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波离个人资料(从出身卑贱到对戒律拥有解释权)
优波离个人资料(从出身卑贱到对戒律拥有解释权)换一个经书,还原的史实是:王子们在树林里告别,纷纷摘下金银首饰送给优波离。但优波离作为王子离家出走的知情人,怎么可能再回王宫而不被处死。对自己一围裙包裹着的金银珠宝他毫不留恋,直接挂树上随人摘取。自己循着王子们的脚印,追踪而去。优波离真心有出息,他的理发手艺炉火纯青,口碑传播层层选拔,成为宫廷里的御用理发师,专门给小王子们理发。有他上手,孩子们乖乖地不哭不闹,逐渐长大到了青春期,知道爱美了,对优波离的技艺更是离不开了。所以,当堂兄弟、表兄弟等七个王室子弟出家时,他们舍不得优波离,把他也拉去了。优波离几乎是当时僧团里绝无仅有的出身寒微的比丘了。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优波离作为首陀罗种,低贱到出生就注定为奴。他们在路上如遇到高贵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要跪在一旁让路;如果胆敢偷看一眼,眼睛就会被挖掉;如果敢于争辩,舌头会被割掉。这样的社会现实,优波离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嘲笑、轻侮中养成了自卑内向的
在介绍阿那律尊者出家时,提到过优波离是王宫的理发师。
是的,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优波离是唯一来自草根阶层的贱民,在印度四种姓中排行末位的首陀罗。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恰恰因身份低微,他自闭内向的性格,使他能坐得住冷板凳,素心素念,严格持戒。出家几十年,从不外出,钻研戒律,是佛陀最信得过的“持戒第一”比丘,对戒律具有崇高解释权。
当佛陀灭度后,是他诵出律部,成为千秋万代佛教僧侣的行为标准。
优波离几乎是当时僧团里绝无仅有的出身寒微的比丘了。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优波离作为首陀罗种,低贱到出生就注定为奴。
他们在路上如遇到高贵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要跪在一旁让路;如果胆敢偷看一眼,眼睛就会被挖掉;如果敢于争辩,舌头会被割掉。这样的社会现实,优波离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嘲笑、轻侮中养成了自卑内向的性格,与世无争,逆来顺受。
他唯一的福报是,原生家庭的父母比较深谋远虑,知道为孩子规划未来,让他学了理发的手艺,将来可以养活自己,而且风吹不着日晒不到的。万一理发手艺高,会被有钱人选中,也能少受点苦。
优波离真心有出息,他的理发手艺炉火纯青,口碑传播层层选拔,成为宫廷里的御用理发师,专门给小王子们理发。有他上手,孩子们乖乖地不哭不闹,逐渐长大到了青春期,知道爱美了,对优波离的技艺更是离不开了。所以,当堂兄弟、表兄弟等七个王室子弟出家时,他们舍不得优波离,把他也拉去了。
换一个经书,还原的史实是:王子们在树林里告别,纷纷摘下金银首饰送给优波离。但优波离作为王子离家出走的知情人,怎么可能再回王宫而不被处死。对自己一围裙包裹着的金银珠宝他毫不留恋,直接挂树上随人摘取。自己循着王子们的脚印,追踪而去。
这是他此生,第一次这么勇敢地自己做主。
优波离到了精舍附近,在门外徘徊不敢擅入。
但他有幸有缘,在门口遇到佛陀上首第一大弟子舍利弗尊者。尊者好奇地问他在这哭什么。
优波离跪了下来,说:尊者,您不认识我,但我知道您,您随佛陀回毗伽罗城省亲时,我见过您。
哦哦哦哦哦,舍利弗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人。
佛陀回家探亲时,宫里的小理发师来帮着洗理。当时优波离自卑胆怯,不敢见伟大的佛陀。紧张得跑回家跟母亲诉说。鼓励半天也没用,母亲只好说,好吧,为娘陪你去。
一个二十岁的成年人,拥有精湛的理发手艺,却因不敢见人而由母亲陪同,可见优波离老实到了何种程度!
请问世尊,您觉得优波离理发手艺怎样?在旁边关注佛陀理发的母亲,俯身毕恭毕敬地问。
佛陀说道:身体显得太弯了。
优波离因为恭敬佛陀,一直弯腰操作。他赶紧站直身体,集中心力。据说,他据此有了进入初禅的功夫!
请问世尊,此刻优波离剃发怎样?母亲过了一会儿,又跪下来再问佛陀的感受。
唔,现在他身体好象又太直了!佛陀抬眼看了优波离一眼。
优波离重新调整身姿,不敢妄想,一心一意。据说,他据此有了进入二禅的功夫!
——世尊,您再看看现在优波离剃发如何?
——入息太粗了!
优波离一听,赶紧调整呼吸,不敢松懈。据说,他已有了进入三禅的功夫!
——世尊,此刻您感受一下优波离的手艺如何?
——出息太粗了!
优波离听后恍惚地一念不生,忘记了周遭的存在,一任剃刀在佛陀头上游走。据说,他有了进入四禅的功夫!
在精舍门外的舍利弗收回记忆,对看着眼前这个慧根很好的年轻人,爽快地带着他去见佛陀。
佛陀出世之前,其他教派盛行,出家修道几乎是婆罗门族的专利。优波离这样的低种姓阶层是不可能出家的。这也是为什么佛陀其他诸大弟子都系出名门,出身非富即贵的缘由。
佛陀很欢喜地为优波离剃度,为他授具足戒。早在优波离为佛理发时,佛就已经知道这个年轻人也是自己弟子了。
优波离之后,佛陀广开佛门,四姓平等摄化。
佛陀说道:你很有善根,我知道你肯定会有成就,你将来一定能宣扬正法。跋提王子等虽然出家了,但要经过七日修行,忘记王子身分,才能剃度。
七日那天,跋提、阿那律等王子出关,在人群中一眼看到已经剃度的优波离,大家非常惊奇,一时不知道怎么招呼才好。
佛陀威严地说道:出家学道,首先要降伏骄慢心。优波离先于你们受戒,是你们的师兄,你们要对其顶礼。
于是,七王子齐刷刷地拜倒在地,向他们昔日的奴才优波离顶礼。这在阶级制度严格的奴隶制社会,简直是开天辟地第一桩的奇闻啊。但是,无论是昔日的王子们,还是昔日的奴隶,此时此刻,都深觉出家信心大为增强。
他们精进修持,严谨办道。在佛陀十大弟子中,就有四位出自这一拨人里。
对于心爱的弟子,佛陀往往是迁就的,多次修改制度甚至戒律。比如为了给大迦叶留钵就延期了上交蓄钵的通知,这一次为了优波离他又修改了戒律。
在僧团里,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但犯戒的人也不少。恶习难改的比丘,有时非法起争执,影响大家的修行,也影响僧团的名誉。这时候,佛陀要派一位上座长老去调解止讼。德高望重,能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优波离每每奉命前往。
作为和平使者和佛陀的钦差大臣,优波离所到之处,如和煦的春风,吹化了人心的坚冰。大家也很给面子,争讼当即停止。
优波离也善于息事宁人,且“彼处诤事彼处断”。调解之就翻篇,不会扩大诤事,散播当事人的糗事,更不会两边传话引起新的矛盾。
但有一次,优波离觉得这次诤事非同小可,必须要佛陀亲自调解不可,就借故推辞道:
袈裟很重,若路上遇雨,一时不易干,再带一件备用,在安居期间又不合戒法。请佛陀慈悲,这次不叫我去好吗?
佛陀让优波离先去调查一下,弄清工作量和行程在内的时间。
优波离说,去程要两天时间,停留两天时间,返程两天时间,至少六天。
佛陀说好,从今以后,结夏安居期间,比丘留衣二件,以六天为限!
以法来迁就人,可见优波离的重要性有多大!
(未完待续)
优波离事略载于《佛本行集经》卷53~卷55、《中阿含经》卷52,本文参照虚云大师文章。
“佛陀十大弟子系列”故事:
美女袭来,阿那律比丘坐怀不乱以定力抵御色诱
佛教苦行有多难,“头陀第一”大迦叶长期睡坟场
看佛弟子迦旃延如何妙怼强索让座的为老不尊者
佛弟子须菩提三层含义阐释“空性”,少数人能懂
“空”不是没有,佛大弟子须菩提解说“空”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