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孝文帝南迁以后六镇军户由拱卫国都的干城变成了被日渐遗忘的群体:他们不再能靠自己的军功得以晋升,而是变成像南朝那样以门第取人,一时间六镇军户的待遇骤然下降。到了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柔然南侵,北魏朝廷调怀荒镇兵马抵御,镇兵要求镇将开仓放粮以便吃饱了肚子去打仗,然而镇将没允准他们的要求。恼羞成怒的镇兵一气之下杀了镇将后聚众起义。孝文帝带头把皇族的拓跋姓氏改为元姓,独孤则改为刘姓,丘穆棱改为穆姓,步六孤改为陆姓,贺赖改为贺姓,贺楼改为楼姓......这一时期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的现象日益频繁,汉人世家大族也日益得到朝廷的重用。北魏的汉化改革加深了鲜卑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融合,从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然而这样的改革也同样激起了那些主张保持鲜卑旧俗之人的反对。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各路割据政权,从而形成了与南朝刘宋王朝对峙的割据。在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余年的动乱

华夏大地自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到公元581年隋王朝建立已经分崩离析265年,而在西晋36年的短暂统一时代之前是汉末三国的乱世,所以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直到隋朝统一南北这中间的300多年时光里除了西晋那36年其实一直处于持续的分裂动荡局面。在此期间也曾出现过像前秦、北魏这种现象级的强大帝国,然而总是距离完全统一中国这一目标之时差了临门一脚。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

曾几何时罗马帝国与中华秦汉并立于世界的西方和东方。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尽管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仍延续着罗马的名号,但西欧已进入混乱不堪的中世纪。由匈奴西迁所开启的亚欧民族大迁徙颠覆了贵霜、笈多、波斯、罗马等古典帝国,事实上与此同时在东方的中华大地上也经历了五胡乱华的惨象,不过当隋王朝统一之后中华大地终于率先从一片混乱中走出,开始了自己一枝独秀的发展历程。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

如果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时期,那么在经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动荡之后的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时期。在第一帝国时期短暂的秦王朝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从而为两汉四百余年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第二帝国时期同样的隋王朝为后世留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运河,从而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3)

事实上真正为隋唐盛世最早奠定基础的人还不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外公都是独孤信,所以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其实是表亲关系,而要提到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这种亲戚关系就不能不提“关陇贵族世家集团”这个概念。事实上隋朝和唐朝赖以立国的主要力量就是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延续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是一个深刻影响着之后上千年中国历史的军事贵族集团。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4)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各路割据政权,从而形成了与南朝刘宋王朝对峙的割据。在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余年的动乱岁月中北魏时期是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中国到公元523年的六镇起义这84年间北魏虽与南朝和北方草原上柔然人不时爆发战争,不过北魏境内仍大体维持着相对安定繁荣的局面。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开创的王朝,然而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汉化程度很深的王朝。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5)

当北魏占据北中国半壁江山并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之时在更北边的漠北草原上正悄然兴起柔然部族,北魏为防备草原上的柔然部族南侵而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以北的边境地带设置了六个军镇:这六个军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六镇。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6)

从内地调来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士兵在这里同鲜卑军户日渐融合,渐渐地六镇军户的身份认同取代了原有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了鲜卑部落兵制与汉族地方豪族武装混合的独特的北魏军制。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在这里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鲜卑人被要求改变传统的发型服饰,被要求改用汉语汉字,被要求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7)

孝文帝带头把皇族的拓跋姓氏改为元姓,独孤则改为刘姓,丘穆棱改为穆姓,步六孤改为陆姓,贺赖改为贺姓,贺楼改为楼姓......这一时期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的现象日益频繁,汉人世家大族也日益得到朝廷的重用。北魏的汉化改革加深了鲜卑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融合,从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然而这样的改革也同样激起了那些主张保持鲜卑旧俗之人的反对。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8)

孝文帝南迁以后六镇军户由拱卫国都的干城变成了被日渐遗忘的群体:他们不再能靠自己的军功得以晋升,而是变成像南朝那样以门第取人,一时间六镇军户的待遇骤然下降。到了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柔然南侵,北魏朝廷调怀荒镇兵马抵御,镇兵要求镇将开仓放粮以便吃饱了肚子去打仗,然而镇将没允准他们的要求。恼羞成怒的镇兵一气之下杀了镇将后聚众起义。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9)

次年怀荒镇的起义蔓延到沃野镇: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攻占沃野镇,改元真王。随后率部南下,又遣别帅卫可孤围武川、攻怀朔。一时间起义军声势浩大,席卷边城。惊慌失措的北魏朝廷联合柔然一同镇压了破六韩拔陵起义,战后北魏朝廷俘虏了二十多万起义军民,而他们的安置问题就着实令北魏朝廷为难了,最后北魏朝廷思来想去之后将这二十多万俘虏安置在河北一带。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0)

当时河北地区连年水旱灾害不断,粮食收成本就不好,如今一下来了二十多万张吃饭的嘴,一时间矛盾更加激化,此后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相继起义,一时间北方六镇皆反,关陇、河北各族也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称帝,当时一支仅有一千人的北魏军队在贺拔岳统领下参与了对万俟丑奴的征讨。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1)

正是这支仅有一千人的贺拔岳军团构成了关陇集团的最初基础。在平息六镇起义的过程中契胡部酋长尔朱荣脱颖而出: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八月他举兵袭取肆州(今山西忻县),至此他自置官吏,兵势渐盛,朝廷不能制。当尔朱荣的势力悄然做大之际北魏朝廷内部胡太后和孝明帝的矛盾也在日积月累。大通二年(528年)胡太后党羽杀死孝明帝。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2)

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发兵攻陷洛阳,杀死大臣王公等两千余人并将胡太后和幼帝沉入河中淹死。尔朱荣改立元子攸为帝,而尔朱荣自己却在此时返回晋阳以大丞相之位遥控朝政,至此北魏王朝尽管名义上尚存,但军政大权已尽落尔朱荣之手。公元530年11月1日(农历九月戊戌日)尔朱荣率随从30余人入朝洛阳,结果被自己扶植的傀儡皇帝孝庄帝元子攸诛杀。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3)

元子攸诛杀尔朱荣实在是对尔朱荣一直以来的骄横跋扈忍无可忍的结果,在诛杀尔朱荣之前元子攸并没拟定详细的善后计划,以致于在尔朱荣被杀后军权仍掌握在尔朱家族手中。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随即攻破洛阳,将元子攸掳掠北上,勒死于晋阳三级佛寺。然而尔朱兆却不具备坐天下的能力——公元533年尔朱兆在秀容兵败后被逼自缢,尔朱家族的地位被高欢所取代。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4)

高欢扶植了平阳王元修为帝,元修迎娶了高欢长女为皇后,高欢成为国丈。这时高欢实际上已像汉末的曹操一样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然而此时的高欢并未能完全控制住形势: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等人就不断劝说孝武帝元修除掉高欢。公元533年孝武帝元修密令贺拔岳对抗高欢并任命贺拔岳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5)

于是贺拔岳开始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一个足以与东面的高欢抗衡的军事贵族集团——这就是关陇集团最初的雏形。尽管关陇集团是在贺拔岳时代草创的,但真正使关陇集团发展成形的是贺拔岳的得力干将宇文泰。宇文泰字黑獭,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父宇文肱是六镇叛军中鲜于修礼的将领。其父战死唐河之后宇文泰加入葛荣的部队,尔朱荣击灭葛荣后宇文泰归降尔朱荣并被授予统军一职。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6)

高欢与尔朱氏交锋之际宇文泰依附于关中的贺拔岳。宇文泰曾受贺拔岳之托去查看高欢的虚实。高欢初见宇文泰时就觉得他相貌、气度、见识皆非凡人,于是有心留下他为自己效力,然而宇文泰坚持要返回关中,高欢犹豫一阵后还是放宇文泰回去了。然而宇文泰前脚刚一走高欢就越想越不对劲,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杀掉宇文泰以绝后患,可高欢的追兵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最终宇文泰顺利返回关中。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7)

事实上宇文泰正是高欢命中的克星——在此之前的高欢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然而正是宇文泰的出现使他生平第一次遭遇失败,后来宇文泰的后人所开创的北周王朝更是灭掉了高欢的后人建立的北齐王朝,而在宇文泰手中发展成形的关陇集团更是在此之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534年关陇贵族集团的草创者贺拔岳被亲高欢的势力刺杀身亡,宇文泰成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新领袖。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8)

关陇贵族集团正是在宇文泰手中得以巩固完善。孝武帝元修在斛斯椿、元宝炬等人的鼓动下入关投靠宇文泰,任命其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永熙三年十月十七日(534年11月9日)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徙都于邺(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邺镇)。永熙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杀北魏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魏文帝)。至此昔日的北魏王朝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19)

名义上东魏和西魏的皇室仍是北魏元氏家族,然而实际权力分别掌握在高欢和宇文泰两个权臣手中。宇文泰为实现同东魏抗衡的目的而对西魏的政治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首创府兵制——这是一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合一制度,这一制度彻底革出了北魏残留的部落兵制的遗风,将兵权从世袭的部族酋长手中收归中央。与此同时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的关陇贵族集团日益成形。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0)

柱国又称上柱国,为战国时楚国率先设置,是楚国最高的武官职位,在百官之中也仅次于辅佐国君、发号司令、总揽军政的令尹,后来“柱国”一词被用来指代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公元384后燕慕容垂设柱国大将军一职,位在太尉之上,后来又废止了这一职位。公元528年实际执掌北魏军政大权的尔朱荣被拜为柱国大将军。这时柱国大将军实际上已成为安置权臣的一个职位。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1)

宇文泰和尔朱荣一样是一个实际执掌国家军政大权的权臣,而柱国大将军一职位在丞相之上,实际上已成为像他这样的权臣所享有的标配,正如之前的王莽、曹操等人以封王、加九锡作为标配一样。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西魏朝廷正式任命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简称柱国)。大统十六年以后西魏朝廷陆续任命了八位柱国,所以称之为“八柱国”。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2)

所谓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这其中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弼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祖父,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隋、唐三朝的皇后。八柱国之下设十二大将军,他们分别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这其中杨忠就是隋文帝杨坚之父。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3)

除此之外宇文宪、尉迟迥、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侯君集等人均出自这一贵族集团。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文武兼备、胡汉结合的贵族集团,正是这个集团之中大量人才的涌现为北周统一北方乃至之后的隋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尽管关陇集团有八柱国,在西魏时期八柱国在名义上是平级的,然而实际上宇文泰居于柱国之首的地位——毕竟他才是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人物。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4)

宇文泰和曹操一样终其一生没篡夺傀儡皇帝的江山,所以在名分上他只是西魏王朝的臣子,与其他七位柱国在职务上平起平坐,然而实际上谁都知道宇文泰比起坐在皇位上的傀儡而言才是西魏王朝真正的一号人物。在八柱国中宇文泰实际上居于超然地位,元欣则是因为出自于西魏的傀儡皇族而挂名,剩下的六柱国则负责分掌全国府兵,而这也恰恰暗合了周礼中“天子治六军”的原则。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5)

分掌全国府兵的六大柱国每人之下设两个个大将军,所以八柱国之下就形成了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由此形成了西魏的府兵系统。宇文泰以此打造了一个文武兼备、胡汉结合的贵族集团。关陇集团中的各大家族几乎都同时兼有多个民族的血统:宇文泰实际上就并不是真正的鲜卑人,而是出自匈奴宇文部,所以他其实是一个鲜卑化的匈奴人。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6)

关陇集团出自于汉人和鲜卑等游牧民族混居的北魏六镇,所以关陇集团中汉人和游牧民族通婚现象相当普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汉人鲜卑化或鲜卑人汉化的复杂现象。宇文泰这个鲜卑化的匈奴人作为关陇集团的老大为拉拢集团中的汉族世家往往会赐他们鲜卑姓氏。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作为关陇集团中的两大重要家族都曾被赐予鲜卑姓名。然而作为一个军阀贵族集团的关陇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7)

宇文泰死后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即位。北周王朝就此取代了西魏王朝,而宇文家族也由权臣晋升为皇族。然而这时北周的军政大权实际上并不掌握在身为一国之君的宇文觉手中,而是掌握住扶持他上位的宇文护手中。后来试图亲政的宇文觉被宇文护所杀,宇文护改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然而当宇文毓企图摆脱宇文护的控制时也遭到了杀害。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8)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护又拥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12年后羽翼渐丰的宇文邕设计除掉了宇文邕。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杨坚篡夺北周宇文氏的江山这件事可以视为关陇集团内部矛盾的典型例子。对隋王朝而言:关陇集团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关陇集团既是隋王朝所依靠的一股力量,然而这样一个军事贵族集团的存在也对隋朝的皇权构成一定威胁。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29)

因此对关陇集团采取限制措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隋文帝杨坚的年代天下刚刚归于一统,还没来得及对关陇集团采取实质性的限制措施,然而情况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时代就悄然变化了:他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并大力营建东都洛阳,这实际上已在不知不觉间将帝国的中心开始向东转移,也就是说隋帝国的统治中心正在迁离关陇集团起家之地。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30)

隋炀帝滥用民力的结果是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起义,这时关陇集团的成员也纷纷投入到颠覆隋朝的行动中——李渊和李密以及他们帐下所依靠的人马都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关陇集团。如果把关陇集团比喻为一家大公司的话,那么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及其后裔组成的贵族世家们都是其股东,然而隋朝杨家在度过和股东们一起打天下的那段岁月后就开始盘算着如何把所有股权都收归囊中。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31)

股东们索性联合起来换下了身为董事长的杨广。这时关陇集团仍具备不可小视的力量,因此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立即急冲冲地直奔关中,去争夺关陇集团的领导权。李唐王朝正是依靠关陇集团的力量消灭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从而得以最终一统天下。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得天下后总结隋亡的教训就有一条:杨广迁都洛阳后疏离了自己依赖的力量源头。

西魏八大柱国的由来(为什么说西魏八柱国制度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32)

李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和独孤信的儿子独孤峰说:“关陇贵族中宇文、杨、李三家先后称帝,然而只有我李家是最终得以一统天下称帝,所以实为第一家”。独孤峰却回答:“你家出皇帝,我家还出过三朝皇后”。李渊一想自己的亲妈也出自独孤家,所以长叹一声道:“还是你独孤家牛逼,代代出皇后”。这段对话间接证明:北周、隋、唐三个朝代的兴衰均与关陇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