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遍野的绿意(这片绿来之不易)
满山遍野的绿意(这片绿来之不易)连绵起伏的沙丘和时不时冒出来的大面积沙坑时常缠住车辆的“腿”,让交通工具成了摆设。“我们是几辆拖拉机互相拉着、拽着才能往这里边走一段,没有路的地方我们就自己试着开路,还有好多地方拖拉机也进不去。”在这种地形复杂的沙坨子里种树,首先要过的就是运输关。在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南部片区沙化土地综合修复科左后旗固日古勒吐标段,施工负责人哈斯朝老一边指挥工人往沙地里搬树苗,一边“抱怨”植树多年第一次碰到这么棘手的工程:“好多地块车都进不去,这地方,到哪都是高温,想找个地方凉快一下,根本找不着,人在里面就像在热锅里……”这大概就是哈斯朝老梦到自己在热锅里的原因。循着植树人的脚步,在高低不平的沙丘上走了许久,终于来到标段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地块。哈斯朝老脱下鞋倒沙子,脚上的水泡和血印被黄沙映衬得格外醒目,“每天都走3万多步,这水泡磨破了第二天又长新的,我们都习惯了。”在这深一脚浅一
来源:【通辽日报-中国通辽网】
工程施工现场。
工人们在排队喝水消暑。
“晚上梦到自己在热锅里烤着,想找个凉快地方却找不着,一下子就醒了……”
在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南部片区沙化土地综合修复科左后旗固日古勒吐标段,施工负责人哈斯朝老一边指挥工人往沙地里搬树苗,一边“抱怨”植树多年第一次碰到这么棘手的工程:“好多地块车都进不去,这地方,到哪都是高温,想找个地方凉快一下,根本找不着,人在里面就像在热锅里……”这大概就是哈斯朝老梦到自己在热锅里的原因。
循着植树人的脚步,在高低不平的沙丘上走了许久,终于来到标段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地块。哈斯朝老脱下鞋倒沙子,脚上的水泡和血印被黄沙映衬得格外醒目,“每天都走3万多步,这水泡磨破了第二天又长新的,我们都习惯了。”
在这深一脚浅一脚、每走一步都要从沙子里拔出腿的地方,行走的难度要大很多,更何况是用长满水泡的双脚走上几万步!然而,和其他要克服的困难相比,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在这种地形复杂的沙坨子里种树,首先要过的就是运输关。
连绵起伏的沙丘和时不时冒出来的大面积沙坑时常缠住车辆的“腿”,让交通工具成了摆设。“我们是几辆拖拉机互相拉着、拽着才能往这里边走一段,没有路的地方我们就自己试着开路,还有好多地方拖拉机也进不去。”
“那咋办?”
“用肩膀扛进去!”
树苗和工具就位后,第二关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裸露的黄沙贪婪吸收着烈日的热量,地面温度快速上升。为了防止皮肤晒伤,工人们穿着长裤和长袖上衣、用帽子和围巾把头裹得严严实实。他们两人一组,用脚步丈量距离,每隔5米停下,挥锹铲沙、弯腰放树苗、填沙、踩实……上午10:00左右,停在施工现场的车显示地面温度为56℃,工人们在热浪中踏遍沙丘的每一个角落,播下一颗颗“绿色种子”。
临近正午,他们放下手中的工具,席地而坐匆匆吃完午饭,躺在地上休息半个小时左右,又拿起工具继续种树。“这活可真不好干!我早上3点多起来做饭,带上饭就来干活,一干就是一整天。”植树工人鲁海明虽然说着诉苦的话,可干起活来却丝毫不懈怠,“这活不白干,等这些树长大了,环境变好了,大伙都跟着受益,以后只要有植树的活,累我也愿意干。”
施工队100多人凭着这股韧劲,以每天植树1000亩的高效率,短短几天就将固日古勒吐标段里“最难啃的硬骨头”全部拿下,随后又向下一个“难关”——茂道吐标段发起进攻!
“我们最开始种的那片坨子,小树已经长出新叶了!”哈斯朝老兴奋地“炫耀”着这十几天劳作取得的成果。在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南部片区沙化土地综合修复子项目各标段,随处可见紧张有序的施工场面,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有146.21万亩土地重披绿装。
曾经,通辽市境内的沙化土地超过4299万亩,约占整个科尔沁沙地的59.7%,退化草牧场面积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增长。在一代代通辽儿女的不懈努力下,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整体实现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良性逆转。
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着眼整体,将以往科尔沁沙地治理取得的成果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补绿护绿。待工程全部完成,将有1000万亩沙地得到高质量治理修复,散落在科尔沁大地上的片片绿洲将被连接成整体。
当历史上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以更加美好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时,绿水青山带来的盎然生机是对辛勤和汗水最好的回报。
本报记者 贾雪
校对:孙枫
审核:阿力玛
本文来自【通辽日报-中国通辽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