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的故事脉络(再读玉娇龙与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的故事脉络(再读玉娇龙与卧虎藏龙)可以想象一个小孩子,必然没办法养活这个家。但是身为一个男孩,还是为了挣点小费混迹在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后来的武侠世界中,有一股市井气息。王度庐其实不是汉人,而是一个旗人。他出生刚刚两年,大清朝的江山就彻底的坍塌了。他的父亲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朝廷给的补给,最后在他八岁的时候就死了。先说王度庐, 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可能感到陌生。然而说起李安的《卧虎藏龙》,大多数国人应该知道这部电影。王度庐的武侠世界里,没有如同金庸一般的“侠之大者,为国为名”;也没有古龙笔下“浪子剑客,快意江湖”。他笔下的江湖,只有迷茫的主角、贴近生活的琐碎。而王度庐也如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是一个被江湖遗忘的人。但是也正是这样,他漂泊的人生让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武侠流派。
年纪大了,看手机费眼睛,最近在听有声书,给某有声书平台贡献了不少“银两”。最近夜以继日地听了聂云岚(大陆作家,重庆人,已故)先生著的《玉娇龙》与《春雪瓶》一书,当年(应该是80年代中期)在《今古传奇》杂志连载时,断断续续看过,记忆犹深。转眼30多年过去了,再听此书依然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再搜此书的一些资料,才知道聂老先生所著是“脱胎”于现代武侠作家王度庐(先生的小说《卧虎藏龙》与《铁骑银瓶》。 为此,王氏后 人还把聂老先生和杂志告到了法院,理由是侵犯了其著作权。
电影《玉娇龙》剧照
我又把王老先生的书听了一遍,基本可以断定 《玉娇龙》基本上是聂老先生自己的二次创作,只是用了王老先生原著的人名环境等一些细节,春雪瓶倒时借助原著的情节似乎更多一些。也许是聂老先生作为后来者,对人物和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把更符合现在人的阅读习惯(虽然个别地方比较拖沓),我更喜欢其大作。
在这儿,要把王度庐与聂云岚做个介绍,以感谢与纪念两位先生留下鸿篇巨制。
先说王度庐, 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可能感到陌生。然而说起李安的《卧虎藏龙》,大多数国人应该知道这部电影。
王度庐的武侠世界里,没有如同金庸一般的“侠之大者,为国为名”;也没有古龙笔下“浪子剑客,快意江湖”。他笔下的江湖,只有迷茫的主角、贴近生活的琐碎。
而王度庐也如同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是一个被江湖遗忘的人。但是也正是这样,他漂泊的人生让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武侠流派。
王度庐其实不是汉人,而是一个旗人。他出生刚刚两年,大清朝的江山就彻底的坍塌了。他的父亲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子没有了朝廷给的补给,最后在他八岁的时候就死了。
可以想象一个小孩子,必然没办法养活这个家。但是身为一个男孩,还是为了挣点小费混迹在各种乱七八糟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后来的武侠世界中,有一股市井气息。
王度庐毕竟出生于旗人家庭,家中还是没有对他放弃文化教育。因此到了十多岁的时候,王度庐就凭着自学成才去一些私塾当老师。与此同时,他也在一些报纸上面发布一些小文章。
时间很快到了1929年,这个时候的王度庐开始书写自己的第一篇武侠小说《侠义夫妻》。时代的混乱,让他的笔下始终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世界。
这不仅仅是在写武侠,也是在书写那个中国的真实情况。而王度庐认真开始写小说,确实在1937年才开始。当时的他刚结婚两年,但是因为日寇入侵导致他不得不离开北京到山东投靠亲友。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到了青岛的王度庐居然得了胃溃疡。国家的沦丧以及身体的病痛,让他开始思考。也正式让他书写,属于自己的悲情色彩的武侠世界。
但是王度庐笔下的世界,仿佛笼罩着一层悲情色彩。他的武侠世界里,主人公都不是那种拯救天下的大英雄大豪杰,也不是因为现实而心灰意冷的浪子。
王度庐与宁波路4号王度庐故居
他的笔下只有残酷的现实,和勾心斗角的计谋。主角不是神功无敌的人,而是整个悲惨现实的一个影子。如同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爱而不得却造就了另一个悲剧!
王度庐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悲情五部曲。第一部是《鹤惊昆仑》,第二部是《宝剑宝钗》,第三部是《剑气珠光》,第四部是《卧虎藏龙》,第五部是《铁骑银瓶》。
然而这五部曲,每一部作品全都透露着一股无奈。主人公个人的力量,永远无法抵挡现实世界的压迫与束缚,最终选择了沉沦。
或许这样的基调很难得到现代人的喜爱,然而这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现实世界,却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聂云岚(1922--1994),著名通俗文学作家,重庆市江津人。少时入几江陈氏私塾,从严师聂存心,奠定了良好国文基础。1938年考入江津中学中51班学习。后毕业于复旦大学,他爱好文学,读书甚杂。喜交游,重义气。抗战后始出作品。1947年6月,曾在成都因参加救国运动而被捕入狱。
1950年,任重庆《新民报》编辑、记者。1954到重庆人民出版社任文学编辑,不久,相继出版了民间故事集《金鸭儿》和《老虎新娘》。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在长寿湖渔场劳动了17年。1976年后,回重庆出版社任编审、研究员。1978年,撰写了系列民间传说《李调元佳话》等。
八十年代,《雪地追踪》、《春雪瓶》等长篇小说相继问世。尤其是取材于王度庐著的《卧虎藏龙》,运用现代笔法加以改写、丰富、创作,写成的长篇小说《玉娇龙》,在海内外反响强烈。《玉娇龙》还被重庆电视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放。《今古传奇》杂志还专为聂云岚开设《娓娓谈闻》专栏,刊载他撰写的“娓娓谈闻”。《玉娇龙》和《春雪瓶》在《今古传奇》举办的优秀通俗小说评奖中,分获首届和第二届优秀长篇小说奖。
他作为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始人,曾先后创办了重庆通俗文学刊物《下里巴人》;主持编撰《重庆优秀故事选》;策划并组织“重庆‘笛女杯'新故事讲述与征文大奖赛”和建国以来,“重庆民间文学四十年成果评奖”等民间文艺活动。聂云岚毕生追求进步,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大众文学协会理事,重庆市文联顾问,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994年病逝于重庆。(——摘自百度快照“重庆江津政府网站——历史文化名人”。)
聂云岚为什么要改写《卧虎藏龙》?他在书信中解释说,其“心愿和动机”,“确是出于对著作的倾心和解放后那几部书的遭遇”。
聂云岚之子聂嘉陵后来回忆,“父亲在小时候就看过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印象很深刻,一直想把它写出来。后来父亲被打成右派,仍喜欢给我们讲《卧虎藏龙》的故事。1978年落实政策后,在朋友的鼓励下,父亲根据《卧虎藏龙》写出了《玉娇龙》。”由于聂云岚“原来一直以为王度庐是清代人,没想到王度庐先生也是现代人”,所以也就没有想到里面会牵涉著作权问题。
王度庐也想不到是,《卧虎藏龙》等作品生前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名誉和财富,但在四十年后,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成就了一名作家,还有一本成功的杂志。1983年,《今古传奇》杂志在当年的第三辑开始刊载一部名为《玉娇龙》的“长篇大书”,标题后署着“聂云岚改写”,但是却没有注明改写自哪部作品、原作者是谁。
这部实际上源出王度庐《卧虎藏龙》的改写之作,一出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玉娇龙》载完之后,聂云岚再接再励,又将《铁骑银瓶》改写成《春雪瓶》继续载出。随后,中国文联出版社印行了《玉娇龙》和《春雪瓶》的单行本,聂云岚名利双收,《今古传奇》的发行量也从41万份飙升到273万份。
1987年,李丹荃(王度庐夫人)得知了改写之事,随即通过书信与聂云岚进行交涉。她在信中对改写提出反对,“关于有人准备改编事,那是我坚决反对的。……改好改坏是一回事,改编本身合理不合理又是一回事。
不然的话,我将《李调元佳话》(按:聂云岚作品)改写一下,添点什么,算我写的,看大家会说什么。尽管您理直气壮地说‘光明正大’、‘尽人皆知’,都不能算改编合理的理由。”聂云岚作了解释,并在回信中对他引发效仿者纷纷改写王度庐作品表示歉意,“我的改编虽然自问目的、动机无它,当时的情况(时间、形势)又有所不同,但我毕竟是‘始作俑者’啊!”之后在《今古传奇》杂志社的调解下,李丹荃出于对聂半生遭遇的同情而没有再作追究。如果不是2001年又掀起一轮版权纠纷,我们倒可以把这些往事当作文坛佳话看待。
电影《卧虎藏龙》引起轰动后,玉娇龙的故事随之升温,聂云岚的改写之作获得了新的出版和改编机会。今年8月,湖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署“聂云岚编著”的《玉娇龙》和《春雪瓶》;四川红都影视有限公司则找人改编聂书,筹拍电视剧《玉娇龙—春雪瓶》。对此,王度庐的家人当然不能接受,开始进行多方面的交涉。
王、聂二位先生均已作古,这场纠纷便只能由双方家人出面解决。王度庐的家人明确要求立即停止出版改写作品,停止对改写作品的影视改编;聂云岚的子女则积极争取跟王度庐的家人接触以达成谅解,希望不致影响《玉娇龙-春雪瓶》的拍摄。8月9日,《今古传奇》杂志社社长舒少华等人专程赴京,就该社在“创刊二十周年精华系列”中重新刊出了《玉娇龙》和《春雪瓶》一事向王度庐先生的家人致歉,并表示立即停止发行,登报致歉,赔偿损失。作为改写风波最初当事人之一,《今古传奇》杂志社已经作了交待,而且得到了王度庐家人的谅解。
2002年2月,广受关注的王度庐家属诉湖北人民出版社侵权一案有了结果:双方达成协议,出版社方面向王度庐家属支付了近10万元赔偿金,并致书面道歉。这场文坛公案总算尘埃落定。客观地讲,聂云岚的改写使玉娇龙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引起的混淆,却足以令原书及其作者遭到掩盖。不光普通读者不知有《卧虎藏龙》和王度庐,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也闹出过把《玉娇龙》当原著的笑话。当年的电影出来之后,很多人都以为是从《玉娇龙》改编的,以至有的文章竟发出了“《玉娇龙》被大材小用”的感慨。
不知你现在多大岁数了,还记得玉娇龙与春雪瓶这个这个文学艺术形象吗?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请别忘了王度庐与聂云兰两位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