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聊斋真实故事(聊斋之喷水及其背后的故事)
最新聊斋真实故事(聊斋之喷水及其背后的故事)众人一片慌乱,用手试了脉,又探了探鼻息,发现太夫人和一婢女早已死去,另一婢女气息微弱,身上尚有余温。次日早上,太阳已升的老高,家人们还未看到太夫人起床,于是去敲房门,敲了半天也没有回应。大家都有些担心,便撬开房门进入,只见主仆三人倒卧在地上。那老妇像鹤一样在院内四处走动,时快时慢,忽高忽低,边走口中还源源不断地向外喷水,其状甚是怪诞。婢女返身向太夫人禀告。太夫人听了,感觉十分怪异,就让两个婢女扶着来到窗边往外看。老妇飘飘忽忽、脚不沾地的样子,偶一回头朝窗户望来,其貌甚是恐怖。太夫人吓了一跳,刚要喊话,那老妇倏忽之间就窜到窗前,使劲朝窗户喷了一口。只见窗纸破落、窗棂断裂,三人被喷了一身水,顿时倒毙在地。而此时,家中其他人并不知道此事。
宋琬宋玉叔,莱阳人,以诗名闻于天下,与安徽施闰章先生齐名,称为"南施北宋"。宋先生为顺治四年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等职。
宋先生为人温厚谦和,为官则清正廉明。任京官期间,因俸禄微薄,只能在较偏远的地方租宅院作为府第。此宅浓荫蔽日、荒僻破旧,又因周围绝少人烟,因此显得格外凄凉,甚至有些阴森。
一日夜间,月色清冷,两个婢女侍奉太夫人在正屋安歇,忽闻院内有"扑扑"的声音,就像是烫衣服时发出的水声。
太夫人命一婢女去查看。婢女在窗纸上戳开一洞朝外看去,只见一驼背老妇,短小身材,满头白发挽成高高的发髻,约两尺来高。
那老妇像鹤一样在院内四处走动,时快时慢,忽高忽低,边走口中还源源不断地向外喷水,其状甚是怪诞。婢女返身向太夫人禀告。
太夫人听了,感觉十分怪异,就让两个婢女扶着来到窗边往外看。老妇飘飘忽忽、脚不沾地的样子,偶一回头朝窗户望来,其貌甚是恐怖。
太夫人吓了一跳,刚要喊话,那老妇倏忽之间就窜到窗前,使劲朝窗户喷了一口。只见窗纸破落、窗棂断裂,三人被喷了一身水,顿时倒毙在地。而此时,家中其他人并不知道此事。
次日早上,太阳已升的老高,家人们还未看到太夫人起床,于是去敲房门,敲了半天也没有回应。大家都有些担心,便撬开房门进入,只见主仆三人倒卧在地上。
众人一片慌乱,用手试了脉,又探了探鼻息,发现太夫人和一婢女早已死去,另一婢女气息微弱,身上尚有余温。
将她扶起躺在床上,用温汤灌之,又急忙派人去禀报宋先生。不久婢女慢慢苏醒过来,仍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地讲出了昨晚之事
宋先生闻讯赶回家中,见此惨状,悲愤欲死。想到家中有这等怪事,定是有鬼怪作祟,便命人遍挖院内,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当挖到约三尺余深的时候,见到了几缕白发。继续再挖,终于见到一个女尸,其身材样貌正如那婢女所言。从周围泥土看,显然已埋葬有些时日了,但那面部肥白如生,犹如活着一般。
宋先生痛恨不已,命家人击打那女尸。众人拿着棍棒,又打又戳,很快骨肉皆烂,从身体里面流出了不少尸水。
原著:蒲松龄
意译:迪比特
注:这一篇短小精炼,特别是女鬼喷水的那一情节写得很让人紧张。对该篇的解读有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泛泛而谈。也有说并不想表达什么意思,只想写一个精彩的故事而已。但如果只是想写一个精彩的故事,该文甚至可以写的更精彩些。
要弄清此文的意思,要从宋先生的生平经历说起。宋先生虽然名满天下,但他的一生充满坎坷。甚至有两次深陷清廷大牢的经历,险些丧命。
宋琬一家在明朝时是深受皇恩的,他的父亲在明末曾抵抗满清入侵,最终殉国。显然,这种人在清廷是不会深受信任的。果不其然,顺治七年,宋先生就因父亲抗清的事被捕入狱。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但也是他此后一生不幸的开始。
第二次入狱源于其族侄宋彝秉的盗窃案发。宋彝秉为求自保,诬陷宋琬与义军领袖于七通谋,致使宋先生及家人被逮入京城大牢。此次牢狱之灾近三年,最终在蒋国柱的帮助下,以"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被释放。不过这次脱离危险,最主要是康熙刚继位,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结果。
之后在江南漂泊近十年,在浙江再一次被牵连,因蒋国柱再施援手而获免,旋即授四川按察使。1673年,宋先生回老家省亲,将家人留在四川。适逢吴三桂起事,蜀中妻子儿女落入叛军之手。宋先生闻讯,惊恐忧郁,气塞胸臆而终,时年59岁。
宋玉叔的老家是莱阳,蒲松龄的老家是淄川,两人可以说是老乡。作为后辈,蒲松龄对宋玉叔是敬仰的,对他的遭遇却又是同情的。了解了上面这些,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了。
原文中说"老妇疏急作鹓行",而喷出来的却是毒水。鹓行指的是朝官上朝时走路的样子,此处意指将朝中大官比作老妇人。而老妇喷水意指朝廷内外那些险些至宋玉叔于死地的谣言蜚语。
那些朝官和小人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要陷害宋玉叔。他们老谋深算、道貌岸然,就像那老妇一样,虽有完整的皮囊,却是一肚子的坏水。而背地里,又以口舌之言诬陷他人,置人于死地。
写到这里,本文的意思已很清楚了,大抵就是要表达人言可畏、口舌之言也能置人于死地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