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这样忙碌的日子,在马银国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实属平常。“基本上地上的事情,都与我的工作有关。”在马银国当天的日程规划里,他还有好几件事都急需完成。“没办法,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事情都扎堆了。”退休后再次返聘 想实现改善环境愿望马银国验收村民宅基地9月5日中午,刚回办公室的马银国又接到泉水村村民的电话,让他对新建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验收。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9月5日,泸定“9·5”地震发生后,马银国立即编辑相关短信,发到乡里的防灾减灾群,让各村的监测员进行受灾情况排查。

今年61岁的马银国,曾是四川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自然资源所所长,41年扎根偏远深山,让大山长出郁郁葱葱的森林。9月7日晚,央视播出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发布仪式》节目,马银国获得首届全国“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

其实,今年2月,马银国就到退休年龄了。他又接受当地政府的返聘,继续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马银国说,自己也想回家颐养天年,但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些山山水水。

退休后再次返聘 想实现改善环境愿望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1)

马银国验收村民宅基地

9月5日中午,刚回办公室的马银国又接到泉水村村民的电话,让他对新建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验收。

在马银国当天的日程规划里,他还有好几件事都急需完成。“没办法,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事情都扎堆了。”

这样忙碌的日子,在马银国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实属平常。“基本上地上的事情,都与我的工作有关。”

翻开马银国的履历,从高川乡广播站站长到高川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再到后来的高川乡自然资源所所长。对高川乡的一切,他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2)

马银国

今年2月,马银国即将退休。高川乡政府返聘他担任自然资源所的顾问,他接受了聘请。“这里的一切我都熟悉,这里的人也都熟悉我。我放不下高川乡173平方公里的热土,也舍不得朝夕相处的6000多名父老乡亲。所以,累一点,也值得!”

“老马的脸面就是招牌,有他在,一切问题都能妥善解决。”高川乡现任自然资源所所长李洪春说,当地村民和马银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有他在,能缩短办事时间。

“以前工作中,老百姓多有不理解不配合,现在不会了,现在工作靠‘刷脸’。”马银国笑着说,见了村里的老人,他还是习惯性地给他们普及防灾意识:“现在修的地质灾害防灾工程可并不是一劳永逸,它只是给了你逃命的时间,泥石流要来,几个堤坝是挡不住的,及时撤离才能保命,保命才是关键!”

对于高川乡的后期规划,马银国心里还有一个设想,当地的枊杉吸水性太强,长期栽种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流失,且林下不长草。他准备给上级建议更换别的树种,多发展林下经济。

41年坚守偏远山沟 守护绿水青山

“我从参加工作就在高川,一直干到退休。”马银国说,高川乡是安州区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这里西与绵竹市清平镇相连,北与茂县土门镇接壤,地处海拔1300米到2500米的高山地区。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直扎根在他的脑海里。

风景如画的高川乡,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无烟煤、磷矿、硫铁矿、蛇纹石、石墨、铝土矿都有。而在面积173平方公里的高川乡,仅生活着6217人,土地又特别珍贵,人均耕地不足0.1亩。

这么多年,面对偏僻山区的经济发展和村民改善住房的需求,马银国依法办事,竭诚服务;面对曾经混乱的矿业秩序,他曾多次与人身威胁擦肩而过,但却从不曾畏惧;面对擅自占用耕地私搭乱建行为,他六亲不认。

高川乡森林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很少,由于以前没有强制措施,保护森林开头很难。“村民在林地里点一把火,腾出地就开始种玉米、土豆。”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3)

2013年,马银国巡查大光包地质灾害隐患点

随着森林保护法的实施,通过不间断普法,加深了当地村民对森林保护的认识。特别是5.12地震时,位于泉水村的大光包山体出现大面积滑坡,深沟被填埋,森林成了荒坡。

“当地村民在减少人为砍树的同时,还自觉到荒坡上栽种树苗。”马银国说,通过当地人的努力,自然植被正在慢慢恢复。

在恢复植被的同时,自然资源所加大山林的巡查力度。马银国记得,2019年年底,茅香村一村民私自砍了山上10多亩树木,达到200多方。“我在巡山过程中,发现这一乱砍滥伐后,当即进行了核实。”马银国说,砍树达到15方就得进行处罚,而这一村民私自砍树达到了200多方,在核实完毕后,当即移交给警方进行处理,“我们的绿水青山还需要自己保护,毁坏山林没有人情可讲。”

指导村民防灾减灾 提前做好灾难预警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4)

马银国编辑地震信息发在防灾减灾群里

9月5日中午,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马银国在确认地震发生地及震级后,立即编辑地震信息短信发到乡里的防灾减灾群,让各村的监测员进行受灾情况排查。

“我们这里经历了5.12大地震,地质灾害点比较多。在治理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提前进行预警。”马银国说。

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高川乡隐患点逐年减少,2022年已经减少到了72个。但高川乡海拔高,山林多,一到汛期,防灾形势异常严峻。

从2008年起,马银国70%的工作内容,都放在了地质灾害点的隐患排查、地质灾害预警等与群众相关的事情上。原本做事就认真严谨的他,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更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

在一遍遍反复巡查、预警的过程中,马银国结合当地夏季容易出现暴雨的特点,总结出了一整套工作方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在他的培训和指导下,各村的地质灾害风险点监测员都掌握了这一方法,每次灾情出现,都能迅速指挥调度村民,进行紧急避险转移。

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发布(最美自然守护者)(5)

2013年,马银国用无人机巡查大光包地质灾害

但马银国还不放心,他总想用自己的眼睛看到隐患点的情况。而暴雨后,山路难行,有时会有石块、树枝挡住山路。为此,他还在50多岁的时候,自学了无人机技术,当无法通行时,他就用无人机进行查看。

马银国还根据气象知识与熟悉的高川乡的地理情况,摸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当地的暴雨天气预报。每到汛期,他都会密切关注高川乡的云层和风向,以此判断降雨时段、降雨量以及降雨集中区域。

马银国还记得,2012年8月17日那天,当天白天晴空万里。“我预测到当晚可能会有暴雨,建议多留工作人员值班,当时还有人说我在开玩笑。”当天20点40分,高川乡开始下小雨,随后雨势越来越大。22点10分左右,马银国收集完各重大隐患点监测员的汇报,此时已出现大暴雨100毫米左右的情况。

幸好马银国早早制定了预警方案和转移路线,当晚这场300多毫米的特大暴雨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41起,但由于预警和人员转移及时,保障了全乡400余户1300余人的生命安全。

一次次成功预警,马银国帮助乡亲们一次次躲过自然灾害。几十年来,马银国不仅发动乡亲们一起“群测群防、全面参与”,亲力亲为,每次地灾巡查他都跟同事们一起,坚守地质灾害频发地段。每年汛期昼夜值守,顶风冒雨到预警点蹲守、疏散人员、安置转移群众。山川沟壑中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他终年不断的脚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