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期间自行补税不被承认(本报专稿你知道吗)
税务稽查期间自行补税不被承认(本报专稿你知道吗)为获得可靠的土地信息,江苏省地税局、国土资源厅签订了信息传递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国土部门定期向地税机关传递地籍信息、大比例尺矢量地形图、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实景影像等动态数据。地税机关运用GIS技术和智能分析比对技术将收集来的土地信息加工成税源数据,努力挖掘潜在的税收收入。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使用以后,南通市通州地税局风险应对人员朱卫忠感觉在执法中征纳双方比过去更和谐了。他的这种感受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智能平台自动批量生成风险点,使他做应对工作更有依据;另一方面,这些风险点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预警的形式发送给纳税人,由纳税人自行消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税务人员人手不足、取证困难等难题,也帮助纳税人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据江苏省地税局财产和行为税处处长彭光煜介绍,该局与中科院苏州地理研究院联合开发技术平台,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多渠道、多方式获取房产、土地等地理信息,自动分
江苏省地税局在59个县(市、区)运用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自2016年初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增加登记应税土地面积10647.9万平方米,查补城镇土地使用税7.88亿元,其他相关税种税款10.12亿元,协助地方政府处理闲置、低效土地超过1350万平方米。
据江苏省地税局局长江建平介绍,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数据采集标准,制定编码规则,赋予每块地一个“身份证”号,并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定位采集技术等多项手段。
跨界合作,实现地方税治理新突破
在江苏南通沪望塑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办公室,财务负责人许小华通过在线申报系统变更了土地登记信息并补缴了税款。“系统提示登记土地面积和GIS遥感测绘面积有差异,申报页面也能看到我单位卫星地图模样的对比提醒。前些日子我们单位为建仓库租用了一块土地,事情一忙忘了到地税局申报,没想到系统这么快就提示了。”许小华说。
据江苏省地税局财产和行为税处处长彭光煜介绍,该局与中科院苏州地理研究院联合开发技术平台,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多渠道、多方式获取房产、土地等地理信息,自动分析比对辖区内企业的用地情况,一旦发现企业实际使用土地面积与登记申报面积不一致的,系统会自动提醒纳税人补正,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效率。
南通市通州地税局局长袁利兵说:“我们去年通过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对全区5286户企业的土地占用情况开展巡查,增加城镇土地使用税5500万元。如果像以前那样依靠人工巡查,需要几十号人花费两三年的时间。”
智能平台,实现管理方式新拓展
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使用以后,南通市通州地税局风险应对人员朱卫忠感觉在执法中征纳双方比过去更和谐了。他的这种感受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智能平台自动批量生成风险点,使他做应对工作更有依据;另一方面,这些风险点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预警的形式发送给纳税人,由纳税人自行消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税务人员人手不足、取证困难等难题,也帮助纳税人减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为获得可靠的土地信息,江苏省地税局、国土资源厅签订了信息传递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国土部门定期向地税机关传递地籍信息、大比例尺矢量地形图、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实景影像等动态数据。地税机关运用GIS技术和智能分析比对技术将收集来的土地信息加工成税源数据,努力挖掘潜在的税收收入。
“现在税务人员按图索骥、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纳税人税源、房屋和土地等信息,并根据系统提示的蓝、黄、红三色预警,分类处理各类风险。”彭光煜说。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更加注重可视性,通过卫星地图,可直观呈现某一区域、某一特征纳税人的地理位置、权证范围、占地面积、房产情况、纳税状况和社保费缴纳等相关信息。
协同共治,形成合力共赢新局面
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朱经理正忙着为新厂房改建办理报批手续,该项目建房用地正是当地某企业的一块原有闲置土地。“新企业投产后,每年至少产生50亿元产值和7亿元税收。”朱经理说。
据了解,原企业因受大环境影响,386亩土地和厂房一直闲置,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参考了地税机关“以地控税”亩产税收的分析报告后,对闲置和低效土地有效统筹,促使这块闲置一年多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通过对区域、行业、企业亩产税收和亩均投资强度等数据的分析比对,可以对土地利用效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持有成本,实现以税节地的目标。”通州区常务副区长虞越嵩说。
彭光煜表示,目前,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房产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税种,纳税人从拿地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和房地产项目的全流程管理都纳入了平台监控,真正实现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
点评:
江苏省地税局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国土、地税为核心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以GIS技术为支撑的以地控税智能监控平台。监控平台使用一年多来,推进了“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税收效益和社会效应:查补各税种税款18亿元,激活闲置土地1350万平方米。在税收服务地方经济的大背景下,此举是地税机关主动参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有益尝试。
作者:冒益慧 周志均 褚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