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我父亲兄弟三人,爸爸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在我的父亲8岁的时候,爷爷(王荣)就去世了。听母亲偶尔谈起,爷爷38岁那年的春节前,因急病壮年早逝,当时二叔才4岁,老叔还没有出生。奶奶肯定是一个小脚老太太,所以在建国前那个贫穷的年代,8岁的父亲就开始在奶奶的操持下为家庭生计奔波了。我小的时候偶尔听父亲说起过,在父亲10多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独自去几里地之外亲戚家,办理本该由大人出面办理的事情了。我也常常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见到过爷爷、奶奶、也没有见过姥姥、姥爷,更不用提享受隔代人的爱了。我的父亲,王海营,1938年正月初九出生,生肖虎,出生在辽西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村(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镇六合店村),享虚年80岁。父亲的一生是辛苦劳累、努力打拼的一生。父亲坟前附近的杏花今天是父亲节,微信朋友圈都在转父爱如山的段子,让我也更想起了自己刚过世不久的老父亲,借此机会也写写我的父亲,其实近一段时间,

【清明祭】 纪念我的父亲

序:三年前的今天,2017年农历3月14日,我的父亲去世了,当时因为我远在本溪工作,在他去世前没有赶到跟前;三年后的今天,适逢他老人家的三周年祭日,又逢清明祭祖的小假期,但是因为一场新冠疫情,我又放弃了回辽西老家祭拜的打算,仅以此文祭奠我的老父亲!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

2017年正月初八贺80大寿

我的父亲生于1938年正月十五,在他8岁时失去了他的父亲,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4岁,一个还未出生,艰苦的童年没享受到富贵,在那个年代却继承了一个富农的成份,以致于文革期间被揪出来批斗,好几天不能回家。我的父亲上过高小、建国初期当过小队的会计、生产队长,后来因为文革批斗被撸官去职回到小百姓,文革结束,在生产队做了豆腐,又当了几年生产的会计或队长,经手办理了土地下放到户有关工作,再后来又做平头百姓,自已家里做了“豆腐将”。

2017年,父亲去世后不久的父亲节里,我写了一篇《父亲节~纪念我的父亲!》,以此纪念我的父亲,既是怀念,也是总结了一下我的父亲,但是有由于几个孩子中我年龄最小,父母又很少谈及过去,我也是知之甚少,这篇文章后来被《辽东文学》采纳发表,今天我想还是分享一下原文吧,辅之以有关图片或工作或生活记录,权且当作我对父亲再次回忆与思念!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2)

父亲坟前附近的杏花

父亲节~纪念我的父亲!

今天是父亲节,微信朋友圈都在转父爱如山的段子,让我也更想起了自己刚过世不久的老父亲,借此机会也写写我的父亲,其实近一段时间,一直想写写父亲,纪念一下父亲。

2017年4月10日(农历3月14日)早上将近7时,我的父亲停下了生命的脚步,他独自的、悄然地去了,去与青山相伴,也恰逢是杏花盛开的时候,或许老父亲也在追赶着杏花的芬芳。父亲在2008年的夏天意外的患上了脑血栓,失语、右侧肢体有些活动受限,我的父亲以70多岁的年龄,与疾病顽强的抗争了9年的时光,自从父亲患病之后,由于失语、语言表达不清、手又不能写,此后我每次回家探亲与父亲交流的也就少了,现在想想我或许应该多向父亲讲讲我现状。父亲悄然地走了,作为儿女,内心是悲伤的,特别是我自从95年离家上大学后又从军,在外奔波20多年的时间里,回家探亲的时间是很少的,也为未能膝前尽孝而遗憾,父亲走时,我还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单位值班,先天中午大哥打电话说情况不好,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父亲走的很快,自然痛苦也少受了些,也为父亲摆脱了疾病的折磨而欣慰。

我的父亲,王海营,1938年正月初九出生,生肖虎,出生在辽西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村(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镇六合店村),享虚年80岁。父亲的一生是辛苦劳累、努力打拼的一生。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3)

我的父亲有个不幸的童年。

我父亲兄弟三人,爸爸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在我的父亲8岁的时候,爷爷(王荣)就去世了。听母亲偶尔谈起,爷爷38岁那年的春节前,因急病壮年早逝,当时二叔才4岁,老叔还没有出生。奶奶肯定是一个小脚老太太,所以在建国前那个贫穷的年代,8岁的父亲就开始在奶奶的操持下为家庭生计奔波了。我小的时候偶尔听父亲说起过,在父亲10多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独自去几里地之外亲戚家,办理本该由大人出面办理的事情了。我也常常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见到过爷爷、奶奶、也没有见过姥姥、姥爷,更不用提享受隔代人的爱了。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4)

父亲是一个幸运的、有文化的人。

我甚至觉得父亲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个高学历的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古今历史也能耳熟能详。在家里装相片的老镜框里,有一张被母亲拿来做相片衬子用的毕业证书,那上面分明写着父亲的“热河省某高小毕业证书”。在建国前后那段岁月里,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有着高小毕业的学历,我想应该算是一个高学历吧,虽然至今我还不知道高小毕业都要学会什么内容,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农村,父亲那个年龄的人,不会写字、不认得字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说父亲是幸运的人,成为了一个有文化的人。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5)

父亲也是一个承受很多的人。

父亲虽然童年就失去了爷爷的照顾,但是却继承了一个不好的“富农”成份。在建国后开展的阶级斗争中,父亲的家庭被划分为“富农”。以至于后来开展的“十年文革”斗争中,“富农”的成份成为被斗争的对象。现在偶尔谈起来,母亲总是遗憾,文革斗争的岁月里,家里成为被斗争的对象,“英勇”的革命小将不断地来到家里,到处翻找东西,找不到东西就赖在家里,或者是每次斗争活动必到家里,最后奶奶抵不过,告诉他们在屋里的灶炕下挖,结果可想而知,埋藏有两箱的古代钱币被挖出来了,母亲说,每个箱子好像是能装60斤米的木质箱。在那个斗争的年代,挖出的古钱币,被过一下秤就都上交了。现在是古代东西不断增值的年代,我甚至想,那两箱钱币里或许就夹杂着几个价值不菲的,即使都是普通的,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遗憾的是一无所剩。父亲和叔叔们也偶尔提及此事,在爷爷他们那一代,或可能更早一代,是通过辛勤打拼才赚来的,那是他们担着一担挑子,通过走村串巷,沿街叫卖小杂货,一点点积累下的,等生活稍好些的时候,爷爷就英年早逝,又被划了一个富农的成份。我甚至想,我的父亲可能都不知道埋藏有这笔小财富,因为父亲偶尔谈起10多岁的时候还会因为没有米,而独自去几里地之外的亲戚家借米。在那个以“成份论”为纲的年代,自然而然的很多事情都受到了影响,大哥说过,他那时上学、当兵等事都会受到限制。

补充一下,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来到我的本溪小家小住了一段时间,母亲说,父亲在文革期间被”工作队“找去批斗,连续好几天不让回家,家里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母亲那会很担心,但是这些年来,却从没有听父亲提起过这事,既没有讲述被批斗的经过,也没有讲述批斗他的人都对他怎么样,或许在他的心里故意忘却的是仇恨,留下的是感恩!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6)

父亲经手处理生产队大院,生产队大院是建国后农村生产队举办大型活动、集体生产资料存放、知情下乡和文艺青年组织文艺活动的场所,本溪下乡到我们村的知青对这个大院会有印象哦。建国后,80年代前特有产物。

父亲是一个能力突出的人。

父亲8岁丧父,自小历经生活的磨练,又有一定文化底子,也使父亲在村里显得能力突出。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是生产队的队长,那时正好是文革结束的几年,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没有下放之时,作为队长,父亲每天要管理、协调村里二三百人的农耕生产,也要负责村里各项生产资料的管理、分配事宜,没有一个公正公平无私的心,没有一个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做不来的;1983年土地承包下放之时,涉及土地和各项生产资料的分配,更是一个考验本事的差事,但是父亲都能做的稳妥公正。母亲说过,父亲在做生产队的队长之前,即使成份不好,但依然多年担着生产队的会计工作。父亲也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提及自己差一点成为公社的干部:那时建国后,公社(现在称为乡、镇)政府机关干部短缺,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由于父亲有些文化底子,父亲被确定为候选对象,但是后来因为“富农”成份,与干部身份擦肩而过,而老实本份地做了一辈子农民。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7)

1983年,土地由集体经营改为土地下放,变为家庭联产承包制,具有划时代意义。父亲作为生产队长经手主持村里的签订集体协议!

父亲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在生产队时期,父亲一直在队里帮助或负责料理生产队的工作,同时还负责在生产队做豆腐,我和几个附近邻居小孩也能偶尔到那里要口好吃的。土地下放后,父亲就不在作生产队长,而是紧跟着国家政策,回家自己开了一个豆腐房。那个年代,父亲推着一个手推车,上面装着水豆腐,或者是背着一个褡裢,里面装着干豆腐,走村串巷卖豆腐。父亲做的豆腐很好吃,附近的几个村子的人都只认父亲做的豆腐。在我上学的那些年,父亲为了多赚些钱贴补家用,或者说是给我做学费,父亲通常每天早上的两三点钟就会起床磨豆浆做豆腐,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起早 是为了是赶时间,争取在早饭前把豆腐做出来卖,或者有时一天就会做两回豆腐卖。那时电磨还没有,只能大石磨磨豆浆,费时还费力,家里先后养过驴和骡子,每天都是由驴或骡子在堂屋拉磨盘转,每每我还在睡梦中,磨盘转动声和毛驴踩在地上发的响声就会不时传入的我的耳中,也可能午夜的响声激励了我,让我圆梦大学,取得一份期待的工作。而我也很享受,从小喝着、吃着父亲做的豆浆、豆皮和豆腐长大的。直到我大学毕业之后几年,父亲老了,身体吃不消了,才不再做豆腐卖,磨盘也从堂屋拆了,堆放在院角的一侧,留下的是记忆。父亲也能紧跟形势,种过几年经济作物—香瓜;也响应号召,积极栽植过果树,但受市场因素影响,等栽植的山楂树结果时,山楂却便宜的不值钱了。在国家允许荒山可以承包后,父亲率先在村里购买承包了荒山,不辞辛苦,那时每年暑假时就会带领我和姐姐开荒种植。父亲和母亲通过不断打拼,挺过60年代的三年大灾年,熬过十年的文革动荡时期,直至带领我们兄妹四人各自成家立业。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8)

1982年开豆腐房要办理工商执照。现在没听说。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9)

1992年,山林地承包公正书1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0)

1992年,山林地承包公正书2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1)

1992年,山林地承包公正书3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2)

1992年,山林地承包公正书4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3)

1992年,山林地承包公正书5

父亲是一个喜欢交往的人。

父亲喜欢结交朋友,朋友很多,并且还有三个拜把子的兄弟。父亲在走村卖豆腐的过程中,也会经常与朋友饮酒相聚,甚至会聚在一起打打扑克牌,小赌一下,每每半夜或是第二天回家,也免不了母亲一顿唠叨。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4)

桃园三结义,图片源于网上

父亲是一个经常帮助村里乡亲摆事说事的人。

父亲有一颗公正公平的心,又做过生产队长,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所以邻里乡亲有时事情,会经常请父亲帮助调解处理矛盾纠纷,经过父亲协调,双方也往往能够心悦诚服。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5)

1994年,父亲帮村里邻居制定的换房文书协议!

父亲是一个能谈古说今的人。

父亲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特别是各类古典书籍,在我小的时候家里还找到几本繁体字的线装古典书籍,比如“三侠五义”等,母亲也提及过,原来家中的古典书籍很多,只是由于文革时期,家里是富农成份,是被斗争的对象,当时把这些书籍都送人了,现在想来非常可惜。父亲那代人读书识字的人少,左邻右舍的邻居都喜欢听父亲读各类古代书籍,比如“杨家将”、“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每天晚饭后,只要有时间父亲就会拿着古书,去邻居家,坐在热炕头、泡壶热茶、抽着老汉烟,就会将古往今来的侠义故事娓娓道来,更确切地说,父亲不是正常读的,而是唱出来的。直到后来电视出现了,从们都改看电视了,我的父亲也不用再给邻居唱书了。我的父亲是具有一定唱功的,我儿时记忆里还保留着一个片段,当时生产大队在春节期间组织戏剧演出,父亲往往穿着剧服担任重要角色,在台上唱上几段。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6)

图片源于网络

父亲也曾经是一个时髦的人。

我的父亲年轻时是一个很帅的人。多年来一直没注意到父亲帅在哪里,但在父亲去世后,我整理父亲的东西时,意外发现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母亲说那是父亲上学时的照片,照片很帅。我儿时的记忆里,也恍惚记得父亲年轻时也是追赶时髦的人,那时父亲经常留着时下流行的分头,然而到了老年以后,父亲就渐渐变为平淡的老人,出于好打理的原由或其他什么原因,父亲的头发也变成了短发,后来直接理为光头了。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7)

父亲是一个淡泊的人。

我的父亲出生于建国前的1938年,生于战火的年代,又幼年丧父,享年80岁,经历了建国前后的动荡年代,也经历了60年代的贫穷时代,以及70年代文革时期,再有改革开放的岁月,经历不可谓不丰富,但是父亲很少提及自己的过往历史和打拼岁月,始终能够淡泊的对待自己的过去,母亲偶尔可能还会提及几句,也使我对父亲的过往知之甚少。只记得父母有一次回忆60年代灾荒岁月时说,当时没有吃的,在一个晚上,村子周边的树皮一人高以下的部分都被村里的乡亲扒下来,用来加工后填肚子了;父亲还说过有一次连续多天没有吃过饱饭,这时恰巧有一次集体出公差干活,得机会有饭吃了,父亲连续喝八大海碗的稀粥,说明当时肚皮里是没有油水的;再有就是,六几年的大灾荒年春节期间,家里主要依靠大白菜充饥。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8)

榆树皮

父亲还是一个重情义的人。

父亲喜交往、重亲情,为人坦荡。我有两个姑姑,但不是父亲的亲妹妹,是父亲的叔伯家的两个妹妹,但是由于那一支没有男丁,两个姑姑每每回娘家也都是投奔父亲来,父亲在亲友有事情时也必倾力而为。也可能感到父亲的为人好,在我还上高中的时候,父亲邻村的一个朋友居然托媒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说媒给我。父亲是特别重视友情、亲情的情义中人。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19)

在杏花盛开的季节,父亲悄然地去与青山相伴。父亲走的安然。他满足了。

2017年6月18日执笔于单位

纪念父亲四周年祭文(清明祭纪念我的父亲)(20)

在父亲的头七圆坟时,我写了一首小诗给父亲,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诗的律法,一并附后!

 圆坟祭

杏花最盛时,昼夜闻芬芳!

松下有神灵,青山常相伴!

2017.4.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