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少年心理学的十个思维模式(为何你总是陷入类似的痛苦中)

青少年心理学的十个思维模式(为何你总是陷入类似的痛苦中)通常,个体在童年时期遭受的经历,往往在成年后通过“强迫性重复现象”发挥作用。童年经历,是指童年期(18岁以前)个体所遭受到的,对生理或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良好与不良好经历,包括躯体的、情感的、精神的或家庭社会环境带来的深刻体验。而另一项有关于童年经历与成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则指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家庭暴力很可能与某些局部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银屑病、斑秃、多发性硬化症等存在联系。由此可见童年经历不仅对儿童心理或生理产生影响,更有可能将影响延续至成年期,甚至是成年晚期。那么童年经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青少年心理学的十个思维模式(为何你总是陷入类似的痛苦中)(1)

一个人的童年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弗洛伊德

童年经历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前沿》杂志)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童年经历会对人的心理状况产生巨大影响,有过不良童年经历的大学生被试产生压力、抑郁、自杀等心理困扰的风险更高。

而另一项有关于童年经历与成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则指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家庭暴力很可能与某些局部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银屑病、斑秃、多发性硬化症等存在联系。

青少年心理学的十个思维模式(为何你总是陷入类似的痛苦中)(2)

由此可见童年经历不仅对儿童心理或生理产生影响,更有可能将影响延续至成年期,甚至是成年晚期。

那么童年经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01 强迫性重复现象

童年经历,是指童年期(18岁以前)个体所遭受到的,对生理或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良好与不良好经历,包括躯体的、情感的、精神的或家庭社会环境带来的深刻体验。

通常,个体在童年时期遭受的经历,往往在成年后通过“强迫性重复现象”发挥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个体在婴幼儿时期体验到的是积极情绪和良好的人际互动,那么其在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更有可能进行的也是积极的情绪表达与良性的互动模式;但如果个体成长在暴力、冷漠的家庭环境中,那么其成人后很高程度上也会选择进入类似的关系中。

这种不断重复某种体验、情景的行为现象就是强迫性重复现象。

强迫性重复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在对儿童进行具体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一旦经历痛苦或者是快乐的事情,就会不由自主的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反复体验特定的情感。

强迫性重复对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很多时候,当我们去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选择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似无法避免的、总是在不断发生着的事件左右着我们的人生轨迹。长辈常常会将这类事情统称为“命”,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强迫性重复在产生影响。

02 如何理解强迫性重复的产生原因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童年时期经历的情绪互动、行为模式等,特别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不良的创伤会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这就使得个体在以后的生活里,常常不自觉的强迫自己的心理状态退回至挫折发生时的阶段,吸引或是创造相似的情景,试图努力去治愈自己受到的挫折。但当这种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这种失败就会再次激发新一轮的努力,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强迫性的重复。

比如,一名成长在父亲不务正业、酗酒、家暴的家庭环境中的女性,她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后也表现出了酗酒打人的行为,在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的情况下,其与丈夫离婚。然后她遇见了第二任丈夫,在经历了最初的短暂甜蜜后,第二任丈夫也表现出了酗酒打人的行为,由此她很痛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遇见糟糕的人,经历糟糕的婚姻。

青少年心理学的十个思维模式(为何你总是陷入类似的痛苦中)(3)

那么强迫性重复的产生原因来说,这名女性受到童年经历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拯救父亲的情结,但是失败了。所以,潜意识里,她很想要拯救像父亲那样的人,以完成她潜意识里未完成的努力。所以,她在成年后进入亲密关系时,总是会无意识的选择那些和父亲很像的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创伤性体验。

强迫性重复最明显体现在人际关系上。比如总是爱上有妇之夫、总是被渣、经常因为相信他人而被骗、无法和任何权威者良好沟通等等。

如果没有超强的领悟能力,想要依靠个人力量对抗强迫性重复,是很难实现的。

03 强迫性重复对咨访关系的启发

作为心理咨询师,当来访具有强迫性重复现象时,我们要清楚,强迫性重复是窥探潜意识的途径之一。

我们说,每位成人都曾是儿童,每名儿童都将成为大人。当来访走进咨询室时,与他一同出现的,还有他的成长轨迹,生活经历,以及过往的人际关系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与成人来访者工作也意味着与儿童时期的他进行工作。

咨询师想要与来访进行工作,需要与来访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过往经历建立联系,将那些深深压抑在潜意识层面的童年经历信息寻找出来,并准确理解。

客体关系学派代表,开创儿童精神分析先河的温尼科特认为“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靠的是他们在童年时期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这种人类健康的基础靠妈妈在婴儿最初几周和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建立起来的。”

他认为,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重现了来访者童年时期与抚养者之间的关系。来访者对某个咨询师喜欢与否,反应出的是其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曾经让他产生过的类似情绪。甚至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常常也是抚养者与婴儿原始互动关系的重现。换句话说,咨访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反应出来访的强迫性重复体验。

当然,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认为来访的这种情绪或模式上的投射也就是移情的部分体现。

青少年心理学的十个思维模式(为何你总是陷入类似的痛苦中)(4)

对于咨询师来说,需要借助移情与反移情同来访者进行工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将来访的活动情绪、生理反应、认知反应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给来访,帮助来访看到其未曾注意到的无意识层面的内容,让潜意识意识化,从而促使来访进一步做出反思和发展,来访者才能进一步客观的看待并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对自己内心体验的感知与洞察、对来访的童年经历的理解、对移情的感知等等都产生十分关键的作用。想要准确的把握与实施,抽丝剥茧中帮助来访从过往经历中解决问题,妥善处理来访的强迫性重复现象,离不开系统的培训。

目前,简单心理Uni联合国际顶尖精分治疗组织国际心理治疗研究院(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 IPI)打造出适合中国学员的《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训练2年项目》(Uni Psychoanallytic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therapy Training),以专业的理论知识、权威的师资团队、科学的课程设计,为所有想要从事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提供精良的系统训练,让儿童与青少年相关工作学员具备执业胜任力,达成咨询效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