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论文个人基本情况对观念的影响(论文学习形象包袱)

论文个人基本情况对观念的影响(论文学习形象包袱)形象包袱”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和合法性弱化,疲于应付部分公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负面投诉,最后可能不得不选择向私人利益妥协。有基层工作人员认为:“也正因为此,助长了部分群众无理缠访闹访气焰。”就这样,压力型体制、属地管理为上级职能部门规避责任提供了机会空间:上级组织布置任务,中间层级加码,最终基层兜底。正如有基层工作人员指出的:“责权下放的是责任和任务,而与之匹配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支撑一样也没有下放。个人觉得所谓的职权、权责下放,无非是上级部门甩锅的一个手段而已”,“会议落实工作,转发文件执行工作,监督考核基层以避责”。基层工作人员不得不负起责任,以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领导也善于拿捏基层工作人员的求优心理,以任务下派作为指挥棒,将任务向基层工作人员压实,进而转嫁责任。这种“责任甩锅”使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对上级任务,大大削弱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自主性和服务功能。然而,这三种视角均是从内部出发,将基层

引用格式:魏景容.形象包袱:基层疲态现象的一个经验解释[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2 11(05):32-41.

基层工作人员为塑造“好干部”和“好政府”的形象而形成过度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疲态,我们将这一压力称为“形象包袱”。

“形象包袱”为上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创造了机会主义空间:助长上级领导规避责任、社会公众闹大谋利,最终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身心俱疲。放下“形象包袱”,需要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及对其权力的监督、探索数字化考核、完善投诉处置制度设计。

基层疲态缘何发生?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解释视角:第一,结构-制度视角。这一视角认为基层疲态主要源于现有组织制度体系形成的基层工作定位和条件约束。第二,权力-责任视角。这一视角将基层疲态归因于权责利层级不对称。第三,思想-能力视角。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从基层工作人员自身来解释,将基层疲态归因于基层工作人员思想意识偏差及自身能力的不足。

然而,这三种视角均是从内部出发,将基层疲态归因政府内部或基层工作人员自身。比如,结构制度视角主要探讨科层制的条块关系及其制度安排对基层疲态的影响,而没有涉及科层制外部因素。权力责任视角主要探讨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权责分配、责任归属、责任评价、责任追究的运作逻辑,对外部诉求任务及由外而内的评价监督引起的负担关注不足。思想能力视角更是将基层疲态归咎于基层工作人员自身,显然不能解释普遍存在的基层疲态问题。实践中,身处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是政府对外的窗口,其工作样态必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这一层面上看,已有研究显然忽视了对外部因素的探讨。在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基层疲态不仅受政府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形象包袱”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和解释框架,形象即形象塑造。在某种程度上“形象包袱”是考核引起的负面影响,以“形象包袱”作为解释更加关注考核对基层工作人员产生的实际影响。这一概念内含两大关键特征:一是高定位。即基层工作人员自觉定位于塑造良好的形象,以使组织和个人在考核中更具竞争力。二是超负荷。上级分解的任务以及社会公众诉求多样甚至不合理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基层工作人员为维护好形象不得不接受,由此陷入以有限的资源应付超载任务诉求的困境。

论文个人基本情况对观念的影响(论文学习形象包袱)(1)

在压力型体制下,责任向下层层传导。为规避问责,不少地方将这种工作任务落实的制度优势异化为任务转移,策略性地寻找“替罪羊”,将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主体即基层工作人员,以消解自身压力,甚至推卸责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对于基层工作人员而言是一种责任落实与追究机制,在实践中,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往往是责任属地,分级负责则成了基层负责。最终,基层成了考核、问责的对象。

就这样,压力型体制、属地管理为上级职能部门规避责任提供了机会空间:上级组织布置任务,中间层级加码,最终基层兜底。正如有基层工作人员指出的:“责权下放的是责任和任务,而与之匹配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支撑一样也没有下放。个人觉得所谓的职权、权责下放,无非是上级部门甩锅的一个手段而已”,“会议落实工作,转发文件执行工作,监督考核基层以避责”。基层工作人员不得不负起责任,以展示良好的个人形象。领导也善于拿捏基层工作人员的求优心理,以任务下派作为指挥棒,将任务向基层工作人员压实,进而转嫁责任。这种“责任甩锅”使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对上级任务,大大削弱基层工作人员工作自主性和服务功能。

形象包袱”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和合法性弱化,疲于应付部分公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负面投诉,最后可能不得不选择向私人利益妥协。有基层工作人员认为:“也正因为此,助长了部分群众无理缠访闹访气焰。”

“形象包袱”下基层工作人员更加关注由上级分解传导的任务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上级压力的层层传导和社会公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负面投诉转化为指标化的考核,基层工作人员不得不迎合考核需求,由此损耗了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精力,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和压力,并由此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政务服务中心承担着个人社保、计生、养老、公安以及企业的开办、税收、注销等事项,这些事项与企业和社会百姓息息相关,上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考核越来越全面。此外,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有所提高,社会公众维权方式中的激进主义思想与行为也在增长。基层工作人员困于双重形象的塑造和维护。

疲态是当前基层较为突出的一种现象,现有的基层疲态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在政府内部的视角下进行的。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疲态现象,本文提出了“形象包袱”的解释框架。这一框架综合考察基层内部和外部因素,探讨了形象塑造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负面影响,丰富了基层疲态的前因变量研究,既是对已有研究的理论延伸,也是对经验观察的概括。

研究表明,基层工作人员“形象包袱”主要源于上级领导和社会公众两个方面的压力,即对于上级分解的任务,基层工作人员必须高标准完成,以塑造一个好干部的形象;对于社会公众的诉求,基层工作人员全力满足,以塑造一个好干部和好政府的形象;基层工作人员身上的“形象包袱”,助长了上级规避责任、社会公众闹大谋利,最终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身心俱疲的治理疲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