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检测最准确的方法(检验项目中常见几大)
cp检测最准确的方法(检验项目中常见几大)DD是FDP的一个小片段02 第二对:FDP和DD综上所诉,二者差值为同工酶3、4、5的总和,因肝脏以LDH5为主、其次为LDH4,所以当LDH增高时需观察是否因HBDH增高而增高,如以HBDH增高为主,优先考虑心肌损害可能,如HBDH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应结合ALT值可反映肝脏损害。因HBDH是LDH的一部分,故HBDH< LDH,为什么会出现HBDH> LDH ?和工程师沟通后得知:从某种意义上讲,HBDH 是 LDH的一部分,但是可能由于方法学(底物、缓冲液、PH 值等)的不同,会出现HBDH 的结果大于LDH 。如果LDH检测用的是P法就没有这种现象,LDHP法是欧洲的方法,底物是丙酮酸。L法是美国系统的,底物是乳酸,LDH检测P法比 L法大约高2.2 倍。
01 第一对:LDH与HBDH
HBDH是LDH的一部分
乳酸脱氢酶(LDH)是参与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催化乳酸和丙酮酸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酶类。同工酶有五种形式:LDH1、LDH2、LDH3、LDH4和LDH5。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所以可以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用诊断疾病。心、肾以LDH1为主,其次为LDH2;肺以LDH3和LDH4为主;肝脏以LDH5为主、其次为LDH4。
羟丁酸脱氢酶(HBDH)是含有H亚基的LDH1和LDH2的总称,对于诊断心肌疾病有意义,同时因肾脏也存在,故当HBDH显著增高时需注意泌尿系肿瘤可能。
综上所诉,二者差值为同工酶3、4、5的总和,因肝脏以LDH5为主、其次为LDH4,所以当LDH增高时需观察是否因HBDH增高而增高,如以HBDH增高为主,优先考虑心肌损害可能,如HBDH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应结合ALT值可反映肝脏损害。
因HBDH是LDH的一部分,故HBDH< LDH,为什么会出现HBDH> LDH ?
和工程师沟通后得知:从某种意义上讲,HBDH 是 LDH的一部分,但是可能由于方法学(底物、缓冲液、PH 值等)的不同,会出现HBDH 的结果大于LDH 。如果LDH检测用的是P法就没有这种现象,LDHP法是欧洲的方法,底物是丙酮酸。L法是美国系统的,底物是乳酸,LDH检测P法比 L法大约高2.2 倍。
02 第二对:FDP和DD
DD是FDP的一个小片段
FDP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降解产物的总称,主要反映机体整体的纤溶水平。
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如图1)。
图1
综上所诉DD是纤维蛋白的产物,FDP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理论上DD应该是 FDP的一部分,其值应小于FDP。
然而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DD 大于FDP 的案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DD检测易受血浆中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等因素的干扰,一般情况下FDP 与 DD是 5 ~ 10倍的关系,如果超出此范围,说明二者至少有一个结果是不可靠的。所以要结合实际判断,是否存在干扰问题。而两者联合检测就更具有意义,D-二聚体和FDP 的检测对于诊治凝血- 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
03 第三对:CR和UREA
血清尿素和血清肌酐是肾功能的两名老将了
肌酐(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产物,每20g肌肉产生1mgCR,内源性肌酐来自于人体自身肌肉的新陈代谢,而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一般来说,人体自身肌肉的代谢是稳定的,如果饮食习惯变化不大,肉类食物的摄入量也稳定,那血肌酐的生成是比较恒定的。肾脏是肌酐排泄的主要器官,肌酐由肾小球滤过后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会吸收,也不再分泌。所以,肾小球滤过率是血肌酐的主要影响因素。
尿素氮(UREA) 尿素氮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一般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0.3g的尿素。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一种含氮化合物,它从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时,BUN将升高。所以临床以将其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二者用于肾功能检测中的区别
血清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健康人的1/3 时,血清肌酐浓度会明显升高,测定血清肌酐对判断肾小球滤过率受损的程度较尿素氮敏感[2],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
尿素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血清尿素的浓度取决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速度、食物中蛋白摄入量及肾脏的排泄能力。由于准确性及敏感性欠佳,测定尿素仅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且血中尿素的浓度受很多肾外因素的影响,所以一般不单用血清尿素来判断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测定两者更有意义。
联合检测有利于判断是否为肾性病变,肾功能正常时,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比值应为10 ~ 15:1,比值升高多为肾前性因素,比值降低多为肾性病变。[3]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又有更好的项目把它们取代,比如B2-MG,CYSC,能更灵敏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
04 第四对:ALT和AST
ALT和AST,两个转氨酶,用于肝功能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LT升高反映了肝细胞膜的损伤。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线粒体中,它的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到了细胞器水平。
ALT是在通过转氨基作用把谷氨酸变成丙氨酸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转氨酶在肝脏内的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 倍,肝细胞内ALT 的浓度比血清中高1000~5000 倍。正常时,只要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当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ALT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只要有1% 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增高1 倍,因此转氨酶尤其是ALT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4]。ALT与AST(谷草转氨酶)相比,迄今仍以ALT更为敏感,特异性也更强,临床上实用价值更大。
其实,很多原因都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比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由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超过60 个单位,而当转氨酶值高于80 个单位时,就有诊断意义了[5]。
需要强调的是,只要肝脏发生了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ALT就会从肝细胞释放入血,ALT的升高只是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
我们在临床上常常注意肝酶升高的情况,但对于ALT活性减低不好判断。ALT活性降低多见于磷酸吡哆醛缺乏症、肝病终极状态、肾透析、肾功能不全等。
两者合体时可更全面判断肝功能,就是AST/ALT 比值,当AST/ALT 比值 <1,表示肝细胞轻度病变,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因此,ALT上升幅度较 AST为大,AST/ALT的比值 <1。
而当AST/ALT 比值 >1,表示肝细胞严重损害,肝细胞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此AST 升高明显,AST/ALT> 1,甚至 >2,如肝硬化时,比值可增高至1.44,慢性活动性肝炎比值也常高于正常。AST/ALT比值在 1.20 ~2.26 者往往发展为爆发性肝功能衰竭。[6]
05 第五对:CK和CKMB
CKMB是ck的一部分
肌酸激酶(ck)是由 B、M两种不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CK有三种同工酶CKMM、CKMB、CKBB。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CKMM 占较大比例,几乎无CKBB 或极微量。理论上CKMB 的活性应小于CK 。
临床上偶尔会出现CKMB的活性大于CK的较矛盾的情况,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原因:
1.CKBB升高导致的 CKMB> CK。CKMB是一个二聚体形式由 M亚基跟 B亚基组合而成,我们检测CKMB 的时候采用免疫抑制法,M亚基被抑制,且 CKBB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测出CKMB 一半的活性(或者说检测出CK-B 的活性),结果乘以2 得出 CKMB的活性。
如果患者由于因脑部组织损伤或其它情况导致CKBB释放入外周血的量增多,那么检测出来的就不再是忽略CKBB 情况下的CK-B 了,此时CK-B 包括 CKMB跟 CKBB 中的CK-B,再乘以2,就出现CKMB大于 CK的可能 [7]。
2.由于巨 CK 导致的 CKMB > CK。巨 CK 包括巨 CK1 和巨 CK2;巨 CK1 是一种 CK 同工酶(抗原)与自身抗体的复合物,最多的是 CK-BB 与 IgG、IGA 的复合物,也有少数为 CK-MM 与 IgG、IgA 的复合物。巨 CK2 是一种低聚的线粒体 CK,又称 CK-mt,存在于细胞线粒体膜上,当线粒体崩解时,线粒体膜的小碎片进入血液,故 CK-mt 成低聚状态。当测定 CKMB 时,抗体只能抑制 M 亚基,不能抑制 CK-BB 和 CK-mt,也不能抑制和 IgG、IgA 结合的 CK-MM 和 CK-BB,而且,因计算结果乘以 2,更加大了误差,造成有时测定结果 CKMB 超过 CK。
两者一起用来诊断心肌损伤,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时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 ~ 6 小时,就可以发现CK 和 CKMB出现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三天左右CKMB 可恢复正常,如果没有恢复,说明心肌梗死、缺血坏死还在继续发展。[8]当然二者的升高还可以见于其他的心肌损伤疾病,比如心肌炎、骨骼肌损伤等等。
06
总结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认真总结,去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知识,比如还有HBV与HDV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等等,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SatoN Takahashi H Nikuni K et al. [Persistent discrepancy betweenFDP and D-dimer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leukemia][J]. RinshoKetsueki 1995 36(3):212-7.
[2]林海英,刘琼,李英,等。不同年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 23 (5):1.
[3]董书清。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检测值及其比值与肾脏损害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 (36):2.
[4] 张效敏 芦瑞萍 海秀玲等.浅析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性改变.医药前沿,2019 9(11):32-33.
[5] 王惠敏 方素华.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危害及其注意事项.中国保健营养,2018 28(18):103.
[6]罗爱梅。乙肝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跟AST/ALT 间的关系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 9 (3):1.
[7]GorusF Claessens V Goubert P et al. A sensitive bioluminescentimmunoinhibition test for CK-B subunit activity and a CK-MB specificELISA compared: correlation with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andinfluence of CK-isoenzyme profile on results.[J]. Clinical Chemistry 1988(7):1474-8.
[8]张寄南,马文珠,刘佩萱,等。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清、心肌肌酸激酶(CK) 及其同功酶(CKMB) 动态变化研究[J]. 江苏医药,1986(5).
作者: R-R
文源:“检验医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