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棒子打死一群人还有别的说法吗(打死了父子两人)
一棒子打死一群人还有别的说法吗(打死了父子两人)因为贾政与儿子的相处模式只有两种,那么骂,要么打,没有第三种。对于宝玉来说,贾政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见到就很害怕。而宝玉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贾政在时,宝玉唯唯诺诺,不敢乱动。贾政问一句他答一句,不敢多说多动。哪知贾政一走,宝玉立刻现了原形。他跑至众人所做的灯谜旁,“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以至凤姐都自里间出来吓唬他,说该撺掇老爷叫他作诗谜才好。吓得宝玉赶紧告饶。
世上父子间的关系,大抵是亲密的。虽然不会说像母子般亲昵,也不会像兄弟般平等。但血浓于水,父子深情,恐怕也是世上令人感动的关系。
我们每次读朱自清的《背影》,就总觉得那是世间所有父子关系的浓缩。父子关系,理当如此。
可是读了《红楼梦》后,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父子关系,叫做贾政和贾宝玉的关系,这种父子关系,难免叫人心疼宝玉。因为宝玉每次见贾政,总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般的心惊胆颤。
《红楼梦》第22回,描写贾府过元宵节,本是佳节,应当一家团圆合乐。不料因为贾政在场,气氛闷闷不乐,让贾母很不高兴,一再地要撵贾政去休息。
而宝玉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贾政在时,宝玉唯唯诺诺,不敢乱动。贾政问一句他答一句,不敢多说多动。
哪知贾政一走,宝玉立刻现了原形。他跑至众人所做的灯谜旁,“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
以至凤姐都自里间出来吓唬他,说该撺掇老爷叫他作诗谜才好。吓得宝玉赶紧告饶。
对于宝玉来说,贾政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见到就很害怕。
1.为何宝玉见了父亲,就好像老鼠见了猫呢?因为贾政与儿子的相处模式只有两种,那么骂,要么打,没有第三种。
贾政骂人,当然是文绉绉的语言,但是其内容,却也另有一种凶狠,让宝玉只想逃离。
《红楼梦》第九回中,宝玉入学堂前辞别父亲,不料贾政却说:“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言语中,对宝玉充满了失望和厌恶,全是打击人的话,没有一丁点的鼓励。对于儿子的学习,只是绝望。他不仅心里这样想,还形之于口。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暴力,用语言让人受到伤害。在孩子的心中,父亲是一个神圣的存在,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而贾政这种时时处处打击人的态度,怎不让宝玉心惊胆颤!
贾政打击的话语,还会在宝玉闪耀才华的时候响起。第17回中,大观园造好,众人题匾撰联,宝玉大展拳脚,他题‘有凤来仪’四字时,众人哄然叫妙。
可是贾政却在众人都赞叹宝玉有才华时,却对儿子当头棒喝:“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根本不给孩子应该得到的表扬。
孩子刚刚上学他骂,孩子文章出彩他也骂,这样的父亲,到底要让孩子怎么做呢?作为父亲,贾政本当通过奖惩的方法,对儿子的言行进行引导,对他做的好的部分进行表扬,对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行批评,从而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可是,贾政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孩子做对他骂,做错也骂,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的父亲,如何不让宝玉害怕得瑟瑟发抖?
孩子本就容易走错犯错,父亲这样的教育,更是容易让孩子走偏,迷失自己。
生活中,孩子犯错误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写错了字,做错了题,甚至结交了损友。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讲清道理,纠正错误,改正错误,让孩子记住教训,以后不要再犯此类错误。
父母的教育工作做的好,孩子能够改邪归正,这样的结果无疑是皆大欢喜。
那么,宝玉犯了错误,贾政是怎么教育的呢?
《红楼梦》第33回,就写了这一情景。宝玉犯了错误,贾政喝令小厮们:“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小厮们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还嫌打轻了,夺过大板,咬着牙狠命打了三四十下。
古代的家法太厉害了,这一下,宝玉挨了50多下板子,当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赶来劝止时,贾政犹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王夫人越劝,贾政更是要拿绳索来勒死宝玉,王夫人没了办法,只得以死相逼,方止住了贾政。
这时再看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的内衣,尽是血渍,由臀到小腿,或青或紫,没有一处是好的。
贾政对宝玉恨铁不成钢,却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只是这样的一顿暴打,又怎么可能解决问题?除了让宝玉受了一顿皮肉之苦,让贾母和王夫人担心伤心,让贾政自己气结难抑之外,其实没起任何作用。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宝玉并没有弄清,背着父亲,他依然该做什么做什么!
那么,贾政打宝玉的理由,都有哪些呢?
主要是三点:一是贾政让宝玉去会会来访的贾雨村 看见宝玉竟“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 仍是委委琐琐的”,心里生气。
二是又听贾环说宝玉强奸金钏儿不遂 金钏儿被打了一顿 赌气投了井。贾政心里很生气。
三是忠顺王府来向宝玉索要做小旦的琪官,这让贾政更是怒不可歇。
在长辈面前丢脸,逼死了丫鬟,结交戏子,这三件事凑在一块 使贾政对宝玉的积怒如山洪暴发 不打一顿,不足以平熄心中的滔滔怒气。 可以说,对宝玉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孽子,贾政恨极,怒极,恶极,痛极,疼极,无可奈何至极。
贾政的这种教育方法,在那样的年代,屡见不鲜,比如秦邦业对儿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2.秦邦业对儿子的教育秦钟是宝玉的朋友,秦钟的父亲秦邦业对其的教育,也是用棍棒说话。
秦可卿去世后,秦钟作为弟弟,送姐姐的棺木到水月庵。谁知他不学好,竟与庵里的尼姑智能儿好上了。那智能儿私自逃入秦府,来找秦钟,结果被秦邦业发现,就把智能儿赶了出去。
看到儿子竟然结交尼姑,秦邦业气极,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也老病复发死了。
秦钟本性怯弱,又受寒未愈,被老父打了板子,父亲又气死,病情加重,结果也死了。
一顿板子,父子俩送命,真是说不出的凄惨!棍棒教育害死人,这是典型的例子。
这样的一件事,对宝玉的影响很大。
宝玉和秦钟虽然刚认识不久,身份也天差地别,但两人却关系亲厚,视对方为知己。
然而相交不久,“知交就零落了”。听到秦钟的命运后,宝玉对这样的野蛮教育,一定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不满。他怅然若失,愁闷不已。
教育是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3.教育是严格而不是严厉。对孩子进行严格管理,没有问题。严也是一种爱。但是,对于孩子,我们却不能过于严厉,因为过度严厉,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严格首先要在在学习上要求严格,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因为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其次要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一定要及时纠正,一定要严格要求。
再者,在道德品质方面,我们也要严格。发现孩子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严加教育,不能让孩子从小就道德滑坡。
只是,严格一定要掌握度,不是一味的体罚,一定要配合说服教育。适度的惩戒是可以的,通过惩戒,可以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但显然,这种惩戒,跟贾政暴打宝玉,秦邦业痛打秦钟是完全不同的。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这说明,对子女的教育,要严格而不是严厉,要做到宽严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