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女检察官手记最后的一刀(女检察官手记西行漫记)

女检察官手记最后的一刀(女检察官手记西行漫记)终于到了城门口了,“天下雄关”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沿途见波平如镜,远处的祁连山如戴了一定白帽子,积雪倒影水中,圣洁晶莹。一段黄色城墙蜿蜒而来,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甚是壮观。1.嘉峪关出嘉峪关机场,凉爽的风,干燥的空气,绝无江南七月的闷热潮湿,有点像九十月份的秋高气爽。白天并不觉热,但阳光明晃晃晒人。早上吃了一碗牛肉面后开始拜访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靠黑山、南接祁连,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撰文 吴晓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去之前,脑海里回旋的就是这两句。从小生活在长江边上,雨水充沛,绿植繁盛 未曾见识更为辽阔的边疆。这次到了大西北,见识了戈壁滩的苍凉,七月雪山的圣洁,黄沙漫漫的寂寞。

1.嘉峪关

出嘉峪关机场,凉爽的风,干燥的空气,绝无江南七月的闷热潮湿,有点像九十月份的秋高气爽。白天并不觉热,但阳光明晃晃晒人。早上吃了一碗牛肉面后开始拜访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靠黑山、南接祁连,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沿途见波平如镜,远处的祁连山如戴了一定白帽子,积雪倒影水中,圣洁晶莹。一段黄色城墙蜿蜒而来,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甚是壮观。

终于到了城门口了,“天下雄关”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耗时168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与南京明城墙、北京八达岭不同的是,这里的长城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据考当年将选好的黄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将草籽晒死。明长城工程质量有目共睹:“长城工牌”刻有各工程队队长的名字,严格的责任制保证了城墙历经数百年仍然完整牢固。

走进瓮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周边的少数民族想要进犯中原,非要经过此关不可。穿过光化门拾级而上,左为马道,右为台阶,绕行半周即到达嘉峪关城门。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块砖存放在西瓮城门楼的后楼台上,供人观摩。经导游手指,真的发现了一块砖孤零零地躺在半城之上。神了!

出城洞时 ,地面凹凸不平,皆因当时经过车辆太多,车辙碾压所致。出了关就是出国了,再无故人,仰头看天,茫茫戈壁,顿生苍凉。

接着来到悬臂长城。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城墙陡峭直长,垂若悬臂,几无绿树遮挡 周边山棱如刻。

长城脚下有一茶铺,旁边有活水奔涌而来,老板介绍说是祁连山的雪水,洗手去尘,顿觉冰爽凉快,再来碗冰镇野西瓜,解暑消渴。

2.敦煌

午饭后赶往敦煌。一路经过茫茫戈壁滩,中途有大片绿地,农作物生长甚好,难得的河西绿洲。

沿途经过服务区,均是卖瓜果特产的,摊主热情地切瓜邀请品尝,不买也没关系,于是西瓜香瓜哈密瓜各来一块,当了一把吃瓜群众。

晚上七点左右到达敦煌,天仍透亮。直到晚上9点还没看到太阳下山,日月同辉的奇观在此可见。

敦煌,古称瓜州、沙洲,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其不可取代的地位。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敦煌西边的阳关、玉门关即出国门,到新疆、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而从西域各国入土中原,也必须经过敦煌。往来的使节、商人、高僧络绎不绝,在这条路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丝绸、瓷器、造纸术的传播成为东亚文明的标志,西瓜、葡萄、胡萝卜等特产的输入丰富了中原的食谱,各种宗教文化交融,成就千年历史文化名城。

本以为风沙是免不了的,出乎意料敦煌竟是出奇的干净。街道两边绿树成行,店面整洁有序。人不多,节奏不快。在市中心的党河之畔,可以望见不远处鸣沙山的沙漠,而眼前就是清澈的党河水,两岸垂柳依依,白杨笔直,水中央有一个个的绿洲小岛,通过数个连成行的石墩可以直达。要给城市的设计师点赞,让人们如此亲密无间地亲近碧水绿草,晚风吹起阵阵涟漪,不知不觉痴痴醉了。

3.鸣沙山月牙泉

第二天早上去鸣沙山,以为山总在城郊,谁知驱车不到二十分钟即到达。笔直整洁的街道旁边就是一片大漠,甚是惊奇,恍惚以为是城中的一个人工景致。但成片的沙丘、高高的沙峰绝非人力所为,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沙漠之舟骆驼是必骑的,一摇一晃有点颠簸。数百骆驼前后衔接,蜿蜒成行,驼铃声声,演绎一首出塞曲。大约一小时后到了终点,步行前往月牙泉,不多时见一汪清泉涌现,黄沙之中倍显珍贵,难怪称“第一泉”。

爬沙山,没想到挺难,爬一步又陷进去,深一脚浅一脚到达半山腰。登高望远,果然又是一番风景,沙丘有了波澜起伏之势,远处的众人变成一个个黑点。金黄色的沙丘映衬着瓦蓝的天空,伴着数丛沙柳芦苇,还真是蓝天白云碧树芳草黄沙,大自然是绝佳的调色板。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情景闯入脑海:一阵狂风过去师傅不见踪影,沙僧告诉八戒师傅又被妖怪抓走啦,嗯,这里可以有。

4.又见敦煌

室内实景演出,王潮歌导演,强烈推荐。

该剧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和演员零距离接触,场景变化丰富,台词优美动人。张骞、索靖、解忧公主、王维、王道士…一个个敦煌的历史人物鲜活地向观众走来。以王道士发现经书并卖给英国人斯坦因作为一个重要场景,讲述了敦煌文化的近代浩劫。对王道士,印象中一直是那个矮小、怯懦、贪图小利之人,可这幕大戏给他重新定义了角色,刻画出了他的纠结和为难。身处那样的时代,囿于自身的局限,无法认知到藏经洞文物的历史价值。而换个角度,王道士无意中发现宝藏,让大多数文献至今较好地存放于大英博物馆等处,给敦煌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如果当年全部流落到民间,战火纷飞的年代,那就更难保存了。毁誉参半的王道士,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吧。敦煌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结束之际,年轻的学者与诗人王维的穿越对话让人震撼: “一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一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一千年,有多长?”诗人答到:“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舞台上的旁白:“唐朝,已深埋在沙下;门窗、水井、皮靴、陶罐,都已成了碎片,宋朝,已深埋在沙下;隋朝的十五位姑娘曾认真地把自己的画像画在石窟之上,而现在已经斑驳得没了模样,隋朝,已深埋在沙下;清朝的一位诗人曾在游览152洞窟时刻下到此一游的字句,152窟还在,清朝,已深埋在沙下……”,正在唏嘘之际,“千年一瞬”的主题曲响起,你是我的一千年,你是我的一瞬间。聚沙成塔,又慢慢散去。千年之后,你我必将化为尘土,而莫高窟的消失也是缓慢而不可逆转的。那时候的敦煌,还会演绎此刻的瞬间、传诵莫高窟的故事吗?

5.莫高窟

刚看完又见敦煌,翌日来到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距今两千余年。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包含建筑、彩塑、绘画,体裁丰富,反映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九色鹿”即是来源于莫高窟壁画。

车上远远地望见一排大小不等的洞窟,以为莫高窟到了,导游介绍说这是历代画匠住的窑洞。不知多少代人为莫高窟的修筑付诸毕生心血。

终于到了,只见周围一片黄土,大大小小的洞窟开凿于一片崖壁上,每扇门上标注了洞窟的编号。因人数限制,一共参观了四个窟。首先是标志性的九层楼,该楼呈砖红色,檐牙高啄。经历代至民国重修,变为今日的九层楼。里面的即第96号窟,门票上印的那尊大佛。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三十余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武则天时期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进洞之后仰望佛身,历经千年仍然色泽鲜明,雕工精美。忍不住唱一声阿弥陀佛,因不能拍照,无法细述,欲知真相,还需亲躬。

沿途所见各窟,有隋唐、西夏、五代作品。经过历代修复,呈现不同时代的特点。其中一窟壁画颜色虽然褪去,但仍见唐朝时常用的冷红色,线条流畅,体态丰腴,可见盛唐时期的昌盛。

近代以来,莫高窟经历了数次浩劫。参观的第四个洞窟,天花板已经熏黑,面前一块墙壁呈现焦黑色,全然不见画像。经讲解员得知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在此生火做饭,烟熏火燎,破坏了壁画原有形貌。

历次浩劫中最为人周知的是王道士和藏经洞的故事。1900年,道士王圆禄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该洞系晚唐的影窟。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当时的僧人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尘封了数百年逐渐被人遗忘,一个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道士最初将经书、法器等报告给当地知县,然清政府并未重视,倒是十余年间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等闻讯而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走宝物。四万余件文献资料大都流落海外,给中华文明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正如大师季羡林所云: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路过正在整修的道士塔,如果回到一百年前,相对王道士说什么呢?谴责他?骂他?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微小人物,能说他什么呢?

好在经过一代代敦煌人的努力,特别是敦煌研究院的努力,复原了部分洞窟,修复了不少文物,让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国宝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重新散发出瑰丽的光芒。

敦煌国立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曾说:“我想,萨埵太子可以舍身饲虎,我为什么不能舍弃一切侍奉艺术、侍奉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里,它是多么脆弱,多么需要保护,需要为它终身效力的人啊”!

“不怕风沙扬起,不惧遍地荆棘,秉烛前行在文明的宝库里”——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长段文杰。

向这些舍身护法的人们致敬。

由于时间紧张,阳关、玉门关均未打卡,可惜了从小背的诗句,没有机会得到印证,脑补一下场景:“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若再来,定吹一曲羌笛,折一枝杨柳,痛饮夜光杯装的葡萄美酒。

眼前还浮现着长河落日的壮丽美景,唇舌之间还留恋着牛羊驴肉的鲜香,喉咙两肺间浸润着杏皮水的清凉,这么快,又返程了。

赶往机场的大巴上,一路垂柳,似是不舍。闭上眼,再回顾一遍:曾几何时,一队队商旅,僧人、冒险家,往返于这条丝绸之路,驼铃声响起,悠扬绵长。敦煌自汉代以来即"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明嘉庆年间闭锁嘉峪关,敦煌成为关外之地,人迹逐渐煙消雲灭,成为"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清康熙后期逐渐收复,近年来又成为著名的旅游文化之都。

千年一叹,千年瞬间。

如果大家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改版了。所以想第一时间看到法律读库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我们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

星标后 → 点击“订阅号消息”三条横线(“≡”) → 即可查看星标☆“法律读库”

女检察官手记最后的一刀(女检察官手记西行漫记)(1)

—— 点击 阅读原文↓,查询法律读库历史推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