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回国寻人报恩(四川12岁女孩帮助9岁男孩)
20年后回国寻人报恩(四川12岁女孩帮助9岁男孩)有母亲在身边,张华勋觉得很安心,所以,他看着一晃一晃的灯火,放心地睡过去。可是当他醒来的时候,母亲却没了踪影。有一天晚上,张母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张华勋就睡在旁边,他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问她:“妈,你怎么还不睡?”张母慈爱地看着儿子,语气满含笑意:“幺儿,你先睡,妈把你衣服补好了就睡。”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张家垮了,为了给张父办丧事,张母只好借钱。此时,家里兄妹众多,但是因为家贫,家里的孩子有外出学手艺的,有被送人的,还有因生病没钱治,最终走向死路的。等到张华勋记事的时候,家里就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此期间,追债的人三天两头地上门。虽然日子艰难,但是有母亲陪着他,张华勋依旧觉得幸福快乐。可是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唯一的慰藉也没了。情景再现
1945年,9岁的彭州男孩张华勋结识了大他三岁的成都女孩赵延福。虽然张华勋的母亲是赵家的佣人,但赵延福却把张华勋当弟弟。给他读书的机会,带他看电影。可是好景不长,1946年,张华勋随母亲离开赵家,此后,两人断了音讯,可是张华勋却没有忘记对方,苦寻赵延福71年。2017年5月,身为名导的张华勋参加了《等着我》,节目现场,他哭着喊道:“终于找到你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张华勋的成长之路。
张华勋和赵延福
出生彭州 父死家贫1936年,张华勋出生在成都彭州的农村,父母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但日子也算安逸,可是意外却在张华勋9岁的时候发生了,那就是他的父亲在一次外出中,摔死了。
彭州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张家垮了,为了给张父办丧事,张母只好借钱。此时,家里兄妹众多,但是因为家贫,家里的孩子有外出学手艺的,有被送人的,还有因生病没钱治,最终走向死路的。
等到张华勋记事的时候,家里就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此期间,追债的人三天两头地上门。虽然日子艰难,但是有母亲陪着他,张华勋依旧觉得幸福快乐。可是就在不久的将来,他唯一的慰藉也没了。
母亲失踪 寻母遇恩人情景再现
有一天晚上,张母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张华勋就睡在旁边,他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问她:“妈,你怎么还不睡?”张母慈爱地看着儿子,语气满含笑意:“幺儿,你先睡,妈把你衣服补好了就睡。”
有母亲在身边,张华勋觉得很安心,所以,他看着一晃一晃的灯火,放心地睡过去。可是当他醒来的时候,母亲却没了踪影。
张华勋慌了,他四处寻找,“妈,妈,你在哪里?”即使嗓子喊哑了,母亲也没出现,此时,周围的邻居也出来了,他们都说:“娃娃,别喊了,这苦日子你妈受不了,估计现在自杀了。”
情景再现
张华勋不相信,他朝井里看,又去树林里找······可是母亲没有一丝踪迹。此时的张华勋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没了母亲,就成了一个小乞儿。
饿了就去别人的田地里,拔根萝卜,渴了就自己去井里吊水,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8个月,就在这时候,舅舅带来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张母没有死,她在成都一个有钱人家帮佣,但具体是哪户人家,他就不清楚了。
虽然没有详细的地址,但对张华勋而言,却是一丝希望。得知消息的第二天,他背着两件衣服,一路走,一路问,拿着碗,靠着讨饭,到了成都。
成都
之后,张华勋挨家挨户地问,最终,在种种波折中,他终于找到母亲。见到母亲的那刻,张华勋眼泪就下来了,他冲上前去,抱着母亲的腿,嘶声喊道:“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张母连声安慰儿子,与母亲再次相见,张华勋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张母当初的确要寻死,但被恰巧遇见的赵延福小姐救了,之后对方又将张母带回了家。
事情的真相已清楚,张母又忧心儿子,如果自己拖家带口来帮佣,也不知道主人会不会同意,怀着一丝忐忑,她带儿子见了主人,可是无奈怎么哀求,对方都不同意收留张华勋。
赵延福
就在张华勋不抱希望的时候,张母口中的赵延福小姐放学回来了,赵延福问张母,这是哪来的孩子,张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对方。
这是张华勋与赵延福的初见。张华勋有些害怕,躲在母亲的身后,却又忍不住看对方。此时的赵延福比张华勋大三岁,身穿黄色的衣服,戴着一顶船形帽,个子高,人也很精神。这让张华勋不由感叹,原来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这样,对方与自己好像身处两个世界,这让他的心中生出了自卑感。
看着穿着破旧衣服,连脚趾头都露在外面的张华勋,赵延福不仅没嫌弃,还极力劝说大人,将对方留下来。最终,得益赵延福的努力,张华勋有了落脚之地。也因此,他感念对方的收留之恩。
恩情重重 突然离别此时的张华勋
自此之后,张华勋跟随母亲,成为了赵家的小佣人,帮着打扫卫生,擦皮鞋,递毛巾······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个家里,除了自己母亲,只有赵延福待他好。赵延福不把张华勋当佣人,而是把他当弟弟。
如果张华勋给她削一个苹果,她会把苹果一分为二,一半给对方,一半留给自己;不仅如此,她还带张华勋一起玩。相处得久了,张华勋才知道,赵家大人并不是赵延福的父母,她是被这家人领养过来的,他们是赵延福的姑父姑妈。
张华勋
最让张华勋感动的是,每次放学回来,赵延福都唤他“张娃”,然后教他识字算数。张华勋受宠若惊,他一边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一遍在心底默默感激赵延福。
张华勋首先学会的是自己的名字,然后学会了赵延福的名字,他说,他要一辈子记住恩人的名字。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延福看到了张华勋在读书上的天赋,她觉得自己教学会埋没对方,所以,她再一次向自己的姑父提出请求,希望张华勋可以进入学堂念书。很幸运,张华勋因为对方的同意,第一次摸到属于自己的课本。不仅如此,赵延福还带张华勋开阔了眼界。
赵延福
一次,赵延福对他说:“张娃,我们去看电影吧!”张华勋很疑惑,毕竟贫苦人家的孩子能吃饱饭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这以外的消遣。
那是张华勋第一次看电影,他只觉得神奇,他好奇,一张好似白布的东西,竟然能展现这么多的事物,而画面又是那么美丽,就像一张活过来的画卷。
人猿泰山
张华勋记忆最深的一部电影是《人猿泰山》,在他幼年的认知中,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似人的猴子,他拿着藤条在森林中随意穿梭,即使遇到再多挫折,遇到再多坏人,都不能让他停下步伐,他就像个英雄一样,勇敢坚强。
动人的情节,美丽的画面,此刻,张华勋的心突然生出奇妙的感觉。一颗名叫电影的种子埋在他的心底。
在此期间,主人家一直不满意张华勋的存在,但得益赵延福在其中说好话,张华勋才有了安生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张母得罪了主人,她和儿子被对方赶出了家门。也因此,张华勋和赵延福断了联系。之后,张华勋随母亲回了老家,这年是1946年。
读书参军 考上电影学校彭州一中
1949年底,彭县解放了。彭县迎来了新生,张华勋也迎了新生。1951年,他去了彭州一中,开启自己的学业路。
自从张华勋进入学校,他都刻苦努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因为前期的坚实基础,再加上后期的努力,他在每次的考试中,都位列第一。
当兵的张华勋
两年半之后,张华勋又参军,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之后,因受伤成为部队的文书。
1956年,张华勋趁着回家探亲的时候,去了赵延福的家,可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昔日热闹的赵家,如今已是人去楼空。想到赵延福,张华勋的心头涌上难过,他不知道自己的恩人身处何地。
这次回去后,张华勋开始写信,四处打听赵家人的消息,可是,信写了不少,赵延福还是杳无音讯。
情景再现
在此期间,张华勋还经常看电影,每次看完电影,他都用本子写下感触,还有他认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事实上,这个记录的习惯来自于赵延福。她曾对张华勋说过,做任何事情,最不容易忘记的方法,就是用笔记下来。
张华勋时刻铭记对方的话,并将这个习惯实践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会变成一把打开电影学院的钥匙。
张客
1958年的一天,张华勋陪战友去考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担任北电副院长的张客注意到了他,对方问张华勋有考电影学院的计划吗?
张华勋连连摇头,对方说:“难道你不喜欢电影吗?”张华勋忙说不是,还将自己的记录习惯告诉了他。张客一听,来了兴趣,又鼓励他考电影学院。
抱着尝试的心态,张华勋参加了面试。可是面试题目是,拿一个碗,表演一段小品,但是不能说话。张华勋无助极了,他不知道小品是什么,也不知道在不说话的情况下该如何演绎这段小品。
真的要放弃吗?张华勋有些沮丧,就在这时候,他的脑海涌现了一段回忆,那是自己和赵延福的玩耍场景。
张华勋
这为张华勋带来了灵感,因其出色的表现,奇特的创意,张华勋通过面试,并迎来考官的一致好评,最终,张华勋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进行本科学习。
张华勋常常想,如果当初赵延福没有收留他,没有让他读书,没有带他看电影······或许,他的人生又是另一番走向,所以,他感激对方。赵延福就是他心中的“侠”,侠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并且他将这种思想渗透于自己拍摄的影视剧里。
大学毕业后,张华勋被分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张华勋与他人的合照
1963年,毕业没多久的张华勋以导演助理的身份参与了《小兵张嘎》的拍摄。之后还拍摄了《风雨里程》等影片。在此期间,张华勋与女友结了婚。1967年,张华勋的儿子,张杨出生。
成为名导 不忘寻找1980年,张华勋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拍摄影片《神秘的大佛》。尽管褒贬不一,这部影片还是迎来了好票房,当时,一张票两毛五分钱,总收入高达1亿元。
张华勋作为一个导演,不忘初心,他时刻记得为观众出好片,为此,他亲身实践,翻阅资料。
武林志
1983年,他又导演了电影《武林志》,因为有深度,有思想,极具真实性,这部电影荣获文化部1884年优秀影片的二等奖。
1987年,张华勋的母亲去世,临闭眼的时候,她对赵延福念念不忘,希望儿子能找到对方。张华勋也明白对方对自己有恩,所以,重重地点头。之后,张华勋多次去成都,可是时间已让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所以恩人始终没找到。
在此期间,张华勋的导演路,却是越走越顺。1987年的《瀚海潮》;1989年的《五台山奇情》;1994年的《铸剑》······
多数都是武打片,可以说,张华勋开创了中国武打功夫片的先河,这是他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功绩。
张华勋和儿子
不仅如此,在他的启蒙下,他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导演,不得不说,这与张华勋早年的影片启蒙密不可分,也与张延福的帮助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张华勋的电影事业。
尽管,此时的张华勋已经满头华发了,但他还在寻找赵延福,他不仅自己找,还托自己认识的人寻找。本就身体不好,还时常拖着病躯去找人。他时常对儿子说:“没有赵小姐,就没有我的今天”。在他的心中,对方一直是那个向他伸出援手的“赵小姐”。
随着日子越过越久,张华勋的心情越迫切,他怕自己和对方见不到第二面。就在此时,机会来了。
大半世纪 再次相见等着我
2016年,张华勋看到电视在播放《等着我》,他看到了希望,在儿子的帮助下,报了名,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2017年5月,张华勋接到节目组的电话,对方通知他参加节目录制。5月21日晚,81岁的张华勋怀着忐忑而又激动的心情,登上《等着我》的节目舞台。此时距他们分离已经过去71年了。
让张华勋惊喜的是,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赵延福。录制现场,两个白发婆娑的老人,相向跪地,还未说话,彼此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他两的重逢
搀扶着对方的手臂,张华勋哭着说道:“小姐,你还是之前的样子,你教我的东西我都记得呢!没有你,就没有我的现在,我妈想你,我也想你!终于找到你了。”
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观众也落下了泪,庆幸的是,71年的等待,71年的寻找,终于在这里有了结局。节目最后,张华勋牵着赵延福的手,向节目组由衷地发出感谢。
这是一场重逢,一场相隔大半个世纪的重逢;这是一场回馈,一场凝聚善良和感恩的回馈。相隔数年,流动的是岁月,不忘的是感恩,愿所有人带着善意永远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