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满足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所有的期许和向往,并且还要做得更好。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勇往直前,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孩子。”对女儿:理查德对世界依旧充满大大的依恋,但是在酒精和泪水冲刷过心灵之后,他决定放开一切,“就算认命,也要活得精彩”。他抛开世俗的理念、道德的枷锁,带领学生追求思想个性的解放,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荡漾激情的邂逅,他不再隐藏自己的情绪,也不再对危险胆怯,当然,他还是能hold住底线,在放飞自我的同时,把握住尺度。在疯狂之后,他留下遗言,对妻子:“你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对手,能称你为妻是我最大的荣幸,因为我的人生如果没有了你,会更加贫瘠,感谢你,无论如何……我爱你。”

如果有一天,你被突然宣布身患绝症,生命仅剩6个月,你会如何度过?

我想,我可能会先大哭一场,可怜自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陨落的悲惨人生,然后一边惶恐不安,一边放飞自我吧。毕竟死亡,真的太恐怖了,如果不在一命呜呼之前好好享受(放纵)一下,也感觉会愧对了自己这虚渺又倔强的小生命。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1)

电影《教授》就给出了这样一个人生课题,只不过主角理查德的命运还要更惨一些,他在准备向家人坦白自己的病情前得知:妻子出轨、女儿出柜。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2)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既定的死亡时,会呈现两种状态:在恐惧和焦虑中郁郁而终;自毁式的彻底放飞,多活一天赚一天。电影中的主角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3)

理查德对世界依旧充满大大的依恋,但是在酒精和泪水冲刷过心灵之后,他决定放开一切,“就算认命,也要活得精彩”。他抛开世俗的理念、道德的枷锁,带领学生追求思想个性的解放,跟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荡漾激情的邂逅,他不再隐藏自己的情绪,也不再对危险胆怯,当然,他还是能hold住底线,在放飞自我的同时,把握住尺度。

在疯狂之后,他留下遗言,对妻子:

“你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对手,能称你为妻是我最大的荣幸,因为我的人生如果没有了你,会更加贫瘠,感谢你,无论如何……我爱你。”

对女儿:

“我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满足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所有的期许和向往,并且还要做得更好。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勇往直前,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孩子。”

理查德给自己的人生画下了一个句点,带有一点点遗憾,也带有一点点骄傲,然后孤独的奔赴死亡。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4)

看完影片,令人不禁对死亡展开思考,似乎浑身充满了正能量,想要正正自己的骨气,重振生命的舵盘。但是,死亡对于你我还是有些距离的,在没有被那般残酷夺命追跑的情况下,改变,谈何容易。

改变,来源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怀揣梦想,哪怕是白日梦,心中都多多少少对现实世界存有不同程度的不满,即便浑浑噩噩过活的人,那份淡定,也是建立在毫无死亡威胁之下的。

倘若给我们的生命加上明确的期限,相信人们会活的更积极。

就像影视剧中那些突然得了绝症,然后就此奋发努力活出真我的角色们,他们有的放纵,有的积极,但无一另外的与之前有了较大改变。这份改变,其实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

恐惧死亡,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怕死的都是胆小鬼,“真爷们”才不会惧怕死亡呢。其实不然,恐惧死亡不但不可耻,反而有些益处。

进化心理学家指出,原始人类在遇到危险事物的时候,会产生恐惧情绪,而这种情绪的产生是为了保护其免受伤害,对生存起着适应性作用。例如,我们害怕毒蛇,害怕悬崖,害怕一切可能威胁到我们生命的事物。这种“恐惧”情绪,能够帮助我们避开危险。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5)

同理,人类对于未知,会天性的产生恐惧。死亡,就是人类最深的未知。倘若一个人不惧怕死亡,便会很容易做一些危险的事,让自己身处险境。比如网友们喜闻乐道的战斗民族的事件:饲养猛兽啦,赤手空拳的与猛兽战斗啦,从很高的地方爬上爬下啦,在冬季的室外光着身子举杯party啦等等。这些行为,相信屏幕外的你我都不敢,毕竟怕死啊。也因此,我们可以更加安全的生存下来。

对未完成事件的留恋

死亡纵然令人生畏,然而人们偶然间的积极行为或突然间的性情大变,很多时候并非恐惧死亡,或被打了鸡血,而是有着其他缘由。有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仔细想一想,你和我,其实每一个人都容易对一些想要得到、却没能够得到的人或物,存在不同程度的留恋,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是对“未完成事件”的留恋心理。

还记得2006年被媒体大肆报道的“马德峰老人寻找初恋”事件吗?一个八旬老人,在阔别了47年之后,依旧要寻找当初那个被迫无奈分开的初恋女友,不少围观群众被这份“痴情”感动。其实,这份情,并非是“痴”,而是身体里有个未完成事件吊在那,心痒了。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6)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真实的展示了“未完成事件”如何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白纸上画一段一段的圆弧,然后观察经过白纸的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实验发现,一般而言经过白纸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笔补上线段,让圆弧成为一个完整的圆。甚至,更令人惊奇的是:大猩猩也有这样的癖好。并且,小孩子或者大猩猩都会尽力使自己画的线段平滑,使完成的图形与原先的弧一样平滑。

我们对情感的需要也是如此,人类天生就有将事情做完,让需求得到完全满足的“强迫”渴望。我们总是在不断追求需要的满足,一旦满足了最迫切的需求,已满足的需求就会后退让位给下一个需求。但现实世界可没有理想世界那么完美,有着诸多制约,我们大多数的需求无法及时满足,因此它们就卡在那里,无法后退。无法满足的需求,将一直牵引着我们心灵的注意。

同时,未完成事件除了会带来深深的留恋外,也会带来沉重的压抑感。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并且没有其他排解方式,那么在将来就很容易爆发。最常见的现象是,小时候我们所产生的但不能实现的愿望,会在长大后表达出来。即便这些愿望并不合理,但是依旧有股强大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去尝试实现它。例如,一个长期被严格控制游戏时间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老老实实墨守父母的规章制度,但是在上了大学后却疯狂沉迷游戏不可自拔,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这就如同一些人在成年后才出现叛逆,或者对某些事情莫名执着的原因,他们有太多的意志被压抑,他们太想实现心中那未被实现的愿望了。一旦环境允许,就可能变成一匹脱了缰的马儿,放肆起来。

成为自己

我们的意志,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道德的阻碍,社会趋势的阻碍,大众认同的阻碍......例如,大众流行瘦为美,女孩们于是压抑自己热爱美食的意志,疯狂节食减肥;而男人们压抑自己对丰满女性天然的性吸引意志,而转身去选择大家都认同的瘦女人。我们总是在成为一个与大家相似的人,而不是一个按照真实自我意志而活的人。也因此,我们在面临人生中的诸多选择时,会疑惑,难以笃定。

生死的巨大抉择,毕竟是少数,普普通通生存在小世界中的我们,在没有夺命的轰炸下,想要改变现状的不如意,活出真我,就需要先成为自己。

电影《教授》中的理查德,面对绝症,他性情的转变,是出自对死亡的恐惧,出自对未完成事件的留恋,更是出自对成为自己的渴望。

生命哲学与临终思考(教授告诉你死前怎么活最爽)(7)

但是成为自己,可不是肆意放纵。你看理查德,虽然变得有些随心滥情,但关键时刻,面对女学生的邀请,他拒绝了。这个拒绝,不是出自道德的约束,而是出自理查德自己意志的决定,因为没有底线的放纵,可不是一个理想的自己,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结局。

如何成为自己?
  •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负面情绪。

如果你越想要追求完美,越会焦虑自己不够好;越觉得不够好,就越难达到完美。于是陷入死循环,继而无法面对自己不完美的真相,否定自己。因此,你要学着接纳它们,学着与不完美和错误共存,活在当下。

  • 脱离坏的关系,建立好的关系。

我们最初的自我认知,来源与父母的关系,而后是亲人、伴侣、亲子、职场等关系。假如你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它会给你带来极大的疗愈功能,让你看见自己是谁,看见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在关系中体验到爱、体验到接纳,帮助你成为自己。而坏的关系,则会令你忘记自己是谁,并逐渐相信他人眼中不堪的自己,于是越来越向那个不堪的假自己靠拢。因此,脱离坏的关系,建立好的关系,很有必要。

  • 看向未来,才能主宰命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大需求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罗杰斯的“成为你自己”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过往的选择已成既定,我们则需要把眼光看向未来。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也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过程。当你改掉看向过去的习惯,而是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你必将发展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文/梨堂 燕园心理团队


你害怕死亡吗?

假如生命即将终结,你会如何度过?

▷私信我,获取9.9元专属你的心理测评

婚姻心理咨询中心_婚姻情感心理咨询_北京婚姻情感心理咨询-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