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代卖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卖这两类产品的品牌)

代卖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卖这两类产品的品牌)这则意味着,我们以往听到的“纯天然、有机”等宣称,其实更多是品牌、商家借着信息差打出的伪概念。而就有机来说,文章也表明,有机化妆品中所用的植物原料必须是在不受任何有毒物质、转基因成分、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下,不用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抗生素以及生长调节剂等种植出来的植物,而且在后续加工中也要完全使用绿色的工序,对生产企业的挑战不小。6月9日,中国食品药品网一篇题为《警惕“天然、有机”化妆品陷阱》的文章为大家伙揭开面纱。图片截自中国食品药品网文章指出,植物来源的原料被称为天然成分,但这并不代表添加了取自植物的成分就是纯天然化妆品,因为在萃取和制作原料的过程中经过了化学成分修饰。并且在我国法规层面并没有“纯天然化妆品”概念,《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也要求不能进行“纯天然”等绝对化宣称。

代卖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卖这两类产品的品牌)(1)

近日,中国食品药品网和国家药监局官网相继发布两篇科普文章,对当下大火的天然、有机化妆品和美瞳产品进行科普,帮助消费者更好理解两类产品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行业乱象的情况。

01

纯天然、有机化妆品没有想象中安全

俗话说“创新不够,概念来凑”,这几年在化妆品行业火起来的概念不计其数,其中“天然、有机化妆品”的名声就响彻八方,被诸多品牌和商家视为强有力的推广抓手。然而,天然、有机是否真如宣传中的那般安全靠谱?

6月9日,中国食品药品网一篇题为《警惕“天然、有机”化妆品陷阱》的文章为大家伙揭开面纱。

代卖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卖这两类产品的品牌)(2)

图片截自中国食品药品网

文章指出,植物来源的原料被称为天然成分,但这并不代表添加了取自植物的成分就是纯天然化妆品,因为在萃取和制作原料的过程中经过了化学成分修饰。并且在我国法规层面并没有“纯天然化妆品”概念,《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也要求不能进行“纯天然”等绝对化宣称。

而就有机来说,文章也表明,有机化妆品中所用的植物原料必须是在不受任何有毒物质、转基因成分、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下,不用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抗生素以及生长调节剂等种植出来的植物,而且在后续加工中也要完全使用绿色的工序,对生产企业的挑战不小。

这则意味着,我们以往听到的“纯天然、有机”等宣称,其实更多是品牌、商家借着信息差打出的伪概念。

此外文章还指出,市场上很多化妆品宣称的天然成分大多是植物提取物,成分复杂且无有效的独立研究,极有可能是潜在过敏原。而一些自制天然化妆品,更是无法解决分子大小及环境问题,不易吸收不说还会堵塞毛孔、滋生细菌,对皮肤来说其实有着更大风险。

科普文的发布,在行业内引起了一股热议。不少消费者纷纷表示“学到了,今后选购化妆品会谨慎思考,不一味被概念牵着走”。而一些品牌及上游供应链企业,则希望国内能尽快出台统一标准。

据一位业内人士称,年轻一代消费者乐于追求新兴事物,天然、有机化妆品必将成为趋势。因为国外起步较早,消费者在选择天然有机产品时,国货已经落于下风,现在更是应该奋起直追。

就这个问题,此前品牌和生产企业们的讨论点集中在: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有机认证标准,各个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期待国内能有关于有机护肤品的相关行业标准及认证,给国内有机护肤品牌创造发展机会。

02

经营美瞳产品需要“持证上岗”

近年来,戴隐形眼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俗称“美瞳”的彩色隐形眼镜更受到时尚女孩的追捧,一大批商家争相入局。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药监局官网近日发布题为《选购使用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美瞳)的提示》的科普文章。

代卖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卖这两类产品的品牌)(3)

图片截自药监局官网

文章明确指出,美瞳在我国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上市前需通过安全性、有效性评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后方可生产、销售和使用,其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同时,消费者可对无证经营或销售假冒伪劣美瞳产品的行为,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相关部门将会依法查处。

这表明,不论是带货主播也好,还是网店零售商也罢,但凡经营美瞳类产品均需“持证上岗”。但实际上,市场上浑水摸鱼的情况并不少见。

会会(化名)是一名职业学院老师,闲暇时间会微商做做美瞳赚个零花钱。据她介绍,上家是个加盟商,自己一般会固定从他那里拿货,对于有疑问的消费者,就会给其展示上家提供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图片副本,自己肯定是没有办证的。对于自己在卖的产品其实会会也没有太多了解,只是觉得卖的还不错就一直干着。

代卖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卖这两类产品的品牌)(4)

图片来自会会的朋友圈

“这样的情况在业内其实很普遍。”据法制日报调查发现,类似的加盟团队非常“专业”,不仅有新人培训,还有专门的营销部门,各种明星同款的照片和话术十分详尽。

然而,早在2015年施行的《广告法》中就有明确规定,医疗、药品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这些美瞳产品利用“明星同款”宣传来刺激销售的行为,实则是打擦边球。

“不过,科普文这么一发,消费者们确实能够更加警醒”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但其也认为,想要规范市场,还需要相关部门、平台以及品牌商家们的共同努力。

03

擦边球打不得,合规经营刻不容缓

自2021年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美妆行业就已踏入合规新纪元。

除了相继落地实施的配套法律法规外,国家药监局官网等宣传阵地也接连发布了《科学认识“刷酸”》、《干细胞化妆品是个“伪概念”》、《警惕宣称“促进睫毛生长”的睫毛液》等多篇科普文章,意在通过监管和引导规范化妆品市场,促进行业正向发展。

不仅如此,自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国家药监局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销化妆品存在的问题,强化化妆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责任,规范网销化妆品市场秩序。

目前专项行动正处于专项检查阶段,已有包含雅诗兰黛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因涉及违规宣称、标签不合格、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绝对化用语等问题被处罚,罚没金额高达238万元。

在各项法规条例及检查机制日渐完善的当下,一切企图以擦边球或违规经营方式博得消费者关注的行为都将无处遁形。

文:千陌

责任编辑:华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