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清政府承袭了明代的财政制度,大幅度削减地方财政预算,公共事业越来越依赖于乡族自筹资金或绅商的捐输。到了民国时期,事业有成的华侨,返回家乡修桥筑路、建造侨房和碉楼以及水库、茶亭、水车馆、阅报书社等公共设施,大大改变了乡村落后的面貌。二、改善村居环境清末民初中山英语教材南区的侨乡学校表现出很明显的外向性,对于英语教育非常重视。民国九年(1920年),渡头村归侨雷根,以乡人出国者日多,不懂英语就难以沟通和谋生,特捐资创办英语夜校,并亲自任校长授课。当时就学的人很多,为他们日后出国创造了语言条件。沙涌村的空间布局基本保留了民国初年的风貌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1)

沙涌学校旧址

南区沙涌村华侨、先施公司的创始人马应彪先生则曾说:“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是当务之急,中国国力衰弱,饱受外侮,归根结底是教育落后、科学落后,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振兴教育。”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2)

寮后学校开幕典礼

上世纪20年代,南区寮后村的加拿大归侨杨震可先生热心家乡公益,合众创办了寮后学校,成了梅岭西环区最早的侨绅,后又被列入中山县绅名册。据说,南区乃至中山地区的百姓从此就唱响了“金山客,冇一千都有八百”的民谣,意思是华侨回乡,身上没有一千元、也有八百元,而当时100斤大米才值五元,这就是“金山客”的传说。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3)

清末民初中山英语教材

南区的侨乡学校表现出很明显的外向性,对于英语教育非常重视。民国九年(1920年),渡头村归侨雷根,以乡人出国者日多,不懂英语就难以沟通和谋生,特捐资创办英语夜校,并亲自任校长授课。当时就学的人很多,为他们日后出国创造了语言条件。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4)

沙涌村的空间布局基本保留了民国初年的风貌

二、改善村居环境

清政府承袭了明代的财政制度,大幅度削减地方财政预算,公共事业越来越依赖于乡族自筹资金或绅商的捐输。到了民国时期,事业有成的华侨,返回家乡修桥筑路、建造侨房和碉楼以及水库、茶亭、水车馆、阅报书社等公共设施,大大改变了乡村落后的面貌。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5)

郭顺从国外进口柴油发电机供应本村电灯街灯所用

20 世纪 20 年代,南区的竹秀园村由于东北临山近水,时时有盗贼打劫,于是村民有兴建碉楼之举。在郭顺等华侨的赞助下,碉楼于民国十年 (1921 年) 建成。当时,碉楼因照明用的煤油灯不够光亮,华侨又在澳洲购置光亮的手灯寄回使用,并组织自卫民团,在碉楼上悬有铜钟,日夜鸣钟报时,若发生火灾或匪劫,则按规定鸣钟示警。后因警钟不够响亮,澳洲悉尼华侨又购赠数百斤重、声音响亮的铜钟一个送回村里。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6)

此外,修桥整路,改变村容,设立洁净局负责清洁卫生,创办阅书报社,设置消防水车等,亦由华侨捐助完成。民国九年(1920 年)出版的《良都竹秀园月报》就有报道: “吾乡侨商,素称慷慨,如建筑碉楼,创设街灯,筹办学校,数万巨款一鼓而集。……。月前元板君由澳洲返国,带有建设路灯费八百金之多,于是在石岐定造铁杆玻璃灯,沿街树立。从此,乡中大放光明,无复昔日之黑暗世界矣。”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7)

郭顺等侨商发起竹秀园福利社,造福乡里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竹秀园月报》复兴版《吾乡第一人》文中,列举村中优秀学生无力升学者,获得华侨创办的福利社资助升中;乡中道路截弯取直,扩展乡村面积,增建新屋千间,争取为模范乡;旗山脚下筑景春水库,蓄水灌溉农田,引山水入村饮用,一举两得;

华侨华人产生的历史及原因(看看百年前华侨如何致力)(8)

沛勋堂

架设电话,直通石岐县城,乡人称便;购置电机,自行发电,街灯大放光明;福利医务所设于三圣庙前,内外科兼接生医生二人,常驻所内,为乡人治病,凡贫病无医者,均予赠医施药;本乡孤寡贫苦者50余家,悉由沛勋堂按月派白米养口。

(未完待续)

文章原标题是:从慈善公益事业看近代华侨如何推动乡村建设——以中山市南区华侨的实践为例。这是作者应南区知联会所请,结合将近一年走访近20个传统村落的调研成果所写的文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