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罗田农业的现状(一只羊一株草一棵树)

罗田农业的现状(一只羊一株草一棵树)罗田建有鄂东最大的黑山羊种源基地,“锦秀羊”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去年更是成功入驻250家盒马分店,凭借着肉质鲜美、滋补功能强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感谢湖北名羊公司既提供技术和防疫指导,又保证肉羊回收,自己能卖的自己卖,不能卖的公司保利润兜底回收。到目前我已卖出40多只羊,收入近6万元,预计今年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罗田县骆驼坳镇夏家冲村7组熊小锐养了200只大别山黑山羊,2015年他因病致贫,2018年养羊脱贫。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矗立县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罗田“北名山、南碧水、中温泉”的旅游资源。1500多年的建县史,孕育出中华养生第一人——明代医圣万密斋、“京剧鼻祖”余三胜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该县拥有罗田板栗、九资河茯苓、金银花、苍术等9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大别山黑山羊之乡、野生兰花之乡

罗田农业的现状(一只羊一株草一棵树)(1)

大别山黑山羊绿地放牧。

罗田农业的现状(一只羊一株草一棵树)(2)

晒九资河茯苓。

罗田农业的现状(一只羊一株草一棵树)(3)

罗田板栗丰收了。

罗田农业的现状(一只羊一株草一棵树)(4)

湖北大别山药业公司金银花种植基地。

天下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矗立县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罗田“北名山、南碧水、中温泉”的旅游资源。1500多年的建县史,孕育出中华养生第一人——明代医圣万密斋、“京剧鼻祖”余三胜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该县拥有罗田板栗、九资河茯苓、金银花、苍术等9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大别山黑山羊之乡、野生兰花之乡。

产业兴则罗田强,产业强则人民富。近年来,罗田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原则,立足罗田实际,确定以黑山羊、中药材、板栗三大产业链为主,三大产业总产值达2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5%,配套生猪、蔬菜(食用菌)等7个产业链,形成“3 7”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若干措施》的政策文件,每年支持近3000万元,促进十大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同时,全面推行链长制,建立健全一条产业链一名县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个专家团队指导和一群市场主体参与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养好黑山羊

“感谢湖北名羊公司既提供技术和防疫指导,又保证肉羊回收,自己能卖的自己卖,不能卖的公司保利润兜底回收。到目前我已卖出40多只羊,收入近6万元,预计今年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罗田县骆驼坳镇夏家冲村7组熊小锐养了200只大别山黑山羊,2015年他因病致贫,2018年养羊脱贫。

罗田建有鄂东最大的黑山羊种源基地,“锦秀羊”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去年更是成功入驻250家盒马分店,凭借着肉质鲜美、滋补功能强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黑山羊产业发展已有优势明显的销售平台和渠道,然而要想站住脚并继续发展壮大还需支持名羊公司,在供应链的打造上发力。

罗田县委县政府持续助力公司解困发展,通过国有企业混改合作,解决公司3000万元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大力支持公司在武汉建厂、与其他省份企业合作;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中心、深加工车间及羊肉熟制品配送车间,提升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利用黑山羊养殖育种优势,在三里畈镇錾字石地标优品示范区建设10万只的智能化肉羊育肥产业园,打造“盒马村”。同时,以大别山黑山羊品牌为核心,打造“湖北一只羊”的发展思路,积极支持开展大别山黑山羊品牌建设及渠道推广。县政府补贴5万元,每进驻一个盒马店,建设一个用于销售黑山羊并带动其他地标优品销售的“大别山小木屋”。

如今,大别山黑山羊年出栏15.88万只,存栏量20.56万只,羊肉产量2764吨,一产产值4.8亿元,加工产值9.6亿元。罗田县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33个,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357个。2019年,大别山黑山羊被列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年,锦秀黑山羊被评选为十大楚菜食材基地。

管好板栗树

每年9月,是罗田板栗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甜糯黄香的板栗压弯了枝头,伴着微风,栗香阵阵。栗农们捡板栗、摘板栗、打板栗、翻板栗、剥板栗,忙得热火朝天。

“提高罗田板栗价值是下阶段工作重点。”罗田县副县长张卫兵强调,目前罗田已有良好的种植基础,提升板栗价值链是关键。要抓品牌营销,挖掘“罗田板栗”的品牌价值;要抓企业培育,解决加工企业小而散、加工初级的问题;要抓生产管理,解决产量低问题。

目前,该县现有板栗种植面积101.5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系列综合产值20.5亿元,是全国板栗第一县。拥有板栗产品商标26个,“罗田板栗”品牌被评为“湖北名牌”“湖北市场首选知名品牌”,同时研发了100余道板栗宴菜品,联姻松滋土鸡,打造鸡汤绝配。全县共有益佳食品、弘福食品等板栗加工企业36家,年加工速冻板栗米1.1万吨,板栗罐头年生产量达6000多万瓶,保鲜板栗仁1000万袋,市场覆盖国内和亚洲、欧洲、澳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种好中草药

盛夏时节,走进罗田县凤山镇李家楼村占地1500亩的大别山金银花产业基地,绿意葱茏,金黄相间,采花工穿梭其间,麻利地摘下朵朵鲜花放入竹篓,不远处是排队称重的农民。

这是罗田发展中草药产业中的寻常一幕。罗田中草药生产规模庞大,年种植面积达21万亩,总产量8.75万吨,年加工量5.2万吨,中医药系列加工产值超过28亿元。罗田草药品种丰富,全县药用植物达657种,道地药材24种,大宗药材54种,大宗药食同源品种10多个。罗田茯苓历史悠久,元代开始人工栽培、清初已出口外销。罗田天麻品质一流,药用成分(天麻甙)含量极高,是国家药典标准的3倍。该县还拥有万密斋“中华养生第一人”这一金字招牌。

然而,罗田却面临着巨大困境:中药被贱卖了,药方被闲置了,注册保护的万密斋6大类59个品种系列商标,23个准字号药品、76个健字号保健食品,价值没有完全发挥。

如何破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加工水平、补齐生产短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熊勇表示。县政府与国药中联集团合作,加强中草药产业的科技支撑,建立从品种培育、种苗栽植、日常管理、收获运输到储藏加工等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做到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确保品质可控。罗田农业农村局大力培育正光药业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开发,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针对加工水平低,今年,县政府投资5亿元,在九资河镇新建道地药材趁鲜加工园,支持中药材产业补链延链。针对种质资源退化的风险,联合开展茯苓菌种提纯复壮和天麻杂交育种、野生金银花驯化技术攻关。推进标准化种植,5年建设基地2万亩。全县北部乡镇稳定发展茯苓和天麻生产,南部乡镇重点发展金银花、苍术等药材生产,稳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

目前,“罗田茯苓”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经政府扶持,罗田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正光、大别山药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220余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9家,建有核心示范基地66个,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以上的市场主体12家,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28500余户。

策划、组稿:熊勇 吕博林 雷激 肖欣 汪澄 晏威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