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cpi和通胀有关系吗(应客观看待其背后的结构性)

cpi和通胀有关系吗(应客观看待其背后的结构性)从PPI看,不能PPI出现同比下跌,就认定是通缩。要知道,当前PPI的阶段性变化,并非由于货币供应或流动性不足所致,而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引发的,这种阶段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总体上集中在工业领域。从近几年情况看,即便经历了连续50多个月的PPI同比负增长,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从未改变。而且,PPI虽然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现阶段其变化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并不能作为判断工业运行状况的唯一依据。正是物价走势“分化”的结构性特征,使得不同人士对CPI的解读得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论。事实上,如果从核心CPI看,2019年核心CPI同比涨幅只有1.6%,这一涨幅总体上是温和的。进一步分析的话,2019年,我国粮食再次喜获丰收,工业生产平稳、市场供应充足,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并没有出现也不存在物价全面上行的基础,因此大可不必担心通胀。这种物价“分化”,也体现在食品价格

cpi和通胀有关系吗(应客观看待其背后的结构性)(1)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2月份,CPI同比上涨4.5%,涨幅与上月持平;全年CPI同比上涨2.9%,创下近8年来的新高,但顺利完成了全年物价同比涨幅3%左右的调控目标。

不过,2019年下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持续走高,尤其是11、12月份的同比涨幅达到4.5%,加之作为重要民生商品的猪肉价格上涨明显,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说是通胀,也有人说拿掉猪肉以后全是通缩。

事实上,之所以各界对于物价形势的判断出现分歧,与整个2019年物价的“分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种物价“分化”,首先体现在构成CPI的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上。2019年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2%,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推手。相比之下,非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只有1.4%。以12月份为例,在4.5%的同比涨幅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7.4%,影响CPI上涨约3.43个百分点。

这种物价“分化”,也体现在食品价格内部。在2019年9.2%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中,畜肉类的贡献最大,同比涨幅达到29.1%,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2.5%,牛肉价格同比上涨12.1%,羊肉价格同比上涨11.9%。相比之下,在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粮食价格同比仅上涨0.5%;水产价格同比上涨0.3%。

从刚刚发布的12月份数据看,食品价格的“分化”仍在延续,部分食品价格同比下降或涨幅回落;部分食品价格则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例如,鲜果价格同比下降8.0%,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97.0%,涨幅回落13.2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7.3%—20.4%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鲜菜价格上涨10.8%,涨幅有所扩大。

这种物价“分化”,还进一步体现在CPI和PPI的走势上。2019年以来CPI和PPI走势不断分化扩大,二者差值在12月达到5.0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差值达到3.2个百分点。从PPI内部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也出现了分化。2019年11月份,二者的差值达到4.1个百分点。12月份,生产资料价格跌幅收窄,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回落,二者分化状态有所改善。

正是物价走势“分化”的结构性特征,使得不同人士对CPI的解读得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论。事实上,如果从核心CPI看,2019年核心CPI同比涨幅只有1.6%,这一涨幅总体上是温和的。进一步分析的话,2019年,我国粮食再次喜获丰收,工业生产平稳、市场供应充足,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并没有出现也不存在物价全面上行的基础,因此大可不必担心通胀。

从PPI看,不能PPI出现同比下跌,就认定是通缩。要知道,当前PPI的阶段性变化,并非由于货币供应或流动性不足所致,而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引发的,这种阶段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总体上集中在工业领域。从近几年情况看,即便经历了连续50多个月的PPI同比负增长,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从未改变。而且,PPI虽然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现阶段其变化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并不能作为判断工业运行状况的唯一依据。

因此,我们还是要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物价形势,特别要搞清楚造成物价结构性变化背后的因素,不能因为某种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快速上涨或下跌,就得出通胀或通缩的结论。

还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CPI,还是PPI,都是只能用于分析和判断经济运行态势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如果我们要对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要看物价指标,还要看就业、收入、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等一系列的指标,切不可盲人摸象、管窥全豹。

(经济日报记者林火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