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物联网生态白皮书(构建物联网时代无边界平台与生态圈)
海尔物联网生态白皮书(构建物联网时代无边界平台与生态圈)投资孵化平台聚焦打造用户生态圈和平台诚信品牌,通过建立社群交互生态圈,实现在场景商务平台的物联网模式引领;金融控股平台聚焦社群经济,以“金管家”和“产业投行”为切入点,通过链接、重构、共创、共享,打造产业金融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产业金融平台”在互联网金融的引领;地产产业平台探索智慧社区生活服务的物联网模式引领;文化产业平台探索互联网时代“内容+社群+电商”价值交互模式的引领。五大平台为创客提供包括制造体系、物流体系、创投孵化体系、人力资本体系等一系列创业资源,让创客在开放的平台上利用海尔的生态圈资源实现创新成长。在产业创新方面,海尔聚焦于白电转型平台、投资孵化平台、金融控股平台、地产产业平台和文化产业平台五大平台。白电转型平台主要聚焦电器到网器到网站的转型,通过社群平台、互联工厂、智慧生活平台等,以超前迭代为支点,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的引领者。1. 平台化:探索独一无二的共享模式随着物
本文首发于财资一家微信公众号(微信ID:TreasuryChina),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财资知识。
“物联网”正在重构全球商业世界,新的商业模式和颠覆式创新不断涌现,这也使得财务管理的价值创造、流程管理和服务理念随之而变。海尔财务随着海尔集团网络化战略的演进,充分整合互联网资源,打造智能财务生态体系,赋能海尔集团战略转型和管理。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家电产品制造企业转型为开放的创业平台。面对物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海尔集团按照“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生态平台”的定位,推进从电器到网器再到平台化的转型,即从制造产品到孵化创客转变,通过人单合一模式持续驱动全球转型落地,建立以小微为基本单元的全球保障体系,打造以社群经济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以诚信为核心竞争力的后电商时代共创共赢生态圈,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集团向“平台 生态”范式转型
1. 平台化:探索独一无二的共享模式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海尔力推家电行业转型——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的优势搭造平台,既准确了解用户需求,又通过互联工厂提高生产效率。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小微化转型,是国内外企业独一无二的模式探索。
海尔将财务、人力、法务、信息管理等传统职能部门进行了彻底颠覆,将各部门壁垒取消,整合成一个共享平台。目前,海尔大共享平台涵盖了财务共享、人力共享、商务法务、资金税务、信息化、海尔大学等9个子平台,在加速创客小微孵化的同时,也保障了职能部门整体“活而不乱”。
在产业创新方面,海尔聚焦于白电转型平台、投资孵化平台、金融控股平台、地产产业平台和文化产业平台五大平台。白电转型平台主要聚焦电器到网器到网站的转型,通过社群平台、互联工厂、智慧生活平台等,以超前迭代为支点,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的引领者。
投资孵化平台聚焦打造用户生态圈和平台诚信品牌,通过建立社群交互生态圈,实现在场景商务平台的物联网模式引领;金融控股平台聚焦社群经济,以“金管家”和“产业投行”为切入点,通过链接、重构、共创、共享,打造产业金融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产业金融平台”在互联网金融的引领;地产产业平台探索智慧社区生活服务的物联网模式引领;文化产业平台探索互联网时代“内容+社群+电商”价值交互模式的引领。五大平台为创客提供包括制造体系、物流体系、创投孵化体系、人力资本体系等一系列创业资源,让创客在开放的平台上利用海尔的生态圈资源实现创新成长。
在企业管理方面,海尔集团探索实施“人单合一”模式,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人单合一”模式中,“人”指员工,“单”指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就是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对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在这种模式下,海尔实现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引领企业开启全新的时代。
“在‘人单合一’模式下,不是股东第一,而是用户第一,不是线性管理,而是非线性管理。”这是张瑞敏对“人单合一”的解释。“人单合一”模式为海尔成为物联网时代第一生态品牌提供了管理模式的支撑。在战略上,海尔从封闭的企业变成了开放的生态平台,颠覆了传统规模与范围的理论,以用户不断迭代的需求,构建生生不息的生态服务系统,攸关各方共创共赢。在组织上,海尔从金字塔式组织转变为网络化组织,每个员工都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一个并联节点都可以与用户零距离接触,让员工变成用户价值驱动的创客,把用户、员工以及利益攸关各方都汇聚在这一平台上,从而形成一个共创共赢共享的生态系统。
2. 生态资源:建成全球最强生态圈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海尔正在建立一个无边界的生态系统来共创共赢。”
平台化只是海尔探索未来模式的一个阶段,平台这个概念其实已经发生了迭代。传统时代,在市场获利的往往只是品牌方;互联网时代,“价格战”让电商平台、入驻平台与用户三方存在博弈状态;到了物联网时代,海尔通过交互获取的“需求网络图谱”为生态各方服务,因此海尔平台上聚集了来自全球的生态资源,围绕用户共同建设生态品牌。
对于生态品牌的理解,其核心属性是生生不息的生态圈。对海尔而言,在生态圈内,所有的利益攸关方基于交互,能够平等共存,并且在生态圈内实现共创共赢。从这个层面看,海尔平台化转型为生态品牌奠定了基础,平台在资源端率先实现了平等共享,而生态品牌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攸关方的共创共赢。
在营造生态圈的过程中,海尔还引入了“生态收入”来衡量生态圈价值,即让硬件成为网器,为用户提供增值的价值,这种观念实则是通过持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以此增强自身对市场用户端的适应。生态圈引入生态收入后,便意味着自身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也就有能力吸引更多的攸关方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裂变出新的生态圈。
一是智能家电背后的生态资源网络,以衣联网为例,海尔智慧洗护的生态资源——全球数千家资源上平台。海尔社区洗小微通过打造高校物联洗衣平台,国内链接了高校、公寓和酒店等1265个生态资源方,超965万大学生同时借助海尔全球化的平台网络,日本2017年的入驻店铺达到1776家,服务超635万社区用户,并已复制到东南亚、美国等海外区域。
二是开放平台背后的生态资源网络,以COSMOPlat为例,除了联合各资源方实现用户大规模的定制增值,COSMOPlat还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复制,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据悉,目前海尔拥有9家互联工厂、产品不入库率高达69%,平台服务12个行业、11个区域。这些生态资源覆盖全球20个国家,包括全球3.2亿用户和390万家企业。
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海尔,正依托生态体系衍生出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生态品牌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事实上,这种能够持续裂变的生态圈或许是海尔生态品牌所寻求的理想状态。当传统的帝国式企业仍以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之时,海尔对于生态品牌的认知便是洞悉未来,将价格演进为价值,在共生共享之中实现持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