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半月谈向内卷)
为什么说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半月谈向内卷)统筹实施:周清印 邓伽总策划:叶俊东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新势力蓬勃崛起,正在经历一波小阳春——或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 或凭借新兴技术不断刷新场景经济 体量未见得“大”、盈利野心未见得“暴” 却成为市场寒冬中一抹亮色。阳春三月,大自然的寒冬即将过去,互联网企业能否回春转暖?行业困境 也预示发展拐点的到来。在大国数字博弈加剧、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竞争前沿的当下 与实体经济虚实共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提速改善数字治理 成为未来互联网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转机和重要出路。只有在变局和重围中冷静反思,重新激活创新基因 突破可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才能挺过熬冬创痛,静待春暖花开。
向内“卷”,还是向外“溢”?寒意中的互联网新势力
自2021年以来 一些互联网大厂就不断爆出利润下滑、营收缩水、融资收紧、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进入2022年 似乎并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有人戏谑 喊了多年的互联网寒潮 终于在大厂也深陷其中后酿成寒冬。
互联网寒冬成因复杂,绝非一日之寒。互联网企业本应是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然而 一些互联网企业在行业发展的红利下 在源源不断的资本驱动浪潮中 用最粗犷的模式赚着最快的钱,虽然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同时也滋生了热衷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心态。中国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脱实向虚久矣 甚至一度凭借技术优势垄断市场,降维打击,与民争利。
缺少核心竞争力的沉淀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面对C端流量见顶、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监管收紧等现实 一些囿于过去惯性暴利思维的互联网企业 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 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新势力蓬勃崛起,正在经历一波小阳春——或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 或凭借新兴技术不断刷新场景经济 体量未见得“大”、盈利野心未见得“暴” 却成为市场寒冬中一抹亮色。
阳春三月,大自然的寒冬即将过去,互联网企业能否回春转暖?
行业困境 也预示发展拐点的到来。在大国数字博弈加剧、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竞争前沿的当下 与实体经济虚实共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提速改善数字治理 成为未来互联网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转机和重要出路。只有在变局和重围中冷静反思,重新激活创新基因 突破可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才能挺过熬冬创痛,静待春暖花开。
总策划:叶俊东
统筹实施:周清印 邓伽
组稿:李建发
调研采写:毛振华 朱涵 张璇 郭宇靖 李建发 陈宇轩 马晓澄 周琳 龚雯
编辑:李建发
互联网寒意,比往年凛冽
半月谈记者 毛振华
近期,元宇宙概念爆火 不少互联网公司争相布局 看似资金充裕、信心十足 背后却难掩互联网当下面临的窘境。曾经沉醉于应用创新的互联网企业 普遍感受到发展的天花板。增速下滑、创新乏力、融资收紧 不少习惯了大手大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选择裁员躲避寒冬 但依然要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 那就是:互联网世界里没有永恒的王者 缺乏核心竞争力不但意味着被动挨打 更关系到生死存亡。
5年倒闭17336家
每到年末 互联网企业几乎都会传来裁员的消息 原因不外乎业务转型、压缩成本考量。不过 2021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的这股裁员寒风 似乎比以往都要凛冽。
涉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滴滴 去年便遭遇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在美股退市、系列App被下架……滴滴营收缩水并裁员在情理之中 又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毕竟时至今日 滴滴在国内网约车领域仍然处于领先 其市场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
爱奇艺始于2021年12月的大规模裁员同样备受瞩目。与裁员几乎同时 爱奇艺会员价格上涨。2021年三季报显示 当期 爱奇艺营收约76亿元 净亏损约17亿元。亏损幅度扩大的背后是增长乏力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 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缩至1.036亿。
受众的注意力毕竟是有限的 在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中 短视频风头正盛 长视频赛道面临来自短视频平台强有力的竞争。
除此之外 近期还陆续传出一些互联网大厂或是裁员 或是营收下滑 又或是增速不及预期。寒冬之下,能做到稳健增长的实属凤毛麟角。
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 从2016年到2021年的5年内 共有17336家互联网企业倒闭。其中不乏ofo小黄车、环球易购、万达电商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 存活时间最短的仅有几个月。以ofo小黄车为例 这家昔日共享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 市场估值一度高达二三十亿美元,然而 由于错失机遇以及盲目扩张 如今陷入连官网域名都无钱续费的窘境。
惯性盈利模式难持久,监管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下这股互联网寒流为何来得如此猛烈?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 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
这些年 互联网企业快速飞跃 并日益平台化 开始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推波助澜下 部分互联网平台误入歧途 利用垄断地位衍生出“二选一”“独家版权”“大数据杀熟”等劣迹。平台企业的垄断行为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也使后进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2021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从美团案的处罚决定看 反垄断执法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反垄断监管规则适用 平台经济领域市场竞争秩序正在稳步向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王健认为。
当然 处罚不是目的 关键在于将互联网企业重新拉回健康有序发展的正轨。特别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判罚 划出底线 设置好“红绿灯” 对资本与平台加以引导 让互联网企业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持续做大做强。
大型互联网企业现阶段出现无序扩张 甚至垄断化发展倾向 其问题根源在于发展模式。在大众印象中 本应充满无限活力的一众互联网企业创新匮乏 沉迷在相对简单、能赚快钱的应用模式创新中无法自拔 在原发创新上与全球顶尖互联网企业渐行渐远。
从扎堆团购业务、入局网约车、在外卖市场厮杀 再到投资共享单车、渗透社区买菜 砸钱补贴换取市场份额后 再利用消费者养成习惯,凭借市场优势地位牟利 这种盈利模式如出一辙 大众早已有所警觉。
群雄逐鹿内卷化,竞争赛道日趋分化
随着用户增量空间收窄 流量成本大幅上升 互联网行业的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市场格局正在加速生变。
以电商平台为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阿里巴巴稳居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京东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且居次席。然而 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 行业巨头虹吸效应持续减弱,市场份额一再下滑。减少的市场份额被拼多多、唯品会等后续崛起的新秀瓜分。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 零售电商正在从“一超多强”转变为“群雄割据”的局面 巨头加速洗牌。
跨行业竞争让本就变窄的电商赛道变得更为拥挤。抖音、快手不甘囿于短视频领域 这几年在直播带货上风生水起 频频挑战行业传统头部的地位。
市场日渐分化的情况同样发生在网约车领域。随着滴滴多款相关App下架 面对出行市场巨大的蛋糕诱惑 其他网约车企纷纷打起精神 江湖风云再起。
当下网约车市场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包括滴滴在内的以私家车为营运车辆的C2C模式,另一种是以企业自有车辆为主要运力的B2C模式 如曹操出行、T3出行等。B2C模式被视为一种重资产模式 由于在安全性、乘客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反而在新一轮市场比拼中赢得了机遇。
作为吉利集团旗下网约车平台的曹操出行 去年9月宣布完成金额达38亿元的B轮融资。作为投资方之一的相城金控董事长陆志东表示:“投资的重点是选赛道 出行是刚需 不管是短期窗口还是长期竞争 都仍有空间。”这意味着资本仍看好网约车的潜力。
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有,那么一定是创新。创新才是常胜的王道。
新势力崛起,“热带雨林”生态暖人
半月谈记者 郭宇靖 李建发 周琳 龚雯
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双向赋能 正诞生出更多层次、更高能级的新业态 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也增强了城市百业发展的活力和韧性。这当中 既有传统互联网大厂的“大象起舞” 又有新兴互联网公司的“蚂蚁雄兵”;既表现在垂直领域形成“热带雨林”生态,也体现在数字新技术、新能力催生出新的场景经济。它们,为互联网向高能级健康发展提供了新赛道。
互联网新势力崛起,“细分垂类”规模跳增
虎扑是全国最大的体育类垂直社区 85%的用户都是男性;小红书聚焦90后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 月活跃用户约2亿;哔哩哔哩是“Z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携程专注旅游出行 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东方财富网聚焦金融信息服务大平台……
和贪大求全、野蛮生长的1.0版本不同的是 2.0版本的互联网新势力正在显山露水 主要集中在垂直细分领域显现集聚效应。传统互联网大厂的“大象起舞” 新兴互联网公司的“蚂蚁雄兵” 无论大小 皆生机勃勃 呈现“热带雨林”共生生态。
相比于传统电商、泛娱乐等领域多被互联网大厂垄断 垂直领域为更多互联网新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2021年Q4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 生活服务、汽车服务、办公商务成流量洼地 是各家重点争夺的热门行业。
2021年12月27日,观众在高交会智慧城市展区参观 梁旭 / 摄
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受到的青睐可见一斑。去年以来 众言科技、印象笔记、分贝通等深耕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相继获得融资。2021年3月 印象笔记完成了数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董事长兼CEO唐毅表示 印象笔记的收入是一些“独角兽”的2至3倍 不排除在上市前再做一轮融资的可能。
疫情面前 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表现出较强的抗“疫”性 居家办公、直播电商、远程诊疗……越来越多垂直场景被不断打开。对着电脑屏幕 上海一家医院的医生 就能对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云南一家医院的患者“望闻问切” 高清3D视频实时将患者的症状呈现在医生面前。过去远程会诊时 医生只能参考病史数据 实时视频则能让医生更精准地对症下药。
这背后 得益于新基建的优化布局。网络新势力对新基建等公共资源的渴求更加迫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1年底 我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42.5万个;我国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新基建赋能更多场景经济的同时 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和老百姓,感受到数字化浪潮带来的红利。
前沿技术催生新机遇
随着大量数字新技术、新能力的涌现 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 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度冬迎春的新机遇。
其一 海陆空天一体化发展。
美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技术发展成熟后 能够通过某种软硬件技术帮助人类解决物理世界问题。
回望2022年北京冬奥会 除了谷爱凌、苏翊鸣等体育明星外 一群活跃在赛场内外的智能机器人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会冲咖啡的接待机器人、能用多国语言带路的导航机器人、提醒人戴口罩的防疫机器人……它们成为冬奥期间的网红。
赛场之外 互联网企业也在将更多智能化体验延伸到百姓的生活日常。截至2021年12月底 美团自动配送车已在顺义配送近19万真实订单 自动驾驶里程超70万公里。美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将打造一个集飞行器、地面承接装置及航线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城市低空物流网络 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配送需求。
其二 “种草”模式方兴未艾,互联网催化消费变局。
新技术、新模式正在推动新消费增长。近两年,包括小红书、淘宝、哔哩哔哩、知乎、美团、得物在内的众多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地向“种草”模式发展。
小红书有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用户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平台因此得以成长后 又有更多用户被其中的内容“种草”并在线下消费体验。以露营为例 迄今为止 已有超过22万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露营体验 相关笔记超过45万篇。
小红书博主在进行直播逛展 王翔 / 摄
在得物App 年轻人借助AR试穿潮鞋新品、试戴手表和墨镜、试色热门口红……得物有关负责人表示 AR技术带来的沉浸式购物体验,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商品的尺寸大小、细节特征、穿搭效果。
其三 新型科技就业兴起。
在自动驾驶汽车场景中 传统的驾驶员已经被名为“安全员”的新职业所取代。2021年11月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启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南路 半月谈记者通过百度公司旗下“萝卜快跑”App叫一辆自动驾驶车辆 目的地是约2.6公里外的大族广场。3分钟后 一辆白色的红旗SUV驶来停靠在路边。不同于传统出租车 自动驾驶车辆驾驶员位置坐着一位安全员。这些安全员经过专业训练和考试后持证上岗。
美团的自动配送车催生了测试安全员这一新职业。他们的工作总体分为两块:一是帮助训练车辆,提升算法及硬件迭代效率;二是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负责车辆基础运维和管理等。美团自动配送车测试安全员封海洋说 从物流司机到外卖骑手 再到测试安全员 自己的职业经历浓缩了配送行业的发展历程。
向内“卷” 还是向外“溢”
以城市为维度的数字化转型 为互联网行业创造出更多新场景、催生出更多服务新模式。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 目前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成都、南京、宁波、郑州、西安等城市 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创新实践。一些城市加快打造“城市数字底座” 催生出与工业生产、城市生命体等相融共生的新业态。
在上海长宁 集合了互联网技术 智能水表就可以监测独居老人用水量 从而判断老人生活状态是否正常。上海还将美团的咖啡、奶茶等小店数据 形成指数 赋能城市治理。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不断交叉融合 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场景 亟须相关法规、标准为行业健康发展护航。
《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1年3月施行 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一批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上海陆续推出了《上海市数据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成为国内第一个系统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的地方政府。
互联网产业“下半场”是国际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 数字资产是未来国际贸易的重要要素 需要提前与国际财务类法律衔接 积极开展各类国际数据对话,并探索出有利于我方的标准体系。
Web3.0能否担纲下一代互联网
半月谈记者 陈宇轩 马晓澄
站在互联网寒冬的十字路口 行业的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技术的演进路径 或许能提供一种视角。近期 以Web 3.0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 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种观点认为 Web 3.0或能成为深刻改变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下一代互联网新形态 有助于解决平台经济中的垄断、收割用户利益、泄露用户隐私等问题。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所谓的Web3.0更多的是一种概念 甚至存在与虚拟货币绑定炒作的风险 给互联网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一种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形态
当前业界热议的Web 3.0 是相对于Web 1.0和Web 2.0的新概念 用于描述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在Web 1.0 时代 用户“可读不可写” 单向地接收信息 无法在互联网上创造内容 这个时期诞生了诸如国外的雅虎 中国的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
在Web 2.0时代 用户“可读可写” 可以在互联网上交互 参与内容创作 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平台公司 如美国的脸书、优兔 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抖音、哔哩哔哩等。虽然Web 2.0将互联网的功能推进了一大步 但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都要依托平台来实现 平台掌握了用户 也掌握了互联网的话语权 产生了诸如垄断、平台收割利润等问题。
Web 3.0也并非全新的概念。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 自2008年左右 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特征就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关注。当前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演进 以及元宇宙概念兴起 直接推动了这一轮Web 3.0热潮 并赋予了这个概念全新的内涵。
根据业界设想 在Web 3.0时代 用户“可读可写且拥有” 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形态。在这个阶段 互联网不需要中心化的平台 用户拥有对自己创造内容的所有权。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思彦表示 Web3.0用代码来实现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权益 这意味着用户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信息都属于用户自己 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等。人们可以对自己的数字资产进行确权 数据隐私将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手段得到保护。
科技界热流涌动,监管层密切关注
2021年12月以来 由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硅谷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等在社交媒体上就Web 3.0打起“口水仗” 该概念得到进一步关注 Web 3.0热度不断上升。
——资本流入。来自福布斯杂志的文章显示 2021年 人才和资本纷纷流入Web3.0生态系统 全球的风险投资公司向与Web 3.0概念相关的加密初创公司共投入了300多亿美元 一些此前回避加密货币的大型基金 现在也正通过后期股权积极入市。从事加密研究的独角兽企业目前超过65家 其中仅2021年就新增40多家 2021年融资超过1亿美元的加密创业公司有近50家。
——巨头探索。脸书的母公司Meta最近发布消息称 脸书平台将为区块链技术提供深度兼容 这意味着 脸书的社交系统将与区块链、加密货币等 Web 3.0 技术结合。2022年2月10日 社交游戏公司Zynga宣布将推出代币和区块链游戏。这些互联网巨头针对Web 3.0的布局被认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监管关注。除了脸书、谷歌等互联网巨头近期的布局之外 美国政界对Web 3.0保持高度关注。2021年12月 在美国国会举行的一场关于数字资产的听证会上 6家最活跃的大型加密资产相关公司负责人 向国会议员介绍了加密技术的发展方向 还重点介绍了关于Web 3.0的构想 引发不少讨论。
警惕炒作和泡沫风险
事实上 在当前基于区块链的新一轮Web3.0 热潮中 相关技术和项目仍然处于发展初期 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业内存在不少争议和分歧 需警惕一些人打着Web 3.0的旗号炒作概念牟利。
埃隆·马斯克此前就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 他认为 Web 3.0当前并非真实存在 而更像是一个营销流行词 最多就是鼓励人们畅想10 年、20 年或30 年后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
未来 Web 3.0是否只有建立在区块链之上这一种可能?在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官方推特账号发布的一篇文章中 研究法律与技术的康奈尔大学教授James Grimmelmann表示 区块链可能会出现在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工具包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下一代互联网必定围绕区块链构建。
这一波Web 3.0热潮与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概念紧密相关 尤其是热衷于探讨相关话题的企业、研究机构乃至众多的自媒体 大多具有相关的背景。对此,需警惕有人打着Web 3.0的旗号“割韭菜”。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曾光表示 面对Web3.0热潮 要注意甄别诈骗等违法行为 更要防止虚拟货币的炒作风气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一些业内人士还提出 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Web 3.0是去中心化的结构 针对用户去中心化的行为 网络监管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政府职能纳入Web 3.0网络 将是一个全新而迫切的课题。
脱虚向实,虚实共生求新生
半月谈记者 朱涵 张璇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于一些脱实向虚久矣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何脱虚向实,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锚定产业数字化,是度过互联网寒冬、谋求长久发展的一条转型路径。
手机成了新农具 数据成了新农资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 “丹东草莓”借助互联网成了南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年货。“在以前 辽宁丹东盛产的红颜草莓往往走不出本地市场 ‘最佳赏味期’总是浪费在多重分销与冗长运输之中。”拼多多农业项目负责人李云丰表示。
丹东当地部分头部农场在新产季引进了“智多莓”人工智能种植系统 实现从“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提升。在销售环节 通过“拼购 产地直发” 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归集效应 为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 重塑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 让农田直连写字楼、居民小区 让原产地直连消费者餐桌。
在各地田间地头 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种植大户们用无人机管理农田 通过数据观察田间的点滴变化 在互联网上拓宽销路。手机成了新农具 数据成了新农资 直播成了新农活。
“十三五”期间 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 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 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更多企业迈上“云端”。
在位于浙江杭州临平的老板电器生产基地 上万平方米的钣金冲压车间内 284台自动化设备正在自行运转 几乎看不到工人。
“即使是订单量猛增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加人 把设备开着就可以。过去1个工厂可能需要10个质检员盯着 现在只需要一两个。”“无人工厂”生产部负责人潘腾骏说。2019年 老板电器开始与阿里云、浙江大学等合作 率先打造“无人工厂”。工厂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 产品线上的摄像头不仅高清 还有图像识别功能 能实时监测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甚至包括钢板上的沙眼和瑕疵。
数据显示 2021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74.2% 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 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600万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也在提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移动支付广泛普及 网络支付、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 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
未来在脱虚向实
实体经济是互联网平台的源头活水 数字经济的未来在脱虚向实。虚实相生,效应叠加。
——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看到犀牛智造为中小服装企业带来的变化后 麦肯锡公司资深专家侯文皓这样感慨。犀牛智造前端连接用户和淘宝、天猫的中小商家 后端连接原材料、物联网和物流供应商 资源利用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4倍。
“以前 小虫的供应链稳定性存在不足 部分供应商快速补货过程中出现品质波动 这些都曾让我们错失最佳上新季销售时间。”淘宝服装品牌小虫的电商负责人“虫姐”说 和智造平台合作 有效拉低了供应链报价 缩短了预售周期 基本没有了库存压力。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将依托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基础条件 借助阿里巴巴在大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等方面的优势 构建覆盖作物育种全链条、智能化的“智慧育种公共服务平台”。
“传统育种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选种 通常需要8到10年的培育周期 后期还要排除很多意外因素。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从‘分子育种’向‘智慧育种’升级。对我们而言,这既是技术赶超的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慧慧表示 未来期望通过“智慧育种”把育种时间缩短一半 从10年缩短到5年,甚至更短。
——拓宽就业渠道 带动灵活就业。“目前已有800多个老乡和我成为同事 在家门口就业。”京东物流南昌向塘分拣中心分拣组长殷琴说。“亚洲一号”是京东物流大型智能物流园区的代号 目前全国已有41座。殷琴说 为保证交通便利 “亚洲一号”都是沿高速而建 让当地大量的就业人员有了新去处。
新经济给了劳动者更多的选择空间。人社部数据显示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高达2亿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 2020年 共享经济参与者约为8.3亿人 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
虚实互动,不能浅尝辄止
“十三五”期间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 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总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且潜力巨大。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 2020年 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和40.7%。
在四川成都拍摄的无人配送车 薛晨 / 摄
一些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更多依赖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消费市场的规模优势 在产业层面和数字经济本质功能层面触及不深。
“在融合应用方面 不充分、不均衡问题突出。”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说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对缓慢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欠账较多 工业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仍然偏低。
“数字经济的未来是脱虚向实 这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共识。”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表示 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工具 发展数字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 根本上是要通过数字经济的链接效应和数字化赋能 激活整个产业 最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何伟看来 目前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机制、监管手段,已不适应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需要 监管机制、监管手段亟须创新。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帅也表示 一些新兴数字技术正与实体经济融合形成新模式、新业态 需要法律法规层面认可和支持 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一大批拥有传统实体基因、同时具备强大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脱颖而出。刘功润认为,大力发展这类新型实体企业 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发展,能够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信息通信、民生保障等领域 建立技术赋能、普惠共享的生态底座。
护佑互联网回暖,数字善治当作为
半月谈记者 李建发
疫情以来 越来越多国家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 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要素资源、重构全球经济结构和重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 平台企业或头部数字企业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置于数字经济竞争和博弈日趋加剧的全球视野下,我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共同应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双重挑战,补齐发展短板,突破成长瓶颈?我国数字治理如何跟上数字经济的快步伐,助力和保驾互联网企业走出寒冬、突出重围?
针对此,半月谈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
数字经济时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半月谈:放眼全球 数字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您认为现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了吗?
张茉楠:IDC预测 到2023年 全球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全球GDP的62%。这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 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际分工和竞争格局。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这10年 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期。2020年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 占GDP的比重超38%。对比发现 “产业数字化”的增速 远高于“数字产业化”的增速 且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这体现了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性效果。
半月谈: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呈现出哪些新态势、新特征?
张茉楠: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 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 出现井喷式增长 规模效应已经显现。二是新基建取代铁公基 成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基础设施。三是全球跨境数据流动大规模爆发 数据流驱动业务流、产业流、技术流、资金流。四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 使数字贸易成为引领全球贸易的主要增长引擎。五是平台经济迅速崛起 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平台。
从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来看,截至2020年年底 全球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平台企业有76家 市值总额达12.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中美两国超级平台的市值 几乎占其中的90%。超级平台伴生的平台垄断、数据垄断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数字贫困问题 越来越引发各国对数字治理的反思。
全球提速数字治理,中国不可缺席
半月谈:对我国而言 参与全球数字治理面临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张茉楠:全球层面的数字治理 更多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数字监管政策、数字治理规则之间的竞争。新冠肺炎疫情后 世界主要大国围绕数字产业链的稳定性、数字技术的掌控、数字主权的维护、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个人隐私保护等 将继续开展交锋。
近几年 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实施本国的数字治理战略。美国出台《数字经济议程》《联邦数据战略》《联邦数据战略2020年行动计划》等 都是在一系列议题上强化美国的利益诉求。比如,以《云法案》为基础来延伸数字治理 实施长臂管辖。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以及《2030数字罗盘》 同样是在强化欧盟的数字利益主张。
把数字经济、数字科技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挂钩 美国、欧盟出台了围绕数字价值观、数字主权的一系列战略和政策。美国所谓的民主国家科技联盟 实质也是为了形成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数字规则新范式。
半月谈:目前有没有形成一些数字治理模板?
张茉楠:目前 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尚未达成共识 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规则体系 大量的数字治理规则处于空白或碎片化 制度供给短缺问题突出。美国和欧盟率先构建了“美式模板”和“欧式模板”的数字贸易规则 意图锁定低技术国家的数字贸易发展空间。
美式模板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数据自由流动扩展全球数字霸权利益,通过投资审查机制等确保其安全利益与数字霸权。而欧盟则利用巨大的统一市场,寻求数字主权,向世界推出更多欧洲标准。
互联网企业回春转暖,数字善治须助力
半月谈:近期 我国收紧了互联网行业监管政策 在平台反垄断方面不断亮剑。您怎样看待我国数字经济“一手立规矩、一手促发展”的新逻辑?
张茉楠:我国虽然没有像美欧一样 形成一个明确的治理范式 但我们是立足于产业和市场的双重优势 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的。也就是说 我们既有类似于美国的互联网产业优势 同时又与欧盟比较相似 是巨大的数字消费和数字应用市场。比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就明显兼具这两方面的着眼点 一方面促进数字产业潜在增长 另一方面在市场规范和数字治理方面加大力度。
近两年 我国在数字安全领域 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框架,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 也出台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监管新规。在保护国家数字主权和数字安全方面 我国已构筑了防护网。
半月谈:我国数字治理该如何应对大国数字博弈带来的挑战?
张茉楠:加紧构筑中国数字治理体系 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问题 更是战略层面的问题 要兼顾个人权益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兼顾创新与竞争的平衡 更要兼顾数字主权与全球治理的平衡。
面对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直面交锋 以及美国“小院高墙”战略 我国要积极应对 防范“脱钩”和“规锁”。一方面 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 我国对数字市场服务准入的开放必须提上日程。
此外 积极参与双/诸/多边数字治理规则谈判与国际合作。在WTO、RCEP、“一带一路”等全球多边和区域合作层面 提出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提案 同时积极对标对表CPTPP、DEPA等高标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协定规则要求 推进全球数字贸易和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主张。
开放、高效、完善的数字善治,必然会构建起一套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制度监管体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暖风习习,终催花开。有了数字善治加持,我国互联网企业才能告别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质、新内涵,逐步走出寒冬之痛,拥抱互联网春天。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