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不废了乌拉那拉氏(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
雍正为什么不废了乌拉那拉氏(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此时清朝的皇帝为康熙,相比于清朝初期政权的不稳定,现在的清朝已经实力相当雄厚了,康熙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已经平定了三藩之乱,并且收复了台湾,此时葛尔丹的来犯无疑是给了清朝收复喀尔喀的绝佳时机。不满足于现状的葛尔丹将目光转向了清朝,显然准噶尔汗国的崛起对清朝已经有了较大的威胁。十六世纪,努尔哈赤带领着女真部落不断的崛起,并在1616年建立了后金。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也不断的南征北战,不断的占领着漠南蒙古的地盘,最终征服了蒙古,并建立了大清。清军来势汹汹迫使漠北和漠西蒙古不得不摒弃前嫌抱团抵御,从而成立了喀尔喀—卫拉特联盟。不过此时的清军在灭掉南明的政权之后就将注意力转移了,从而使蒙古得以喘息。没有了外部的强敌,蒙古内部各族之间的矛盾渐渐又显现了出来,经过各部族间的角逐,最终葛尔丹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建立了准噶尔汗国。葛尔丹的是有着终极目标的,他幻想能够达到成吉思汗时的高度
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其中不乏众多著名的战役,比如说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等。
战争都是残酷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靠的是战场上的不断厮杀,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今天我们要说到的就是一场惨烈的战争,惨烈到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程度,这就是发生在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
想当年,清军用铁骑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从而建立了大清,对于清朝军队的战斗实力那是无需多言的,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时期那都是实力超群的,打的不管是明朝还是李自成的军队都毫无招架之力,用闻风丧胆来形容也不为过。
那么,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啥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历史纠葛十六世纪,努尔哈赤带领着女真部落不断的崛起,并在1616年建立了后金。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也不断的南征北战,不断的占领着漠南蒙古的地盘,最终征服了蒙古,并建立了大清。
清军来势汹汹迫使漠北和漠西蒙古不得不摒弃前嫌抱团抵御,从而成立了喀尔喀—卫拉特联盟。不过此时的清军在灭掉南明的政权之后就将注意力转移了,从而使蒙古得以喘息。
没有了外部的强敌,蒙古内部各族之间的矛盾渐渐又显现了出来,经过各部族间的角逐,最终葛尔丹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葛尔丹的是有着终极目标的,他幻想能够达到成吉思汗时的高度,重新统一蒙古草原,于是在草原上通过武力不断的蚕食着各个部落的地盘和力量。
不满足于现状的葛尔丹将目光转向了清朝,显然准噶尔汗国的崛起对清朝已经有了较大的威胁。
此时清朝的皇帝为康熙,相比于清朝初期政权的不稳定,现在的清朝已经实力相当雄厚了,康熙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已经平定了三藩之乱,并且收复了台湾,此时葛尔丹的来犯无疑是给了清朝收复喀尔喀的绝佳时机。
康熙皇帝通过三次御驾亲征,最终征服了喀尔喀三部,并全歼了噶尔丹主力,随后又对准噶尔的残部进一步的打击,逼得葛尔丹自尽。
通泊之战雍正继位之后,准格尔的内部也正经历着分裂,在雍正看来,这是出兵进攻准格尔的绝佳机会,因此便派出大兵讨伐准格尔。
大兵共分两路,一路是由岳钟琪率领的西路军,一路是由傅尔丹率领的北路军,总计有7万余人,声势可谓是相当的浩大。
当时清朝的国势和准格尔相比是存在绝对优势的,鉴于国力上的优势,雍正采取的策略是稳扎稳打,一边构筑城池一边把队伍推进,慢慢的对准格尔的地盘进行吞噬。
岳钟琪所带领的西路军主要目标是摧毁准格尔国赖以作战的军备物资,傅尔丹则率领20000兵马屯驻在科布多城。
此次讨伐原定的战略计划是由岳钟琪的西路军为主攻部队,直接打进乌鲁木齐,傅尔丹率领的北路军则用于牵制和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迫使敌人分兵,为岳钟琪的进攻做好准备。
但是事实并不如人愿,1730年冬,准格尔名将小策凌敦多布,通过声东击西的策略,对岳钟琪率领的西路军的粮草和马匹物资供应基地展开了袭击。
这次袭击导致几千清兵战死,同时还有12万匹战马被敌军掠走。此战下来对清军来说可算是相当大的打击了,此时岳钟琪内心也不禁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这时候的傅尔丹正在科布多修筑军事阵地,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后,便留下一部分人继续修筑城池,自己则带领了17员大将,和13000多名精锐部队对阿尔泰展开了再一次的偷袭。
在大军出发前往偷袭的过程中,傅尔丹抓获了敌方队伍中的几名传令兵,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准格尔的内部目前正在发生内讧,策零的女婿带着一众部队叛逃了,而此时外兵又前来进犯,可谓是内忧外患。
得知这一消息后,傅尔丹觉着这是一次剿灭准格尔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传令让大军火速前进,直捣阿尔泰,消灭准格尔的兵力。
大军行进的开始一切都十分的顺利,行进道路上所遇到的蒙古兵也都毫无抵抗之力,清军前行畅通无阻。
傅尔丹毕竟是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此刻他感到了一丝的一样,一切都太过顺利了,直觉告诉他自己的队伍仿佛已经陷入了敌方的包围之中,这是敌方的诱敌深入之计。
为了避免队伍受到埋伏,傅尔丹果断下令全军撤退,前往和通泊方向返回营地,他的这一选择无疑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蒙古骑兵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小策零温多布的精锐部队用了没多久的时间就将傅尔丹的部队给追上了,然后用火炮、重火炮对清军的队伍一阵的狂轰滥炸,队伍死伤惨重。
不久之后,蒙古兵又对傅尔丹大本营展开了袭击,此时清军已经不堪一击,4000多八旗士兵损伤过半,傅尔丹率领残兵败将网科布多方向逃亡,此时的准格尔兵穷追不舍,大的清军毫无招架之力,最后只有包括傅尔丹在内的四位将领以及2000残兵逃回了城内。
经此一役清军死伤7000多人,共有14位将领当场战死,可以说是相当的惨烈了,这就是“和通泊之战”。
这场战役对清军来说也是19世纪以前最大的一次败仗,对八旗子弟来说也是最耻辱的一次战役。
之所以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是因为这场战争中战死的比例相当高,达到了七成,在这之前,清军打仗的战损率通常都是不会超过三成的,经过这一次战役,就将整个部队给打残了,再加上在这次战役中战死的将领又比较多,所以就有了这种说法。
谁应该为战争负责因为这场战役中战死的将领士兵比较多,因此导致北京八旗家家几乎都有子弟伤亡,一时间全城举办丧礼,家家戴孝,场面之凄惨不禁让人唏嘘。
看到这样的场景雍正内心也是悲痛不已,战争失败了,那么必须要有人来为失败买单才行,因此雍正将傅尔丹和岳钟琪关进了监牢。
作为军队的主帅对于战役的胜利当然要肩负一定的责任,傅尔丹因为迫切地想要立功,仅仅凭借着几个准格尔士兵的一面之词就命令大军火速进攻,没有对局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中了敌人的计谋,导致军队损失惨重。
可是,作为真正幕后决策者的雍正皇帝,在对准噶尔并没有全面地了解的情况下,就命令军队前去征讨。
在雍正看来,当时的清朝国力强盛,剿灭准格尔应该时候不费吹灰之力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但是的清军武器装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准格尔了,准格尔的部队在同俄军战斗的过程中缴获了非常多的俄军的火炮。
而此时清军所装备的武器不过是简陋的鸟枪而已,鸟枪对大炮,孰强孰弱自然无须多言。因此,也正是雍正的轻敌冒进,导致了这场惨烈战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