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人判断成就导向很强(心里藏了多少欲言又止)
房树人判断成就导向很强(心里藏了多少欲言又止)通常来说,在房树人测试中每个人的房子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些画者会把房子很明确的画出“家”的感觉,有个小院儿、飘着炊烟什么的,让人觉得很温暖;有的会画成公寓楼,便会让人有隔阂的感受,一格格的“鸽子笼”和“家”没有关系,不过是一栋建筑而已。在这幅画中,我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标注了不少文字,想来这位男生似乎非常“担心”自己表达的画面别人看不懂,做了很细心的标注。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画画时是不会在画面上做文字注解的,因为“画”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流动,表达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情感;而“文字”则更多的是我们意识层的表达。可以说这位20岁的男生,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时时处处总是“被自己打断”,让自己浮回到意识层面来。就像在唱歌时如果总是停下来关注发音准不准,音乐的节奏就会被打破,我们便不能享受歌唱的酣畅淋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问答主持人飞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儿童心理治疗师/HTP测评分析师张涵诗【房
写在前面:
将第一期征集的“房树人”交到飞飞手里,过去已半月有余。说真的,做了这个活动,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分析房树人是一个技术活,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技术活。感谢飞飞老师,也感谢将“房树人”交到白熊君手中的你,希望能从这幅画面的解读中,见到我们自己的心。
另外,这幅画的主人,在看了这篇分析后,欢迎在后台勾搭白熊君,说说你的感受。
▌本文作者:飞飞
问答主持人
飞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儿童心理治疗师/HTP测评分析师张涵诗【房树人投射技术】进阶督导组成员,对于研究和传播HTP投射技术有着浓厚兴趣。敏感而宽厚,温柔而坚定的陪你读画阅人。
这幅画来自壹心理的第一批读者来画,画者是一位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一年级学生。
在这幅画中,我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标注了不少文字,想来这位男生似乎非常“担心”自己表达的画面别人看不懂,做了很细心的标注。大多数时候,我们在画画时是不会在画面上做文字注解的,因为“画”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流动,表达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情感;而“文字”则更多的是我们意识层的表达。可以说这位20岁的男生,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时时处处总是“被自己打断”,让自己浮回到意识层面来。就像在唱歌时如果总是停下来关注发音准不准,音乐的节奏就会被打破,我们便不能享受歌唱的酣畅淋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常来说,在房树人测试中每个人的房子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些画者会把房子很明确的画出“家”的感觉,有个小院儿、飘着炊烟什么的,让人觉得很温暖;有的会画成公寓楼,便会让人有隔阂的感受,一格格的“鸽子笼”和“家”没有关系,不过是一栋建筑而已。
而我们这位男生画面中的房子,画得四四方方像个盒子,就更没有“家”的温馨感了。树的部分也同样如此,我们说画树如画人,因为树的特征与人格特征相“呼应”:树干是以往几十年的成长、是输送“养料”的部分,而树冠是当下正活跃着的、制造“养料”的部分(光合作用)。
这幅图的画面中干脆把“活跃”的树冠放到了我们看不见的纸张边缘以外。而人物的表达则直接给了我们一个背影,这些部分都直接导致画面缺乏活力、缺乏情感的表达,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精神分析中一个常见的概念——“情感隔离”。
有很多人对于“情感隔离”的理解是整个人随时随地都无法呈现自己的情感,所以一谈到“情感隔离”就会把它当成一张可怕的标签来贴到来访者或自己的身上。其实“情感隔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不去直接面对伤害或痛苦,避免与自己的真实情感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由此引起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使自己感觉“发生的这一切与我无关”,因此可以冷静理智地来应对了。
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即表面上可以不掺杂情感成分地去面对这个问题,也是对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比如医生在手术台上操作时,就需要必要的“情感隔离”。如若不然,我们可以想象那手可要抖成啥样了。这也正是医者难自医,也难于给至亲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整个过程并不是我们主动的有意识的去完成的,而是我们的潜意识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产生的自动防御,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自知的。
正因为是不自知的,由于早年和父母的关系,“情感隔离”往往会影响到我们长大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例如我们常常会用到的两个古时候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词语: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讲的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相敬如宾”也是类似的故事,那么我们在这些故事里感受到更多的是“爱”还是“礼”呢?相比较“郎情妾意”这个词来说,“举案齐眉”与“相敬如宾”所呈现的就是“情感隔离”的状态,因为它们更多的强调了礼仪,而这“礼仪”阻隔了我们对爱人表达亲密的情感。
当然“情感隔离”因为是防御机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我们免受心灵的煎熬,所以比如在葬礼上的一道道程序和仪式,就是用来隔离情感,起到“哀伤疗愈”作用的。这一道道仪式让我们能够慢慢的接受我们的亲人已经离我们而去这个事实,而不至于过于悲伤,以至于让情感冲破理智而失控。
因为“情感隔离”往往不被人在意识上清晰的感受到,所以我在提笔写这篇文章前曾犹豫不决,而当我看到画上那张圆圆的笑脸时,我的笔尖终于落下。此时,我联想到了一个童话人物:彼得·潘。
小飞侠这个童话故事来得就很奇妙,因为如果彼得·潘没有去人间邀请玩伴,或是被邀请的姐弟俩留在了梦幻岛,我们就没有人能够听到这个故事了。这与画面中那引起我注意的圆圆的笑脸相呼应。我们看到男生画了一个背影给我们,那么原意是不想让观众看到“我”的表情的(表情当然是用来展示情绪、情感的)。
然而他又在人物旁边画了一个“正脸”,还专门画了一个箭头来“指明”,表现出微微的笑意来强调情感的表达;房子的部分亦是如此,虽然画得四四方方的像个盒子来减弱情感的表达,而在大窗户里,却用虚线特意画出了一张床来强调情感(柔软、温暖、舒适、放松……等等一系列可以表达情感的词汇是与床有关的联想);就像彼得·潘来到温蒂和她弟弟的大大落地窗前,向他们发出去梦幻岛的邀请一样,我被画面中这两处“欲言又止终究言”的迷人邀请引领着来到了小飞侠的故事里。
故事里的温蒂和弟弟住在同一间卧室里,那里有一扇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户,而不似我们的大一男生,画中那两扇极小的窗户,被大窗户压得透不过气来,即使是家门也不如父母卧室的窗户大,可以说父母尤其是母亲,在我们这位大一男生的心中估计占据着非常大的影响力(为什么强调是“母亲”呢,这同样来源于床的象征意义),这种占据会压抑我们本身的很多情感的表达。
温蒂和弟弟一起欣然跟着彼得·潘去了梦幻岛,因为据说梦幻岛无忧又无虑,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抗这样的诱惑。可是温蒂和弟弟后来为什么要回到人间呢?因为“梦幻岛”的原名是“Neverland”,它就像画中那棵高大到看不见树冠的树的冠一样,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中(房树人投射分析中,“上部”即代表幻想层面的东西)。梦幻岛的孩子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因为他们没有脱离幻想,在现实中自由、酣畅地去表达“爱”!
什么是真正的“爱”呢?真正的“爱”源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她不因你的外表、物质、才能而改变,她是一扇永远打开的窗户,静静地等待温蒂和弟弟们的归来。永远无法长大的小飞侠固然可以拥有无尽的苍穹,却唯独缺少一扇可以回归的窗户。彼得·潘是孤独的,即使有小仙子的陪伴……
让我感到些许欣慰的是,男生画的树虽然被截去了树冠,我们看不到树冠的状态,但树干上却有树皮的纹理表达,这是“追求成熟”的表现,让我感受到男生想要成长的动力,想要离开“梦幻岛”的动力。那么在生平第一次离开父母去上大学的时候,或许会是一个成长的契机。
去更多的了解自己吧!慢慢的把那些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未知的情感,化为助力成长的珍宝。因为我们不是彼得·潘,我们终究都会长大,去感受和拥有真实的自由和真正的“爱”!
想提问?
1、关注“心灵治愈课”,不用划回去,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就行。
2、将问题发到后台。
就这么简单,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