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几百年来,云南普洱茶始终是“生茶”的加工模式,即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晒青―分拣―拼配―紧压(团、饼、沱、砖)。这些工序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普洱茶马上能够端上茶桌进行品饮,还需要后陈化,也称后发酵。其后发酵的时间需要三十年以上,由此也就有了“爷爷制茶,孙子喝茶”的说法。这也是最原始的“自然发酵”模式。 从云南当地人喝的”普通茶“到从十几年前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普洱茶成为当时茶叶的明星,可以说是始料未及。 既 不 回 顾,也 不 忧 伤 。曾经的勐海茶厂 摄于2015年 “在《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中,熟茶的发展一分钟就讲完了,第一代卢铸勋代表发水茶,第二代吴启英、邹炳良代表传统大堆发酵,第三代周红杰代表菌种添加发酵,以及第四代的离地发酵。”

我 也 愿 学 习 蝴 蝶,

一 再 的 蜕 变,

一 再 的 祝 愿,

既 不 思 虑,也 不 彷 徨;

既 不 回 顾,也 不 忧 伤 。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1)

曾经的勐海茶厂 摄于2015年

“在《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中,熟茶的发展一分钟就讲完了,第一代卢铸勋代表发水茶,第二代吴启英、邹炳良代表传统大堆发酵,第三代周红杰代表菌种添加发酵,以及第四代的离地发酵。”

从云南当地人喝的”普通茶“到从十几年前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普洱茶成为当时茶叶的明星,可以说是始料未及。

几百年来,云南普洱茶始终是“生茶”的加工模式,即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晒青―分拣―拼配―紧压(团、饼、沱、砖)。这些工序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普洱茶马上能够端上茶桌进行品饮,还需要后陈化,也称后发酵。其后发酵的时间需要三十年以上,由此也就有了“爷爷制茶,孙子喝茶”的说法。这也是最原始的“自然发酵”模式。

普洱茶饼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茶叶产销发展较快,尤其是茶叶出口快速发展,以出口原料茶(青茶)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是香港、澳门及东南亚。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2)

香港60%的茶楼都以普洱茶为主

上世界五十年代末,为了满足为了满足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普洱茶爱好者,尤其是华人华侨对陈香风格普洱茶的喜好,国家成立普洱茶后发酵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对晒青毛茶润水、渥堆等一系列工艺试验,使普洱茶加快后发酵,缩短其熟化醇化时间,确定了渥堆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经过二年试验,于1957年成功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人工加速普洱茶后发酵加工工艺技术”(此项技术列入当时国家二级保密技术)并生产出第一批人工加速后发酵的普洱茶(俗称“发水茶”),即普洱熟茶。打破了普洱茶后发酵需经过漫长时间的自然发酵之技术壁垒,实现了普洱茶生产工艺技术质的飞跃和普洱熟茶工业化生产。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3)

当时广州生产的饼茶称“广东饼”也称广云贡饼

很受港澳市场追捧

1965年,广东省普洱茶出口量达到572吨,1974年发水普洱茶出口量已达到1000多吨。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云南开始效仿广东做法进行加速发酵工艺试验。

当时的昆明茶厂负责人吴启英,由她改造了普洱熟茶的发水茶方法,而改为传统大堆发酵,这种发酵方式使得整个普洱熟茶的发酵周期大概是48天,极大的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4)

吴启英-现代普洱茶之母

后来随着人们对于生物技术的了解,开始意识到普洱茶发酵只是微生物以茶叶为底物。从而将生茶转为熟茶。这才有了后来的菌种发酵。

而离地发酵目前经常被业内人士用作例子的云元谷,在其离地发酵的技术规程中,使用东瓜木地板垫高了发酵车间,并且通过反复的实验设置了地板与地板之间的间隔,地板与地面的距离,这样离地发酵最大的意义在于有效地调节了堆子的水分,提高了发酵的均匀性。

现在普洱熟茶已经成为提及普洱茶消费者最先有的形象,但是普洱茶如此大规模地走进大众视野却是一场“有意”的策划。

2005年,一支打着“云南普洱茶瑞贡京城”的旗号的马队,从云南出发,穿过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于当年10月10日进入北京地界。这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普洱茶马队,从5月1日出发开始,便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马帮进京,成了当年最热门的新闻事件之一。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5)

2005年“马帮进京”

“马帮进京“可以看作是一场普洱茶极其成功的营销案例,通过“马帮”,“云南”,“贡茶”,“马队”,五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给了普洱茶极大的宣传与推广。在“马帮进京”之后,普洱茶价格应身而起,在07年年初达到顶峰。

但是在2006年到2007年,云南中茶公司的领导决定将普洱茶大量代工生产,这点在当时极大地满足了当年2万吨的市场需求,但是消费者买到品质不佳的普洱茶,加上茶界的批评也导致了07年普洱茶价格的下跌。

一张图了解普洱茶(茶识普洱茶并不一帆风顺的名茶之路)(6)

左一为当年云南中茶公司的领导贾鹏

在经历2007年普洱茶价格暴跌以后,普洱茶市场一路低迷,但是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普洱茶市场再次迎来了新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