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第二,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主要是指上述经典文本的翻译、出版,有时也会涉及学习、运用这些著作及其社会影响的情况。这些经典文献在我国的片段翻译传播从清末就开始了,真正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思想是十月革命之后的事。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在李大钊的引领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翻译传播达到了高潮。在这一时代大潮的推动下,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完整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完整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此开始了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经典著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这一工作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延安时期,于193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中共中央成立了“马列学院”,其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杨金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

编者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文本,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曾经翻译出版过很多种经典著作的中文本。比如,《共产党宣言》至少有12个完整的中文译本;《资本论》在1949年以前也有好几个中文译本。这样说来,光是1949年以前翻译出版的经典著作文本或专题文献文本就有上百种。这些不同的中文译本反映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的不同水平。

日前,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20卷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系列丛书,对我国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本进行收集整理,并作适当的版本、文本考证研究。预计到2021年,出齐100卷本。本期光明悦读请本套丛书主编之一清华大学杨金海教授,解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的现实意义。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1)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系列丛书 杨金海 李惠斌 艾四林 主编 辽宁人民出版社

1、“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在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经典文献的考据乃至通考性的整理研究并不鲜见,包括对儒、释、道等经典的通考性整理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对近百年来中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考据以及整理性研究只是近年来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至于在此基础上的通考性整理研究,还几乎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

第一,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主要是指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斯大林的重要著作也适当列入。这些经典文献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如果从1899年初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和《共产党宣言》的片段文字传入中国算起,迄今已有120年,而且经典著作的翻译传播今天仍然在进行中。为了工作方便,我们这里主要收集整理1949年以前的经典文献。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典著作翻译成果比较系统、完整,又使用比较标准的现代汉语,翻译术语也比较一致,在可见的时间内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考证说明。

第二,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主要是指上述经典文本的翻译、出版,有时也会涉及学习、运用这些著作及其社会影响的情况。这些经典文献在我国的片段翻译传播从清末就开始了,真正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思想是十月革命之后的事。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在李大钊的引领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翻译传播达到了高潮。在这一时代大潮的推动下,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完整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完整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此开始了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经典著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这一工作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延安时期,于193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中共中央成立了“马列学院”,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翻译马列经典著作。以此为阵地,我们党所领导建立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和理论研究队伍做了大量工作,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文本基本上都出版了。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军占领区,很多进步人士和出版机构特别是三联书店,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设在苏联的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的中文部为翻译出版中文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出了特殊而且重要的贡献。我们这套丛书就是要系统地反映经典著作翻译传播的这一历史过程。同时,也适当反映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面貌。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2)

马克思和恩格斯 资料图片

第三,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主要是指对上述经典文本的考据性整理和研究。文献考据或考证研究是中国学者作学问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学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古代的经学研究,一定要作相关的文字学、训诂学、版本学、辨伪学、音韵学等的考证研究。没有这些考证工作,得出的结论就靠不住。我们力求继承这个传统,同时,借鉴现代文献学研究方法,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按照古今文献考据方法,我们将深入考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文献传入中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文本考据、版本考据、术语考据、语义考据、语用考据、辨伪考据、人物事件考证等。

同时,还力求借鉴西方解释学的方法,对有关重要概念作更深入的考证研究。既要对某一概念作小语境的考证,即上下文考证,又要作大语境考证,即对当时人们普遍使用此类术语的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考证研究。进行这些考据工作很有意义,但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史、传播史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环境,还要掌握外文,能够进行外文和中文的比较研究、各个中文版本的比较研究以及相关版本的比较研究。

第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基础性概念。总体上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范畴,也是文献学、传播学、翻译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思想史等学科的概念。所以,深化考证研究工作,需要各个学科的学者共同努力。

2、“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何以必要?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对以往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等提出了不少质疑。特别是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些重大问题上,人们普遍感觉到过去没有弄清楚,需要重新加以理解。

为回答时代面临的课题,人们重新回到“经典文本”,力图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最原初、最本真的含义。这种情况反映到理论界,就提出了“回到马克思”的口号。由此很多学者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著作,讨论了各种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方式,如“以马解马”即用马克思的话解读,“以恩解马”即以恩格斯的话解读,“以苏解马”即以苏联式马克思主义解读,“以中解马”即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解读,等等。这些讨论对人们从不同角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被很好解决,因为对文本的理解各有不同,争论仍然不可避免。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3)

中译本《共产党宣言》

随着探讨的深入,人们进一步追问起“文本翻译”问题。有人力图回到经典著作的外文文本即欧洲语言文本,认为中文版的“文本翻译”存在问题。随着对经典文本翻译问题探讨的深入,“版本研究”被提上日程。人们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者对经典著作中重要术语的翻译是不同的,这表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理解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深入的。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共产党宣言》有六个完整而独立的中文译本,各版本对一些名词有不同翻译。由于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对《共产党宣言》理解不同,这就需要深入研究这部书的各个版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性的文本比较研究。

对经典文本、翻译、版本研究的深入,又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兴盛起来。人们发现,只孤立研究某一经典著作的文本、翻译、版本还不够,要深入把握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理解的变化,还需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完整历史,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名字的翻译、经典著作的片段翻译、经典文本的完整翻译以及出版传播等。通过研究传播史,才能把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经典著作文本的关系弄清楚,通过对其中话语体系主要是概念体系的研究,从整体上弄清中国人100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重要概念、主要思想观点的理解。传播史研究就是要研究这种变化发展的历史,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澄清人们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模糊认识,特别是要避免重复劳动。因为有很多现在争论的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有的早已解决,但由于人们不了解历史,常常旧话重提,造成重复劳动甚至新的思想混乱。传播史研究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中央编译局的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有关学者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多,视野更广阔,特别是深化了分门别类的研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的深化,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编纂”乃至“马藏编纂”工作被提上日程。人们越来越发现,要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特别是要完整把握100多年来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情况,需要系统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

近些年,这些经典文献整理出版大大方便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考据研究。但目前的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仍然有局限性,十月革命之前和大革命之后的经典文献整理出版较少。于是,学者们提出应当编纂“马藏”。马克思主义作为在近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也应当而且能够建立自己的典藏体系。

今天需要做的是“补短板”,即把各种零散的历史性的经典文本文献收集整理起来,供大家作历史性研究之用。这些历史性的经典文献很多,所以应当首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经典著作文本整理出来,以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版本、传播史考据等研究之用。于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何以可能?

经过长期的积累,特别是近几十年的经典著作研究,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的基本条件。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4)

中译本《共产党宣言》

一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典文献考据研究的重要性,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来研究,而且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学术体系乃至“新国学”之重要内容来研究。二是这些年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整理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使得我们基本知道了有哪些经典文本、版本及其传播、珍藏等情况。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研究成果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考据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经验日益丰富,方法不断更新。四是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我们查找、收集、研究经典文本文献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条件。

十八个要点读懂马克思主义(通过经典考证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5)

中译本《共产党宣言》

总体而言,经过马克思主义学界同仁的长期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和研究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经典文本考据研究的理念越来越新、成果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强、保障条件越来越好。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有用武之地。这些都为我们深入开展大规模的经典文献整理和研究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2019年是中国先进分子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中国和世界命运之思想武器100周年;2020年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译本问世10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个个光辉的历史节点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出版这套丛书的直接目的,是要把1949年以前的主要经典著作文本原汁原味地编辑整理出来,并作适当的考证说明,供大家作深入的历史比较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从长远目的看,是要为建构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乃至为建构现代中华文化体系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历史比较,总结经验,澄清是非,廓清思想,统一认识,破除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研究,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确保科学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长久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5日16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