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不能不懂的经济学(带你拨开人情世故的面纱)
每个人不能不懂的经济学(带你拨开人情世故的面纱)你需要拥有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而经济学,就拥有这种能力。如何让自己不被利用,又能行生活之善?正如鬼谷子所说“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现实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容易沦为被人利用的对象,想想人尽皆知的“扶老人事件”,出于善意反被讹。不断出现的各类诈骗新闻,我们这个社会,人们由此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不是不愿行善,而是害怕善意被辜负。
如果说道德代表理想世界,经济学则代表着现实世界。
【道德是如何被利用的?】前几天重温了一遍《笑傲江湖》,一众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全心全意对付邪恶势力。但最大的恶,却是道貌岸然的名门正派的“君子”们。自以为是为正义“殉道”的小人物们,其实只是被利用被洗脑的棋子罢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真真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前期隐藏的极好,有手段,有心机。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公开讲道德,私下用手段,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正如鬼谷子所说“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
现实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容易沦为被人利用的对象,想想人尽皆知的“扶老人事件”,出于善意反被讹。不断出现的各类诈骗新闻,我们这个社会,人们由此变得越来越冷漠。
我们不是不愿行善,而是害怕善意被辜负。
如何让自己不被利用,又能行生活之善?
你需要拥有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而经济学,就拥有这种能力。
【想要看到真实的世界?你需要学点经济学思维】说起经济学思维,我想起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合著的《魔鬼经济学1》。
看到这本书,你可能以为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经济学书籍。其实不是,这本书研究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而是通过经济学思维,分析解刨日常生活中表象背后的行为本质,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真实世界。一本有趣又颠覆你认知的书。
书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美国犯罪率下降是因为女性堕胎合法化。
你是不是大脑中冒出一堆问号,犯罪率下降和允许女性堕胎有什么关系?
我们想想看,什么样的女性会选择堕胎?家庭贫穷抚养不起孩子的,感情破裂的,被男性侮辱的等等。总而言之,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愿意堕胎。
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堕胎,意味着这个女性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孩子生下来面对的家庭教育必然不会好。几十年的研究也表明,出生于不幸家庭的儿童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儿童。
这就是经济学家根据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在经济学家眼里,不考虑道德、人情世故、爱情、生命、文化,只是用经济学方式探索事物背后的事。
我特别喜欢书中一句话:道德代表着在人类心目中,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
拥有经济学思维,你会发现诱因是现代生活的根基,传统观念常常是错的,专家会利用手中信息资源优势谋己私利。
【01.利用信息不对称,并且挑动大众情绪,是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想想前段时间热门新闻,“母亲迷信育儿机构,练习趴睡,致3月大婴儿窒息死亡”。
育儿一直是新手妈妈的一大核心痛点。市面各种育儿方法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育儿专家不断涌现,迷信专家的妈妈们,一不留神惨遭毒手。
“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总希望孩子从婴儿阶段就受到好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而“专家”们,打着“专业”的旗号,吸引无育儿经验为零的妈妈们加入,借助“专业手法”和“科学育儿理念”,帮助婴儿们“解锁”各种技能,从而达到“揠苗助长”和“解放母亲”的目的。
你缺少信息,专家给你信息。信息控制对付了妈妈们的理性 。
而情绪控制,对付着妈妈们的非理性。一想到自己不正确的育儿方法会导致孩子出现缺陷,或者落于人后,妈妈们的焦虑和恐惧就诞生了。“恐惧”一经挑动,成功率最高。
信息不对称是很多生意的来源,警惕挑动你情绪的东西,理性思考。
【02.不看道德,看利益,你会发现很多事一下子清晰明了很多】专家也是人,受利益驱使。因此,任何专家如何待你,取决于其动机如何。
还记得16年被刷屏的“魏则西之死“么,谁的责任?
魏则西发现自己身患滑膜肿瘤后之,在百度上查找医院,结果他找到的是百度推广(竞价排名)中莆田系的广告,到北京武警总队第二医院咨询、调研就医。收20多万医疗费,表示“治疗有效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可保魏则西20年没问题”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结果却导致了魏则西之死。
最后真相大白,一项国外失败的医疗技术,被国内众多三甲医院拿来,由莆田系医疗企业包装,
经百度推广,又有央视背书,最终成为了魏则西之死的成因。
“百度推广”“莆田系”“央视背书”,这些都是“钱”堆出来的信任。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味关注道德,你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03.我们的行为,都是人性驱动】趋利是人的本性。人也是动物,想想动物世界的狼群。为争当头狼,两个具有威慑力的狼会殊死搏斗。这是为了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资源和更好的生活。
利用道德、利用常识、利用情绪、利用资源,都是基于人性的需求。
《隐秘的角落》张东升杀人被发现,朱朝阳问他为什么要杀人,张东升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为了这些东西你会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就是一种人性“害怕失去”,我们的行为都是人性在驱动。行为的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
就像想要给朝阳送一支钢笔的严良和普普,他俩没有钱,严良偷了钢笔,但在最后走出超市的瞬间,选择了帮超市阿姨搬东西,用劳动换取钢笔。
人性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我们都渴望被重视、被鼓励、被夸奖、被理解、被支持、被需要,这是你的刚需,也是别人的刚需。当然,我们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是生存本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驱动人类行为的所有心理动机,最初都源于自己的欲望,只是在追求利益的方式上,会有善恶之别,从而形成可相互转化的善人与恶人。
从社会层面来说,每个人都是善与恶一体的两面,它们相互制约。一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你选择了“善”还是选择了“恶”?
结尾回到开头,为什么比起真小人韦小宝,我们更讨厌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岳不群?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真小人大家一看便知,判断成本很低。而伪君子判断起来就很困难,他们明面上选择了善,暗地选择了恶,你很难以判断谁是伪君子,这样极不利于做决策。
想知道真实?看看利益,看看人性。道德是包裹着人性、制约着人性又被人性利用着的东西。
拥有经济学思维,不被人情世故的表象蒙蔽,会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了份把控。
也希望,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你选择了“善”的方式。
文章由@小唯e原创首发,喜好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