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东湖高新区还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向西主动承接中心城区高校群的智力资源,向东深度拓展未来城的科创潜力,向北积极融合航天港的高端产业,向南协同联合健康园的医药产业集群,有力引领武汉全域尤其是大光谷板块一体化创新,推进武汉1 8城市圈中东部1 4区域协同创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武汉创建第5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主力军作用。东湖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光谷科创大走廊省市科技创新的主载体作用,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深化产学研协同,按照从西到东“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业转化”的规划梯度,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与高端产业、科创基地与产业园区有机结合、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武汉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当好主力军东湖高新区上下将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开门问策,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大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

12月18日,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武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决议》。全会锚定武汉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全市15个区(功能区)的党委书记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畅谈未来奋斗方向,锐意创新抓落实,勠力同心谋发展,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在“十四五”新赛道跑出武汉“加速度”。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2)

东湖高新区

汪祥旺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3)

为武汉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当好主力军

东湖高新区上下将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开门问策,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工作落实,加快建设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当好省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东湖高新区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牢牢把科技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建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突破口,加快谋划建设国家实验室、高水平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当好省市科技创新的“领舞者”,力争武汉东湖成为全国第5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东湖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光谷科创大走廊省市科技创新的主载体作用,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深化产学研协同,按照从西到东“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业转化”的规划梯度,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与高端产业、科创基地与产业园区有机结合、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东湖高新区还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向西主动承接中心城区高校群的智力资源,向东深度拓展未来城的科创潜力,向北积极融合航天港的高端产业,向南协同联合健康园的医药产业集群,有力引领武汉全域尤其是大光谷板块一体化创新,推进武汉1 8城市圈中东部1 4区域协同创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武汉创建第5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主力军作用。

东湖高新区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武汉和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光谷力量、作出光谷贡献。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

彭浩 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汉南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4)

努力当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武汉的排头兵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汉经开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一季度受疫情重创GDP同比下降62%的情况下,二季度单季实现同比增长3.3%,三季度单季实现增长22%;工业经济从7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武汉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紧盯全年正增长的目标,决战四季度,全力以赴打好今年“收官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将紧紧围绕现代化大武汉建设排头兵的使命担当,突出打造“四个车谷”:

打造“实力车谷”,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全力打造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以智能家居、绿色建筑、通用航空、生命健康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动力车谷”,强化创新驱动核心地位,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为着力点,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中心、智能装备产业中心,培育数字化、智能化新动能。

打造“活力车谷”,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复制自贸区经验,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打造“魅力车谷”,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流区域发展环境。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武汉经开区将突出抓好四项具体工作:坚持产业立区,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坚持创新引领,做强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科技强区。坚持改革开放,优化体制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竞争新优势。坚持产城融合,完善公共配套,打造一流区域职住平衡、宜居宜业发展环境。

东湖风景区

黎东辉 东湖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5)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东湖风景区将牢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的历史性转变。

全力推进生态系统化修复。坚守山体绿线、湖泊蓝线、耕地红线,保护好东湖的湖光山色、秀丽风景;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保护东湖森林、湿地两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提升东湖水生态环境,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多干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实事,让东湖自然生态美景成为百姓看山望水、游山乐水的生活日常。

全力推进文旅深度化融合。持续擦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靓丽名片,保护、传承和弘扬好东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伟人文化,讲好东湖故事,使东湖成为汇聚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成为展示楚风汉韵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

全力推进景区数字化赋能。主动适应预约旅游、智慧旅游、云旅游等新趋势,建设全国一流的数字景区,使智慧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景区运营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实现“一部手机游东湖”“一部手机管东湖”。

全力推进景村一体化发展。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快推进景中村改造,坚持打生态牌、念山水经、走特色路、唱文旅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景村协调发展,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作出东湖贡献。

青山(化工)区

苏霓斌 武汉化工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青山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6)

加快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 建设青山绿水红钢城

面向“十四五”,作为老工业基地,青山区将找准自身方位,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为现代化大武汉建设贡献青山力量。

深化政企协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结构优化、产业调整,与武钢、中韩石化等驻区企业一同,完成炼化一体、港城一体、武钢产业园、北湖产业生态新城规划建设等要事,办成“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等难事,做成产能产品提升和能耗排放下降等大事。

强化区域联动,探索差异化发展新路径。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地处武汉长江新区和东湖高新中心地带的重要节点优势,着力在产业中找点强链、错位发展,在项目上融合资源、形成配套。特别是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着力发展大数据、氢能、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优化民生保障,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组团建设提质提效,补齐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加快东部地区还建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全覆盖推广青和居经验,用好用活“五大工作载体”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老工业基地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细化考评机制,让担当作为成为自觉行动。继续实施干部训练养成,按照提升“七种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振精神、转变观念、增强本领、改进作风。严格跟踪问效和奖惩兑现,以积分制管理激励干事创业,以追责问责倒逼真抓实干,对落实不力、效果不佳、影响发展大局的,坚决进行处理。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

杨泽发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7)

高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谷”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站位高远,目标清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东西湖区将按照市委全会精神和市委建设“临空经济区副城”要求,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为支撑,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机遇,高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谷”,全力争创全国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当湖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做武汉产城融合样板区。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和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着力引进大学大院大所以及市场领军企业落地合作,加快实施高新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三大工程,争做全市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加快对机电、物流、食品等适合于数字化转型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聚焦新型显示屏、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领域,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争当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推进汉江保护修复,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全面绿色转型,争做全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着力打造城乡融合新格局。加快构建“一谷引领、两轴驱动、三带协同”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城融合、协调发展,争当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着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充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推动区人民医院建成三甲医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争当全市幸福生活先行区。

江岸区

马泽江 长江新城管委会主任、江岸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8)

打造历史传承典范、创新发展标杆、未来城市样板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科学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武汉发展宏伟蓝图,体现了“育先机、开新局、谱新篇”的高瞻远瞩。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努力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应有贡献。

优化“主中心”,做强“新副城”。认真贯彻“主城做优”“四副做强”的发展布局。江岸区重点完善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长江新区谌家矶片区、后湖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四区一带”空间格局,彰显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的个性魅力。长江新区将打造为市域经济新增长极、省域发展新引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排头兵、未来城市样板。

壮大“主产业”,培育“新动能”。打造创新发展标杆区和现代服务业强区。以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示范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总部经济 普惠金融 科技金融”迭代金融产业体系,争创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聚力打造工程设计、创意设计、研发设计产业集群,建设“设计之都”;实施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价值提升行动,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

融入“新格局”,塑造“新生活”。着力消费升级,积极推进武汉天地等“五大商圈”提档升级,推进特色步行街和智慧街区建设,高水平打造“五色旅游”精品。着力项目投资,初步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336个,概算总投资8000亿元。着力改革开放,打造全国营商环境一流城区,推进“双招双引”,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着力保障民生,高水平建设全国教育现代化强区;加快推进八医院等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抓好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复制推广百步亭经验,建设平安幸福的宜居宜业城区。

江汉区

张俊勇 江汉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9)

引领服务业 勇当排头兵 建功新时代

江汉区要积极融入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战略目标,坚决做到“引领服务业、勇当排头兵、建功新时代”,为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作表率、树标杆。

着力产业高端高效,打响“江汉服务”品牌。坚持面向全省、辐射华中,提升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功能。领衔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做大做强武汉金融街,构建机构更加密集、创新更加活跃、生态更加健康、服务更加完备的华中地区现代金融服务和资本高地。领衔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武广商圈打造国际地标性商圈,将江汉路步行街建成世界级商文旅融合发展标杆区,提升武汉时装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人才的配置服务功能,打造人力资源高地。

着力城区创新更新,增强发展潜能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一流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服务环境,打造科技服务生态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国家级5G应用示范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实施城区更新行动,统筹“拆改留”,推动汉口历史风貌区更新改造,打造中部新型商贸体验中心、全市现代服务中枢、国际商业旅游胜地。推进“一核两纵”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武汉中央商务区,推动长江大道江汉段“辉煌七公里”、新华路垂江发展轴改造升级。

着力人民宜居宜业,提升城区幸福指数。高质量满足群众对生态、教育、养老、医疗、文化、平安等方面的需求,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硚口区

刘丹平 硚口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0)

做优“主中之主”硬支撑 全面开启硚口复兴新征程

省委坚定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强化“一主引领”,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要求“主城做优”,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处于“主中之主”位置的硚口区,将坚决担当使命任务,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全面开启硚口复兴新征程,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贡献。

面向全局勇担使命。面向武汉发展全局,着力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城区核心功能,塑造高品质城市形象,推进超大城市核心区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三生融合样板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

融入格局放大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硚口商贸基因、市场体系、交通区位禀赋,放大城市功能、空间载体、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优势,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扩大时尚高端消费,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点,在全市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中发挥支撑作用。

应对变局做优支撑。深化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汉水畔·企业总部集聚区、汉江湾·生态活力新城三大功能区建设,打造城区商脉主轴、商务主轴、创新主轴,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三大产业,形成三大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做优“主中之主”区域发展支撑和产业支撑。

汉阳区

徐丽 汉阳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1)

担当中心城区发展重任 打造宜居宜业新汉阳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描绘了武汉“十四五”美好蓝图和2035年宏伟远景,吹响了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的嘹亮号角。汉阳区将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对标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汉阳。

汉阳聚焦市委“主城做优”空间发展格局,锚定“三镇聚合发展、均衡发展”目标,全面实施新千亿计划,推动汉阳“十四五”时期重回千亿城区行列,担当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重要支撑。

在产业发展战略上,汉阳将深度融入全市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振兴。建立“1 6”现代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引领,重点发展大健康、工程设计建造、汽车后市场、智能制造、金融商贸、会展文旅等六大优势产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百亿级“新汉阳造”产业集群。构建“四区支撑、两带拱卫”空间布局,强化新汉阳火车站、汉阳古城、金茂方岛、融创1890等投资过百亿重大项目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钟家村古城商贸区、四新新城总部区、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西部高铁产城融合区,加快形成沿长江会展商旅带、沿汉江艺术文旅带,支撑汉阳高质量发展。

迈进“十四五”,汉阳还将进一步突出生态人文宜居特色,加快塑造城区新形象。重点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阳段建设和“知音水谷”生态提升工程,绘就“两江靓、十山青、六湖美”生态盛景。着力提升知音文化、汉阳造文化、桥文化影响力,塑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城区人文形象。抢答“时代考题”,持续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创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市标杆。

武昌区

刘洁 武昌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2)

落实“主中心”要求 扛起武昌责任担当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科学谋划全市发展蓝图,旗帜鲜明强调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武昌将认真落实市委要求,立足区位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武汉贡献力量。

勇担首位之区责任。新的发展阶段,市委明确提出“主城做优”,武昌作为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更有责任在省市战略中充分体现自身担当,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创新和稳健、速度和质量,不断深化和落实“红色引擎 五线推进”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奋勇前进。

更好融入发展战略。武昌将坚决落实市委要求,融入市级战略,发挥区域优势,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的总体定位,全力以赴打造“金融之城”“设计之都”“文旅胜地”“商贸中心”“科创强区”,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昌。

高位求进乘势而上。武昌将全面对标一线城市先进城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优化升级以总部经济为引领,金融服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商业商务、信息科技、智慧数据、生物健康、新能源环保等协同发展的“1 8”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筑“一岸T轴一谷”区域发展布局,打造和谐发展美丽城区,提高民生发展幸福指数,强化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团结凝聚各方力量,高标准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再上新台阶。

洪山区

林文书 洪山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3)

加快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核心动力区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系统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的科学行动指南,“五个中心”的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洪山区将顺应发展大势,找准自身定位,加快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

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实现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切实把科教资源转化为创新、人才和发展优势。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进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高标准建成运营国家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努力把洪山打造成为全国枢纽型要素交易大市场。更大力度实施“学子留汉”工程。

着力打造四大亮点区块。对接省、市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完善洪山“一主两副一新城”区域空间布局,坚持不懈推动中央创智区、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湖城市副中心、青菱生态科技新城四大亮点区块建设。

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聚焦发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工业存量用地和集体产业用地,加快华中科学生态城、融创智谷二期国际科创城、卓尔·华谊电影小镇等项目建设速度,努力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幸福宜居精致洪山。做强街道、做实社区,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加快补齐教育、医疗、道路交通建设等短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品质,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化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洪山,成为令人向往、生活幸福的宜居城区。

蔡甸区

陈新垓 蔡甸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4)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旗帜鲜明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并科学提出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清晰回答了未来五年武汉“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在武汉的落实篇、施工图。

蔡甸区将坚决贯彻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聚焦实体经济,按照“两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常福产业新城)“三带”(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汉江沿线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六镇”(红色农旅小镇、九真文化小镇、生态旅游名镇、国家园艺小镇、国际湿地小镇和现代农业小镇)的产业及空间布局,聚力打造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努力把蔡甸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靓丽窗口。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在对外开放中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田作用,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打造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坚定制造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依托61平方公里蔡甸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新时代“蔡甸造”,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增强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环节能级和控制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江夏区

王清华 江夏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5)

找准现代化大武汉的江夏坐标 打造武汉南部生态新城

江夏区将全面融入打造“五个中心”战略定位,找准方向、把握新机,切实将市委的“路线图”转化为江夏的“施工图”,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江夏力量。

扛起高质量发展的“硬担当”。坚持“工业兴区”战略,发挥毗邻“光谷”“车谷”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溢出效益,培育壮大大健康、大教育、新能源汽车等经济增长点。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区“一号产业”发展,依托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国药中生武生所,申报建设国家疫苗研发和生产基地,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地标,创建全市第五个万亿产业基地“康谷”,力争到“十四五”末产值达到500亿元。

争当创新驱动的“先行者”。坚持“创新强区”战略,推进高校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谋划推进金龙大街科创大走廊、环汤逊湖创新示范带、“阳光创谷”和腾讯研发中心等楼宇建设,形成“一廊一带一谷多楼”创新格局。

打造美丽武汉的“后花园”。坚持“生态立区”战略,推进境内22个湖泊和32公里长江岸线保护治理,变“水体之忧”为“水体之优”,实现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把1200平方公里的南部乡村打造成为武汉“生态战略后院”,将“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转变成“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

探索高效能治理的“江夏范”。围绕市委提出的“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目标要求,结合江夏“亦城亦乡”区情特点,坚持“政治”统领、“自治”夯基、“法治”保障、“德治”支撑,尽快补齐民生领域的“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短板,创新推动“社小联治”改革和“社区法治联盟”等治理改革,持续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三风行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黄陂区

曾晟 黄陂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6)

高水平打造武汉空港新城、城市生态花园及北部产业强区

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科学擘画全市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黄陂作为全市首个GDP千亿新城区、全省县域经济首个GDP千亿县市区,作为全市空港门户、北部产业强区,要在全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发展大局中找准黄陂位置、展现黄陂担当、作出黄陂贡献。

对接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黄陂有信心高水平建成武汉空港新城、城市生态花园、北部产业强区,率先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规划“十四五”,黄陂有基础建成临空经济示范区、数字贸易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都市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力打造北部产业强区。打造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珠宝时尚、商贸物流五大千亿产业,形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百亿产业,建成临空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华夏幸福现代产业园三个千亿产业园区。

全力打造城乡高水平统筹发展区。加快南部现代城区、北部现代乡村建设,形成“南城北乡、三城一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南部城区“做优”城乡统筹发展的“主支撑”,集中打造武汉天河航空城、武汉国际贸易城、前川产居新城,实现产业高质量集聚、城市高水平建设;北部乡村“做强”城乡统筹发展的“硬基底”,高品质建设提升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全力打造富美和谐幸福城区。城乡生产生活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建成现代城区、美丽村镇、全域山水生态画廊,实现城景融合、镇景融合、村景融合,田园景观化、道路景观化。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打造教育强区、文化强区、健康黄陂。

新洲区

赵利洪 新洲区委书记

武汉亮出绿色成绩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17)

建设新副城 争当主力军

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考察湖北武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十四五”蓝图让人振奋,坚定了“英雄城市”再创辉煌的强大信心,激发了“英雄人民”接续奋进的强大信念。

“十四五”时期,新洲区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主动对标对表市委“一主四副”发展战略,勇担长江新区副城建设新使命,融入新格局,以“定位、定标、定格、定向、定策”为抓手,谋划发展蓝图,实现跨越发展。

在定位上担使命。高标谋划“四区一高地”发展定位,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战略上谋长远。坚持“两大引领、三城联动、多点发力”高质量发展总体格局,全力推进形成“三城十镇百村”全域城乡格局、“强二大三亮一”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外联内畅交通 城乡一体基础设施格局,加快推进“五化”建设,为新洲井喷爆发式发展奠定基础。

在发展上作贡献。做大经济总量,建设阳逻港金融贸易、航天基地高新技术、正威集团新一代半导体和新材料、武船重工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四大千亿产业,力争GDP达2000亿,打造武汉“新副城”。

在改革上争先锋。担当长江新区建设,以阳逻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全域推进创新改革,在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对标建设国家级开发区。

在产业上求突破。担当物流枢纽建设,冲刺50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建成“黄金水道”;加快航天基地建设,以“星谷”横空出世,加速武汉“四谷”齐驱;担当科创大走廊建设,推动“星光双谷”联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极核。

长江日报出品 统筹:彭仲 采写:记者李佳 李金友 傅雪婴 胡蝶 覃柳玮 蔡欣星 陈俞 乔驰 万凌 史强 谭德磊 陶可祎 张衡 汪峥 刘娜 李亦中 通讯员孙亚云 彭亚楠 朱素芳 夏亮 詹鸥 刘晶晶 吴迪 况昕昀 刘忠友 王夫之 程书雄 何升望 陈奎 制图:统筹陈昌 设计张莉 制作:王戎飞 校对:杨梅

【编辑:张颖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