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小巷中的水井。如皋冒姓追溯冒致中为一世祖,他的孙子冒基,在东陈安心读书,不问政事,从此门风大变。永乐年间,朝廷编修永乐大典,冒基将藏书献缴,明成祖朱棣亲书“万卷楼”匾额挂于家中。冒家自冒致中隐居东陈起,五世未仕,到了第六代冒鸾考中了弘治年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于是举家迁居集贤里,成为继如皋王家之后,又一个文化世家。王觌工书法,有《平江酒毛帖》存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元朝立国后,在江南沿海产盐地区设置了盐运使司,官员大都由蒙古人担任,不仅管理盐务,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成为一个特殊机构。著名学者丞相脱脱的后人就担任了两淮盐运司司丞这一职务。元灭亡后,这一支蒙古遗民为了避祸,隐居如皋东陈,取本姓蔑儿乞中首字的谐音改姓冒。也有一说是冒姓是元初镇南王孛儿只斤·脱欢后裔,这个溯源就更久远了。冒家故宅,经多次改建,已经看不出当年原貌。

从集贤里到冒家巷,如皋望族的集中地

集贤里是如皋另一片历史街区,位于城内东南,古人说这里“金龟压钮,代产伟人”。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

集贤里小巷,比东大街宽敞一些。

集贤里形成于北宋,当地望族王氏一族曾在此居住,家族中王惟熙于景祐元年(1034年)首得进士,之后其子辈王观、又王觌中进士,其孙辈王俊乂得中状元,后来族中又有多人相继考中,王家三代出了“六进士一状元”,成为如皋最早的文化世家。王观官至大理寺丞、翰林学士,堂弟王觌官至龙图阁大学士,当时乡人引以为荣,称此地为集贤里。王觌故居又叫王学士宅,原宅毁于元末战火,王氏后人于明初重建,现存房屋29间,保留着明代风格。大门上一副对联:“经传家学,里有名贤”,写尽了王氏家学。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2)

王学士宅,位于集贤里南口。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3)

王觌工书法,有《平江酒毛帖》存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朝立国后,在江南沿海产盐地区设置了盐运使司,官员大都由蒙古人担任,不仅管理盐务,还兼为宫廷采办贵重物品,侦察社会情况,成为一个特殊机构。著名学者丞相脱脱的后人就担任了两淮盐运司司丞这一职务。元灭亡后,这一支蒙古遗民为了避祸,隐居如皋东陈,取本姓蔑儿乞中首字的谐音改姓冒。也有一说是冒姓是元初镇南王孛儿只斤·脱欢后裔,这个溯源就更久远了。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4)

冒家故宅,经多次改建,已经看不出当年原貌。

如皋冒姓追溯冒致中为一世祖,他的孙子冒基,在东陈安心读书,不问政事,从此门风大变。永乐年间,朝廷编修永乐大典,冒基将藏书献缴,明成祖朱棣亲书“万卷楼”匾额挂于家中。冒家自冒致中隐居东陈起,五世未仕,到了第六代冒鸾考中了弘治年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于是举家迁居集贤里,成为继如皋王家之后,又一个文化世家。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5)

小巷中的水井。

冒鸾之侄孙冒承祥生有六个儿子,每家在集贤里建一个院落,称冒家六房,在明代中叶盛极一时,由此集贤里改名冒家巷。附近小巷里因常年停满了宾客们的轿子,得名轿巷口,后来巷外的桥因冒家出资修缮,改名冒家桥。冒家的宅子以东为上,街门朝西,内有“留耕堂”、“爱日堂”等建筑,既保留了蒙古人东向拜日的旧俗,也体现出汉人耕读传家的传统。到了明末,冒家五房皆已衰落,仅有第三房冒梦龄后代保留有声望。冒梦龄的孙子就是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字辟疆),后来这位蒙古族出身的文人毕生都在同汉人士族一起反清复明,而且做得最坚决。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6)

民国年间如皋县地图。

如皋文庙与高等师范学院,文风昌盛延续千年

冒家巷东侧曾经有座东岳庙,1902年沙元炳先生在旧址上创办了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这是当年全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学院,开了一代风气之先。沙元炳祖上也是如皋当地的文化世家,兴起于清康熙年间。祖上沙跃其在城内西北建了一座颐园,曾是城内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旧址位于现在的颐园新村一带。沙元炳出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进士,深得翁同龢赏识,升为翰林编修,是位维新派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沙元炳辞官回乡开始创办地方实业,是如皋近代著名实业家。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7)

颐园原址上修建了志颐堂,庭前的沙元炳塑像。

沙元炳认为救国必先振兴教育,需从兴办师范学堂入手培养专门人才。他选定东岳庙作为校址,一来这里位于旧城东南,取紫气东来之吉兆,二来紧邻“代产伟人”的集贤里,历来文风昌盛。学校仿照日本弘文学院校舍图样,分为东、中、西三院,先后兴建楼房五座,平房九座。他自己率先拿出5000银元,从福建、直隶、浙江、安徽等省延揽算学、英文、体育、音乐等专业教师,同时选派优秀师生到日本进修数理化、世界史地、教育学等科目,还从日本聘请了片山环江南等四名外籍教师。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8)

师范学堂大门。

学校从筹办之初就引来了各方关注,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来函指导,南通的张謇更是亲临现场参与拟定办学章程,大家都希望把学校做成一个教育范本。1905年学校定名“如皋初级师范兼附属高等小学堂”,不久后又兼办了中学。民国建立后,更名“如皋县立师范学校”,解放后正式命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一直延续至今。现存的学校旧址基本保留了原有风貌,建筑是传统砖木结构,以单檐硬山为主,青砖小瓦,朱格门窗构制,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原来的三院格局现存中、东两院,西院后来拆除改做操场跑道。一百多年来,学校保持了原貌、原址以及办学方向,可谓不忘初心,201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9)

师范学堂全貌。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0)

河蚌绘·如皋文庙全貌。

冒家巷西侧为如皋文庙,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33年),后经多次扩建,规模宏大,从清代《如皋县志》上可以看出它昔日的格局,有明伦堂、斋馆、号房、射圃等建筑。1910年,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迁入文庙。经过百年改建,文庙的大部分建筑已经拆除,仅存一座大成殿是明代原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体楠木,高十三米。站在学校大门外就可以望见,校门前有一座宽阔的半圆形水池,与内城河相通,这是文庙的泮池。从文庙、集贤里再到高等师范学校,如皋城东南一带的文风,在波澜不惊中延续千年。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1)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的文庙大成殿。

定慧禅寺,如皋第一禅林

如皋城内外的寺庙原本有很多,除了文庙、东岳庙之外,还曾建有城隍庙、灵威观、广福寺、白衣庵、海月寺、福成庵等数十处,不过如今大都不存,保存最完整的就仅有一座定慧寺了。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2)

如皋城北的灵威观大殿。

定慧禅寺始建于唐代,北宋末年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当时有位性乾和尚游方至此,看到古寺早已荒芜,遂发愿重建。他用油灯烤脚踝、铁索盘胸等办法以示虔诚,向大众募化香火钱,善男信女纷纷捐助。万历三十年(1607年),新寺院落成,性乾又立誓取海外檀香木雕刻佛像。他赤身南游,在郁林洲从海外归来的商船上获得一棵一丈六尺长的檀香木,雕成毗卢大佛像运抵如皋,置于大殿内。清代以来,定慧寺拥有上万亩的出租土地,在张家堡、四里半渡分设庄房,大量的田租是其僧众生活和佛事费用的主要来源。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3)

定慧禅寺山门。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4)

定慧寺内的香炉。

定慧寺现今是如皋佛教协会所在地,我们到访的时正当清明前后,大殿里正在做法事,家中逝者的排位摆在供桌上,座下钟典锣鼓齐鸣,诵经不断,院里高大的佛塔香炉内香烟缭绕,这是当地民间的传统习俗。佛教从南北朝时期随移民传到如皋,历经千年延续,影响深远,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放前如皋城内外有大小寺院有六十余座,定慧寺是其中首屈一指的。

如皋水绘园的古文物(如皋集贤里的文化世家)(15)

定慧寺观音宝塔。

2006年,寺院东侧盖起了一座观音宝塔,七层八角,高43米,这既是一座佛塔,也有振兴文风的作用。登高一览,如皋城东南景色尽收眼底,近处是寺院放生池、对面是师范学堂,远处的冒家巷、如皋文庙都能尽收眼底,是登临俯瞰的好去处,不过我们那天下着雨,能见度不是太好。塔下一圈是碑刻,刻着出资人的姓名和金额,原来这座塔也是募化来的,出资的有单位团体个人,多则数十万,少则五十元,全都刻石为记。

上一篇:水绘如皋(1)·外圆内方的如皋老城,东大街上的烟火气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