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第一人严介和(华人第一狂严介和)
华人第一人严介和(华人第一狂严介和)赖于家庭世代为教书先生,成年后的严介和非常顺当地在淮安的高中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做事任职敢为人先,做人处事甘为人后,骨子里又有一股桀骜之气,这种性格伴随了严介和的一生。“人大的各位师生大家好!我是严介和。”五十尚且未到的严介和之所以能在大民大学大谈经济之道。这赖于二十多年来不同凡响的创业经历——一个靠亏八万换来4900亿财产的建筑业神话......1960年的严介和出生于江苏淮安,从小便受吴地文风的熏陶,多少有些士人风气。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讲义厅里坐满了人,厅堂里人声嘈杂。
学院领导虽然站在讲台上监督着几个学生调试话筒,但紧张且凝重的心情使其时不时看向门口。
不一会儿一个约莫40来岁的男人被引领了进来,厅堂里的学生一阵一阵鼓掌声欢迎。
男人含笑坐在了准备好的靠椅上,动手扶了扶话筒,带着浓厚的苏地吴语缓缓地说:
“人大的各位师生大家好!我是严介和。”
五十尚且未到的严介和之所以能在大民大学大谈经济之道。这赖于二十多年来不同凡响的创业经历——一个靠亏八万换来4900亿财产的建筑业神话......
1960年的严介和出生于江苏淮安,从小便受吴地文风的熏陶,多少有些士人风气。
做事任职敢为人先,做人处事甘为人后,骨子里又有一股桀骜之气,这种性格伴随了严介和的一生。
赖于家庭世代为教书先生,成年后的严介和非常顺当地在淮安的高中做了一名语文老师。
并结识了与自己年龄相差甚小的女学生,也是未来的妻子:张芸芹。
两人在当时也维持了亦师亦友的美妙关系。等到张芸芹毕业,两人就很快地结了婚。
结婚后的张芸芹给严介和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严介和的母亲似乎更希望抱上孙子,全家也更想儿女双全的生活。
但当时的中国正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鼓励少生优生,更何况正在学校教书又带有事业编制的严介和!
若公然违反国家政策那公家这饭碗也算是砸了。
奈何老母亲一再的逼劝,严介和没有办法,也算是为了让母亲开心,1986年他和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之后他丢了教书的工作,也偿付了一万多元的罚款。
一万多块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现在家里又多了一个要养活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境况,严介和依旧毫无畏惧地对妻子说:“怕什么?天下这样大,还怕找不到一份吃饭的活计?”
于是1987年严介和“下海”,从此改变了一生。
一开始,严介和通过关系在市长办公室做秘书,但无聊且繁冗的文秘工作不能满足严介和的野心。
无奈也只能权且作为过渡,在这期间他时刻关注着淮安市的各种商业动态,很快一家国企水泥厂竞选厂长,严介和立马报名参加了。
竞选以现场答辩和抽签答辩的方式,来筛选竞选者,确定竞选者是否可以胜任管理层面的工作。
这对于严介和来说无非是老虎赶牛群——志在必得。
他有知识分子的语言魅力以及本身性格中犀利老辣的观点,除此之外担任文秘时锻炼的清晰思维和逻辑能力也加分不少。
严介和顺利地拿下了水泥厂厂长的位置。经此一役,严介和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他天生将是管理层的天才。
而天才和人才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人才是会脚踏实地的创造价值。
严介和很显然并不满足做一个会竞选、会考试的天才,他要做实用的人才。
担任水泥厂没多久,严介和就发现这个水泥厂常年的亏损已导致了面临破产的境地。国有企业承包给私营商,需要解决面临的破产问题。
严介和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裁减掉曾经国企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冗员,开源节流。
裁员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特别是面对曾经在厂里做了许多年的老工人,这无疑是残忍的。
但严介和想得很清楚,裁减掉不必要的冗员才能救活工厂,盘活了工厂,才能创造更多优良的岗位和人才,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严介和一鼓作气裁掉了许多员工,但凭借他为人处世的方法和语言的魅力,并未发生任何不快和损失。得以让工厂大大的喘口气。
但严介和自己却没有喘气的机会。
节流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开源问题依旧遥遥无期。
面对工厂曾经大量的负债,严介和各处奔走,利用曾经在政府工作的人脉关系,他获得了许多合作的项目。
当时又正逢全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期,各处需要建设材料,严介和四处打点,日夜监督各项目的进程,逐步盘活了水泥厂。
“就这样步步为营,脚踏实地我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12万。”严介和对着话筒说完了自己的前半生。
人民大学厅堂里的师生听入了迷,都想着这挣钱像说故事似的容易,不免也心切。
但只有严介和知道这里面的辛劳不是语言能覆盖的,即便他有不俗的言语魅力,但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后来都知道您通过这第一桶金开创了公司并上市,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还请您给大家分享分享。”主持人此时插话道。
严介和笑了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传奇的后半生。
1992年严介和在长期的工厂管理工作中也累积了不少的资产,买了新房新车,家庭条件也不断走高。
身边的朋友们也在称赞严介和的本事,但严介和并不安于现状。
工厂的工作步入正轨后也逐渐变得枯燥无聊。严介和也看出来这不是长久之计,何况他早已嗅到了更好的商机。
同年的6月,严介和拿着12万的家底创办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始承包淮安市的各种建筑建设项目。
但没有谁做事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刚成立的公司几乎接不到任何项目。
没有人愿意将关乎城市发展的建设工作放手让曾经的一个水泥厂厂长去干。
严介和即便曾经有通天的关系现在也使不通了。
但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只是还没有让人看到自己的能力而已,所以届时的严介和急需一个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而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件事,不在于做了一件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而在于做好一件别人都做不好的事情。
所以严介和把所有精力都拿去寻找一份有风险、高难度、会亏损的项目。
当时公司上下的所有人都认为严介和是烫了屁股的猴子——急红了眼。
终于,严介和找到了南京市的一项绕城公路的项目,严介和不顾一切反对接下了这个项目。
接手后发现在此之前,这个项目已经转手了五个工程队,全都因为工程量大、过程难度高而半途夭折。
更大的难题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有限,很多地方无法按时顺利地完成。这也就是说,严介和要做好这个项目还得自己额外掏钱才行。
但即便如此严介和也力排众议接下了这个项目。
当天晚上严介和就安排公司连夜开会制定方案,策划小组设计了许多节流的方法。
“这个项目想让公司不亏就已经很难了!”
“如果想办法在建材上下点功夫还能挣个小几万。”
......
会议上各路人马相互饶舌,严介和一直没有说话,脑子里始终想着要想未来有长远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不可能被眼前的小钱小利所迷惑的。
在会议接近凌晨的时候,严介和拍下桌子敲定说:
“亏了也得干,硬着头皮也得干!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说什么也不能偷工减料,咱们不能因小利而尽趋之,一个公司钱没有了可以再挣,信誉没有了就完蛋了!”
说干就干,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严介和抗下了所有的压力,认认真真对待这个项目。
修筑绕城公路需要大量的沙土、水泥、石料等等原材料,严介和亲自奔走在第一线,监督各种原材料的采购质量。
成本已经于他而言放在了其次,高质量和高速度成为了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严介和知道,追求高质量是因为修路造桥是容不得马虎的,往大了说这道路就是国家流动的血脉,是立国兴邦之本,严介和要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得有这样的格局。
而追求高速度也是为了在约定好的工期之内完成,这样十分有助于证明其公司的硬实力,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但对于工程队来说,赶工期就面临着一个加工时费的问题,这在要求高质量的原材料成本压力上又狠狠添了一笔。
一个绕城公路的大建设上,少则百来人,多则上千人的工量,就当每人加工时费十块,一千个人也是一万块的支出。
而现在对于严介和最大的难题是政府财政的紧张,面临着大量的工程款批不下来,这也是前几家工程队无法完工的最重要原因。
严介和也曾三番五次去找关系,但看到旧日的同僚比自己还焦头烂额时,他明白这事谁也不想发生,但又无可奈何的发生了。
届时的严介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若就此退出那么他在建筑工程业就再也无法抬起头来了,若硬着头皮迎难而上,那么好歹也要自损三千。
未来的几天里公司在不停地亏损,从一两万到三四万,从三四万到五六万。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万块尚且如数家珍,何况这五六万的天价,当时公司的所有人都认为这个项目将会使公司负债累累,一时间人心惶惶。
严介和是淮安人,中国历史上秦末时期也有个淮安人,叫韩信,韩信受命刘邦以东攻赵王歇,于井径口受敌,信命军背水列阵以临敌,故大获全胜,将问韩信是谓何计?
信谓之:“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就是背水一战。
严介和从小是饱读诗书的淮安人,他自然知道同为淮安的韩信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现在是无可后退的了。于是他对公司上下所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亏了五万?!咱不如亏他个八万!”
而正因为这么一句话,未来华人第一狂的称号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
就是这么一鼓作气,严介和奔走告知对于后续的公款他们可以垫资,直到完工,完工后移交政府,政府可以在几年内按约分期付款。
这大大解决了地方财政的燃眉之急,随之工程逐渐地完工,本来124天的工期严介和的团队72天就完工了,而且质量皆过硬,这在当时整个中国的同行里为之哗然。
没有人想象严介和能把这个工程做好,但他确实是做到了,严介和在建筑工程业一炮而红,政府也对他的公司极其信赖,一系列蝴蝶效应扑面而来。
在未来的几年里政府各项工程都愿意找严介和,他和他的公司也因此在几年内净赚850万。
严介和因此也乘胜追击,他开启了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为一体的BOT模式。
项目管理公司承包一个项目后,承包方垫资进行建设,完工验收后移交政府,政府按约分期付款。
这样大大减轻了各方面的压力,但同时对于承包商的要求极高,不仅要管好、用好资金,还要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在全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也唯有严介和能做到。
时光荏苒,千禧已毕。严介和顺利成立了太平洋建设集团,2004年一跃成为胡润富豪排行榜第二位,仅次黄光裕。
这也是严介和为什么能坐在人民大学这一众才子面前论道的原因。
“我想问严介和先生一个问题。”一个女学生站起来提问道,“为什么您和您的公司向来只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建设工程,而不在北上广这些地方建设?”
“地方财政不紧张也不会找我们。”严介和调侃着说。
引得满堂的笑声和掌声,接着他又继续说:
“一个企业家不能盯着哪里有钱挣就去哪里干,06年我一口气并购了十多个国企的债务担保,给他盘活了,一连盘活了多少就业岗位?多少国家税收?我是个淮安人,我的太平洋集团总部却在新疆乌鲁木齐,是那里的钱好挣?错咯!是那里需要搞建设!”
一番话博得满堂喝彩。
严介和的一生说过许多名言,大抵是狂言。
比方说“企业家做慈善,不是骗子就是傻子。企业家做好企业,实现更多就业岗位,尽最大可能善待员工,在这个基础上向国家交更多的税收。”
“这年头吃死了苦也无法成为人上人,骆驼祥子最能吃苦,但他还是骆驼祥子,要受得了屈中屈才方为人上人,受委屈的人本事就是个人物。”
以及那句著名的“清华北大无才子。”
严介和一生狂言不少,换来了全球华人第一狂的称号。他从小就有文人的风采,谈笑间有嵇康、李白、谢灵运的恣欢谑,从商后也不减狂士之气。
但他狂却又狂的在理,狂到能靠亏八万活生生挣回4900亿的身价。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四十多个年头了。
这四十年来我们走过的路,住过的屋,游过的商业街,玩过的游乐园,钢筋铁骨做的森林。
除了有无数个平凡工人撒过的汗水,还有那么寥寥无几的人,孤注一掷,背水一战地投入到这场建筑的战役中去。
严介和轻轻地推开话筒,缓缓地站了起来,看了看这混泥土做的教学楼,又缓缓地给师生们挥手告别,演讲结束了。
学生们跟着一起离开了厅堂,跟在老企业家的背后,这些经济学院的学生们,听完了演讲,心里也怀揣着一颗企业的梦,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建设。
他们就好像早上七八点的太阳,正在兴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