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到怀疑人生(咳嗽穷困和爱)
咳嗽到怀疑人生(咳嗽穷困和爱)所幸,老人被政府纳入低保户,他儿子亦被政府纳入低保照顾之列。这让人为之欣慰!这人间有了爱!老人虽然走了,但老人没有孤独,她有老伴儿日夜守着她,扶她上下床,给她端茶送水,陪她说说话,就是她在快要断气的时候,老伴还在拉着她的手,泪眼汪汪地安慰她,在她耳边絮絮叨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太太没有钱治病,可怜兮兮地病死。但她却拥有了爱,这爱虽然没有小说描写的那么轰轰烈烈,但它是平常夫妻最朴素到骨髓里的爱。这老太太死了,也算是值了。至少现在她的坟上每年定时还有她的老伴、儿子、孙子为她上坟。她唯一的遗憾是死前没能看到儿子改变穷困状态,唯一看到的是破旧的房子,在政府的关怀下,得到免费修缮,焕然一新。现在,老太太的老伴还活着,所幸身体还硬朗,只是老太太去世后留给他的是巨大的寂寞,因为儿子要去谋生,孙子要去上学。余华在他的《活着》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作家纳博科夫说:“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穷困和爱。”
读罢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媒体对《隐入尘烟》的评价:“一生最重,不过饱餐与被爱。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一生所爱,不过守护与陪伴。”而这部电影里最经典的台词是女主角曹贵英所说的:“我再也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能够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自己的家。”
对富人来说,咳嗽了,他们会立即去医院,去最好的医院;而穷人,咳嗽了,能扛就扛,实在扛不了,就弄一点土方子治一治。结局有两条:要么咳嗽好了,要么咳嗽严重,最后不得不到医院,小病变成大病,花小钱的事变成了花大钱的事。对富人来说,即使年龄再大,一方去世了,还可以再找一新的爱人,永远有温暖的家、有爱。而对于贫穷人来说,一方去世了,另一方只能孤独终老。
有一位老太婆,70多岁,全身浮肿,肚子胀。儿子40多岁,孙子15岁。因为穷,儿子离婚了。儿子一月能挣三千多元。老太太最初以为是小病,扛着,最后走路都成问题,不得已去医院。治疗了一个周,家里仅有的一点钱花光了(虽然有医保,但自己得掏一部分),老太太坚决要回家,不看病了。她怕,她怕给儿子带来巨大的债务,儿子将来的日咋过啊?儿子也是无能为力,只好把老太太接回家,半年后老太太走了。儿子在灵前痛哭失声,骂自己没用,但老人还是走了。
老人虽然走了,但老人没有孤独,她有老伴儿日夜守着她,扶她上下床,给她端茶送水,陪她说说话,就是她在快要断气的时候,老伴还在拉着她的手,泪眼汪汪地安慰她,在她耳边絮絮叨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太太没有钱治病,可怜兮兮地病死。但她却拥有了爱,这爱虽然没有小说描写的那么轰轰烈烈,但它是平常夫妻最朴素到骨髓里的爱。这老太太死了,也算是值了。至少现在她的坟上每年定时还有她的老伴、儿子、孙子为她上坟。她唯一的遗憾是死前没能看到儿子改变穷困状态,唯一看到的是破旧的房子,在政府的关怀下,得到免费修缮,焕然一新。
现在,老太太的老伴还活着,所幸身体还硬朗,只是老太太去世后留给他的是巨大的寂寞,因为儿子要去谋生,孙子要去上学。余华在他的《活着》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穷人此时活着,是为了活着。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又说:“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所幸,老人被政府纳入低保户,他儿子亦被政府纳入低保照顾之列。这让人为之欣慰!这人间有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