反而语重心长地向我讲述了我院、我部门的实际情况与背景原因,还鼓励我以此为机遇,努力提升自己,为我院刑执部门拿出一张好看的成绩单而奋斗。自此,我摆正心态,努力学习,将刑执部门繁杂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好,对自己负责,对科长负责,我单位负责。
生活关心
作为新婚丈夫和初任父亲,我有责任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去陪伴妻子和女儿,因此我一般每天都会在相距50公里的德清和湖州之间来回,消耗我不少的精力,甚至对工作产生影响,时而感到愧疚。科长对我的生活状态表示理解,更是把她在看守所的休息室提供给我偶尔住宿,使我深受感动。科长的关心与支持给我的努力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良好的环境,促进我不断成长。
能在初入检察院工作时遇到这样的领导是我的幸运,这也是我与科长的缘分。我应该把单位、科长对我的培养与关心化作我在检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用应有的成绩去证明自己,去回报那一份情谊。
送完了这么多业务部门的信件,
今天,
还有三位综合部门的干警私信小编,
她们也有话想说
……
政治部
陈 思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对工作总是既有憧憬向往,也有担忧忐忑。但我很幸运能在刚踏入职场时就遇到一位好老师——金江红。我记得金姐的谆谆教导让我很快掌握了岗位技能;金姐的经验之谈更是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跟金姐的交流永远是自然而舒服,希望金姐退休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幸福如意。祝福!感恩!
毕业多年,没有想到还能在工作中遇上一位“老师”——俞亚芬,她既教授我各种办文办会的专业行政知识,也能传业授心,给予我实践试错的最大空间。《资治通鉴》有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我很幸运是可以遇到一位“老师”,在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中,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
办公室
范灏烨
办公室
沈思佳
和楼上童鞋一样,小编也有同款老师。无论是新闻宣传、信息报送、论文写作、调研文章……她无所不会,倾囊相授。她是关心我们生活的“小俞姐”,是指导我们工作的“俞主任”,更是教会我们人生态度的“俞老师”,在德检这所“学校”里,我愿学不止步……
以上,
只是德检的部分师徒情,
更多“传帮带”的温暖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