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 [1]这里介绍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贯休绘画作品。五代时,人物画的题材内容日渐宽泛,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主题。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照的能力的能力又有提高。山水画在此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五代的花鸟画也出现了以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二是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五代南唐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公元 10 世纪,正是我国五代十国之际,那是唐代大一统局面瓦解后随即而来的一个动荡战乱时期。中原一带,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称为五代,同时割据边地建国称王的,又有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唐、南汉、北汉、南平等十国,合称为五代十国。虽然政局混乱,社会不安,但是,艺术的发展并未受到很大影响。以绘画而论,五代的后梁、后唐,十国的前蜀、后蜀、南唐,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一时期的绘画,道释、人物画没有多大的发展。那时高雅之士目睹政治之腐败,多隐居山林,因而与大自然密切接触。大者名山巨川,小者花草禽兽,凡是自然界的东西,都引起画家的注意,成为绘画的题材,因此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大为发展。10 世纪的画坛就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分天下的局面。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宗教画相应衰落了人物画承唐遗风比较满意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花鸟画方面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加强形成了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流派;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

五代时,人物画的题材内容日渐宽泛,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主题。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照的能力的能力又有提高。

山水画在此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

五代的花鸟画也出现了以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二是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这里介绍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贯休绘画作品。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2)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 [1]

贯休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贯休还很善于画画。宋人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记述:贯休“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善草书图画,时人比之怀素、阎立本”。宋人的《宣和画谱》和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对贯休的画也都作了介绍,说贯休最善于画罗汉像,“其画像多作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贯休曾宣称:他所画的罗汉,得之于梦中。

五代时期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赏析

贯休《罗汉十六帧》,绢本,水墨,纵111.4厘米,横50 5厘米,现藏日本京都高台寺。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

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3)

衣披百衲,杖扶一筇。梵书贝帙,注目横胸。阿唎咤迦,若有所记。记则不无,而非文字。第十三因揭陀尊者,今定为阿迎阿机达尊者,位第一。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本是浙江兰溪人,至7岁出家,记忆力超强,史载说他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又雅好吟诗,与僧皎然、齐己齐名,是晚唐诗僧群体中佼佼者之一。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4)

抱膝独坐,嗒然若忘。心是菩萨,貌是鬼王。左旃檀涂,右利刀割。何怨何恩,平等解脱。第十五阿氏多尊者,今定为阿资达尊者,位第二。

唐景福间,贯休云游到杭州,吴越国君钱鏐慕名拜见,并索要诗篇。贯休赋诗《献钱尚父》一首,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句,因为当时钱鏐有统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但贯休不给面子,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耶!”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5)

毕日岩中,入无生忍。流水行云,事理俱泯。聊复尔尔,起心则那。威音贤刧,一瞬而过。第十四代那婆斯尊者,今定为拔纳西尊者,位第三。

相比其诗的放旷和个性的狷介而言,让贯休垂名后世的还更属他超凡的绘画艺术。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都对他的画予以介绍,尤其对他擅长的罗汉画推崇有加,言其“多作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这可以说是时人谈及贯休罗汉画的一致观感和评价,也在其著名的《十六罗汉像》中有着淋漓的表现。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6)

摵石侧膝,于焉以息。惟是上人,非语非默。眉毛拖地,以手挽之。讵云拣择,以示丝丝。第七迦理尊者,今定为嘎礼嘎尊者,位第四。

关于贯休《十六罗汉像》的风貌,宋人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记云:“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牙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能。或问之,答云:‘休自梦中所睹尔。’”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7)

顤顟其面,殑其身。中有相好,孰识此因。以经掷地,参学事记。佛尚不居,而况非佛。第八阀阇那弗多尊者,今定为拔杂哩逋答喇尊者,位第五。

贯休自答此画为梦得之物,自然是隐语,但这实际也符合古来书画佳作多为艺术家意兴酣畅之作、淋漓之笔的一贯设定:艺术家处在一种如梦似幻的状态中,而迸发毕生的艺术积淀。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8)

灌顶豊颐,着水田衣。七佛说偈,却得闻之。目穷色空,任其蚌鹬。跌坐盘陀,行脚事毕。第六耽设啰跋陀尊者,今定为拔哈达喇尊者,位第六。

据史料记载,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始画于唐广明年间(公元880年),其时年仅半百的贯休驻锡在家乡兰溪县的和安寺,彼时其罗汉画风已经形成,并正为信州怀玉山(今江西玉山县)的寺庙创作《十六罗汉图》,已经完成十幅。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9)

前身饮光,后身慧理。西竺灵鹫,只飞来此。芒鞵几两,竹杖一根。可放下着,永住圣因。第三宾头卢颇罗堕誓尊者今定为嘎纳嘎巴萨尊者,位第七。

然而,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转战长江下游,贯休的家乡已成战场。为避战乱,贯休只好携画避难,先是流离吴越一带,后来又前往荆湘,一直行脚在外,直到乾宁二年(895年),他才在湖北江陵补画了其余六尊,把十六罗汉之数续足,并由景昭禅师携归怀玉山。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0)

五蕴六识,真幻异同。竖此一拍,非彼天龙。与木石居,毛生手足。何不翦之,谁翦豕鹿。第二,迦诺迦伐嗟尊者,今定为嘎纳嘎拔哈喇錣杂尊者,位第八。

贯休晚年的时候,流落西蜀,受到蜀主王建的礼遇,主持东禅院。经学者考证,贯休在蜀虽不轻易绘画,但也另行创作了一本《十六罗汉像》。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贯休圆寂,享年81岁。后汉广改十二年(公元949年),贯休晚年所绘的这本《十六罗汉像》被纳入后蜀孟知祥内府。后蜀灭亡后,贯休的这本绘画随即归入宋代御府收藏。后经“靖康之变”而可能被金人掠至北地,从此下落未明。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1)

轩鼻呴口,数珠在乎。万法归一,一法不受。娑罗树下,兀然忘形。演无声偈,有童子听。第五拔诺迦尊者,今定为拔嘎沽拉尊者,位第九。

而此前传入怀玉山的罗汉图像,则因其图画神异,被当地时时拿来作祈雨之用:

尝睹所画水墨罗汉,云是休公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故悉是梵向,形骨古怪。其真本在豫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请祈雨。无不应验。——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2)

亢眉瞪目,若有所思。借问佛子,怒生何处。喜为怒对,怒亦喜因。画师着笔,任其传神。第十一,罗怙罗尊者,今定为喇乎拉尊者,位第十。

此外,来寺游山的仕宦文人也常索请图画来看。为应付这些“祈雨”“观画”的要求,并保护原作,寺僧只好将真迹摹成几个仿本。此画也率然成为后世图写罗汉像最著名的范本之一,为历代画人仿摹不绝。而随着真迹的磨灭,流传于世,供人品评赏鉴的便是这些水平高低不平的摹仿本了。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3)

倚槎枒树,憩伛偻身。谁为触背,谁为主宾。示其两指,以扇拂之。捉摸不得,拟议即非。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今定为租查巴纳塔嘎尊者,位第十一。

清初,《十六罗汉像》(应为怀玉山系统的传本)为浙江钱塘圣因寺所得,供奉于寺内的西湖山房。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4)

有台其背,有厖其眉。经横于膝,无虑无思。稽首尊者,寿复何若。侍然灯筵,待弥勒阁。第一宾罗跋啰堕阇尊者,今定为毕那楂拉拔哈喇錣杂尊者,位第十二。

圣因寺原本是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在西湖孤山建的行宫,后因继位的雍正皇帝不爱南巡,为节省行宫的“物业维护费”,便将行宫改成圣因寺,用以供奉康熙的牌位。之后的乾隆皇帝重启南巡,为便于在寺内拜祭康熙牌位,便将圣因寺一分为二,分一边在寺旁重建行宫。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驻杭州西湖,亲到圣因寺瞻礼,便得以见到贯休这套《十六罗汉像》的传本。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5)

了一切法,参如是经。水流石冷,风过花馨。示囫囵地,示光明藏。立意扫除,是谓理障。第十半托迦尊者,今定为巴纳塔嘎尊者,位第十三。

展玩之下,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叹为奇笔,亲题像赞和跋语:

“唐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见《宣和画谱》。自广明至今垂千年,流传浙中,供藏于钱塘圣南巡驻西湖行宫,诣寺瞻礼,因一展观,信奇笔也。第尊者名号,沿译经之旧,未合梵夹本音,其名次前后亦与章嘉国师据梵经所定互异。爰以今定《同文韵统》合音字位次注于原署标识之下,各题以赞,重为书签,仍归寺中传世永宝。夫四大本无,画于何有,仍斤斤于名相文字之别,得毋为诸善者诃耶?御识。”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6)

晓目突额,若鬼臾区。见者莫怖,犬慈真如。呿偃仰,合掌双手。不圣不凡,非无非有。第十二伽犀尊者,今定为纳阿噶塞纳尊者,位第十四。

并诏令宫廷画家丁观鹏描摹,用宣纸设色,敬摹一本,带回宫里收藏。为感遇皇帝的圣眷,乾隆二十九年(1794年),圣因寺住持明水禅师募资将《十六罗汉图》按图勒石,每像一石,并刻上乾隆的御笔题赞、御定罗汉位次及名号。并建妙相塔于圣因寺内,外以妙相亭围护。妙相塔通体用汉白玉料,贯休十六应真像及乾隆御赞镶嵌其间,故此塔又称玉佛塔。石刻之本由此得到流传。原画则遵乾隆圣旨珍藏于圣因寺西湖山房之内。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7)

扇取祛热,衣取蔽寒。云无寒热,是外道禅。热即热中,寒离寒里。金不是矿,冰仍是水。第九戒愽伽尊者,今定为锅巴嘎尊者,位第十五。

咸丰十一年(1861),因太平军李秀成部攻陷杭州,圣因寺遭劫,原先供藏在寺里的贯休《罗汉图》传本从此流失不明。妙相亭也毁于兵燹,但汉白玉佛塔尚存。万幸的是,《十六罗汉像》的石刻得以留存,辗转至今,已从圣因寺旧址转入杭州孔庙文昌阁收存,也由此重连了这一绵延千年的历史画脉。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8)

以沈水香,炷折脚鼎。三藏灵文,转弹指顷,法尚不住,何像可留。问谁多事,曰此贯休。第四难提密多罗庆友尊,今定为阿必达尊者,位第十六。

贯休绘罗汉图之异于众人,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匠心独运的创造性;二是当时西域来华僧人给贯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为了加强作品的神秘感和威慑力,使人们见之而生敬畏之心。事实上,当时,上至王建、王衍,下至四众弟子,对贯休所绘罗汉皆甚敬重。

贯休笔下的这些罗汉,大都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胡貌梵相”。由于唐代佛教艺术逐渐世俗化,形象越来越写实,而贯休所画则不类世间所传,而是更加夸张变形,变得奇崛怪异,使“见者莫不骇瞩”。

贯休罗汉图真迹大全(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画家贯休罗汉十六帧图绘画作品赏析)(1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