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活力创新区(泰州两区融合发力点在哪里)
泰州市活力创新区(泰州两区融合发力点在哪里)此前,叶冬华在高港区党政联席会议上提出,“两区融合”不是1 1=2,是1 1=1,这个1是螺旋上升的1,是体现进步基因、形成向上力量的1。要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壁垒,让内部运转产生质的变化。 加速推动两区融合发展,新定位愈发明晰,新蓝图正在铺展。1月24日,史立军在泰州市人代会闭幕式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打破惯性思维、克服守成心态,加快“两区融合”,坚定“举全市之力”的决心、态度和行动,聚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新地标,以产城双强支撑泰州未来发展,不断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把愿景变为实景。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文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在本次人代会代表团审议中,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向两区代表发出“扪心三问”:我们有没有被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坚定决心感动感染,重燃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我们敢不敢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刀刃向内的勇气打响改革“攻坚战”,再造跨越赶超的创新优势?我们能不能亮出一个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坚持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紧扣医药产业发展,以‘两区’融合为切入点,推动空间、功能、载体高质量融合,探索再造发展动能的新路。”这是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对2021年度推进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两区融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医药高新区和高港区两区融合发展打开新空间,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如何乘势而上?就在一个月前召开的泰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史立军在报告中提出,融合后的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既不是一般的城区,也不是一般的园区,在定位上应该是泰州发展的“特区”,要聚焦“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目标,创新突破,勇攀高峰,力争到 2025 年医药产业规模达到 2500 亿元,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幸福泰州的示范区。
推动两区融合发展,泰州市已经部署启动了两年多的时间,两地干部群众对此高度关注。过去一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高质量发展考核领跑泰州全市,以9%的常住人口、7%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市近20%的地区生产总值、2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项目招引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均位居全市前列,成绩可圈可点。那么,下一步两区融合发展的发力点在哪里? 1月20日,史立军在参加市人代会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代表团审议时说,两区代表们首次坐在一起审议,已经感受到“一家人”的氛围、“一起干”的劲头。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准确把握“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的深刻内涵,抢抓两区融合的难得机遇,构筑产业发展“高地”,勇当改革创新“先锋”,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厚植干事创业“热土”,全力推动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史立军告诉大家,市委全会报告用了近四分之一篇幅,强调“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赋予了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中国医药城核心区、泰州发展“特区”的定位,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两区要加快形成融合机制,深入推动园区改革,积极开展医药产业研究,尽快找准主攻方向,进一步做实专业化平台、建强专业化队伍、优化专业化营商环境,以更强合力、更优成绩交出一份“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的满意答卷。近期市委市政府将专门召开两区融合暨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推进大会,成立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委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全方位赋能、支持两区融合发展。 立足泰州发展大局,史立军希望两区人大代表和各级干部充分认识推进两区融合的紧迫性重要性,引导全区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营造齐心协力促融合、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保持闯劲、拼劲和干劲,跟强的比、与快的赛,争取更多工作在省市走在前、当示范、做表率。要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专家型干部,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导向,展现两区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
在本次人代会代表团审议中,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向两区代表发出“扪心三问”:我们有没有被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坚定决心感动感染,重燃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我们敢不敢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刀刃向内的勇气打响改革“攻坚战”,再造跨越赶超的创新优势?我们能不能亮出一个让全市人民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目标,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实干答卷?
叶冬华认为,2021年对于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而言,将是不平凡的一年。省委全会对泰州提出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的要求,这个“增长极”关键就是中国医药城,核心就在高新区。全区上下必须要有这个认识、这个自觉、这个自信,也必须全力作为、全力回应、全力担当。泰州市委全会、市人代会均强调“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赋予高新区(高港区)中国医药城核心区、泰州发展“特区”的新定位,这既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重大责任使命。面对市委市政府沉甸甸的关心和重托,一方面,我们必须知重负重,以实干实绩回应这份信任和期盼。另一方面,全区上下要扪心自问:有没有渐生的暮气和渐长的傲气?面对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要保持清醒认识,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必须正确认识自我,真正以闻鸡起舞、闻令而动的精神状态,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最大程度地调动激发每个人的智慧、潜能,全力以赴投身到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中去,一起干出一番新事业、闯出一番新天地。
高新区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特区”就是要告别传统,体现改革基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叶冬华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大家敢不敢直面矛盾、正视问题,真正贯彻改革要求、体现效率优先,坚决破除思想藩篱、克服路径依赖,勇闯“无人区”、争当“示范生”,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用园区改革为特区发展赋能。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不能仅仅要支持,更要对得起这份支持,大家要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亮出一个新目标,以一往无前的冲劲和领跑示范的姿态,交出一份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的满意答卷。全区上下要共同思考好、回答好“扪心三问”,不遗余力,不负所托,全力打造泰州改革先行区、创新活力区、发展引领区、幸福示范区,做最好的自己,交高分的答卷。
此前,叶冬华在高港区党政联席会议上提出,“两区融合”不是1 1=2,是1 1=1,这个1是螺旋上升的1,是体现进步基因、形成向上力量的1。要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壁垒,让内部运转产生质的变化。 加速推动两区融合发展,新定位愈发明晰,新蓝图正在铺展。1月24日,史立军在泰州市人代会闭幕式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打破惯性思维、克服守成心态,加快“两区融合”,坚定“举全市之力”的决心、态度和行动,聚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新地标,以产城双强支撑泰州未来发展,不断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把愿景变为实景。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文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