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大家都是平凡无奇的普通人,你我皆然。没有谁能够百毒不侵、超然事外,也没有神功秘技或者神医神药。包括各路名人、名医,在疫情面前也一样脆弱。网上的各种“爽文”经久不衰,因为叱咤风云、笑傲苍生的英雄故事,触动了大家内心深处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幻。此外,还有另一种普遍的幻想,就是对“救世英雄”的渴望。神功、偏方、黑科技、养生秘诀,以及各种奇人、大师,都层出不穷,受到狂热追捧。这场瘟疫,对所有人都是一场灾难,也将各路“牛人”纷纷打回原形。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这是李宗盛的名曲《凡人歌》的开头几句,平实无华,句句都是普通人的日常写照。

这也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那么甘心,却又很难改变的残酷现实:

终日奔忙,为了普普通通的小日子而竭尽全力,青春岁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逝,直到渐渐老去,然后“身与名俱灭”、“与草木同朽”……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1)

网上的各种“爽文”经久不衰,因为叱咤风云、笑傲苍生的英雄故事,触动了大家内心深处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幻。

此外,还有另一种普遍的幻想,就是对“救世英雄”的渴望。神功、偏方、黑科技、养生秘诀,以及各种奇人、大师,都层出不穷,受到狂热追捧。

这场瘟疫,对所有人都是一场灾难,也将各路“牛人”纷纷打回原形。

没有谁能够百毒不侵、超然事外,也没有神功秘技或者神医神药。包括各路名人、名医,在疫情面前也一样脆弱。

大家都是平凡无奇的普通人,你我皆然。

有这样一本书,真实记录了其中170多位普通人的生活和梦想,不加入作者任何主观评论,全部是真实的、客观的记录。

这本书的书名,叫《我只想成为英雄背后的普通人》

1、平凡者的光辉

《我只想成为英雄背后的普通人》,作者嘉倩,是个生于1989年的记者、作家。她本人也很普通。

这是一本没有英雄和传奇,专属于普通人的群像特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截面侧影。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2)

书中,有的人大学毕业,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边彷徨着,探索着,一边享受着和朋友聚餐看电影之类的小确幸。

有人渴望离开东北的老家,到南方开个别具特色的咖啡馆。

有人做了几年上班族,感到太累了,便辞职去爬山,去打坐。他说:我过去透支的很多健康,如今觉得好多了。

有人在山东高考,毕业后选择去青藏高原工作,有“高原补贴”和各种优渥待遇,但也忍受着地广人稀的寂寞,尤其是高原反应。一位老乡给他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这个细节,令他念念不忘。

疫情中的众多“逆行者”,也大都和嘉倩笔下的普通人,是一样的。

“我的经历没啥好说,就一个农村人,毕业后在上海的医院工作。医生脾气没一个好的,为了不同的医疗方案经常吵起来……我也知道健身好,但下了班我经常累得葛优瘫,办过健身卡但没用几次。平时不想看烧脑剧,爱看不费脑子的《芈月传》……”

这是张文宏的名言,虽然名满天下,但老张也并不认为自己是“英雄”。

这场抗疫战争中的仁人志士,无论医生、护士还是工友、志愿者,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风云人物。

每个人都很普通。很多人还会经常感到无能为力,太多病患都终究未能挽救成功,还有难以照顾好的家人,疫情期间难以回天的百业凋敝、生存压力……

但是,每一个参与抗击疫情的普通人,都无愧于天地良心,都是无可争议的大写的人。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3)

疫情结束后,支援武汉的医生们受到当地父老的夹道欢送,如同凯旋的英雄。但一位医生道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我受之有愧,因为我只是尽了医生的职责而已。还有很多同样在疫区工作的人,比如清洁工大妈,没有厚厚的防护服,活动范围却在重病感染区,累了就蹲在医院角落睡觉……这些人承担的风险与我们医生更高,因为他们没有自我防护的专业知识。”

“如今,那些清洁工们,那些无偿接送我们上下班、为我们免费提供食宿的志愿者们,那些白天黑夜忙着搬运尸体的工人,他们回家了吗?归途又是怎样的景象?有个清洁工大妈,连当初承诺的工钱,都被黑掉一大半……”

这是一个普通人,对另一些普通人的良心话。

几多心酸,几多感喟。

无论如何,这些平凡无奇但又发热发光的足迹,不该被遗忘……

2、平凡而璀璨的梦想

除了极少数真正自暴自弃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有各种“超越当下,变得更好”的愿景期待,这就是梦想。

嘉倩书中记录的170位普通人,有人渴望把书法练得更好些,有人渴望自己动手组装一辆摩托车。

还有人表示,我不得不暂时放弃梦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以求有更多时间陪伴年老多病的父母……

一位护士说:

“这一行很累,我的能量都被掏空了。关于梦想嘛,我最近正在攒钱,过些日子想去香港,看一场陈奕迅的演唱会,调节下心情,然后继续三班倒地工作,想要看着病人纷纷康复。”

嘉倩的这本书,出版于疫情爆发之前。

而这场新冠肺炎瘟疫,打乱、打碎了众多普通人的生活。

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3300名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中不幸被感染,超过20人以身殉职——除了像李文亮医生那样死于新冠肺炎的,还有人死于过劳。

这个怵目惊心的数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4)

疫区的环卫工、保洁工、运输工,以及为此提供各种支持的人们,他们的苦劳、病痛,乃至因此而离开人世,其中的太多都鲜为人知。

他们带着五花八门却未能实现的梦想,匆匆离去,却把更多的希望,留给了人间。

而那些百战归来的英雄,此后的生活,也大都依然很平凡。

很多在疫情期间参加建设的工人,在领到一天数百元的补助时,便喜上眉梢,连声道谢。他们在远方的故乡,还有着为学杂费而发愁的子女,还有着年迈体衰、留守于故乡的双亲……

平凡者每一天都在努力活着,珍藏着内心的小小梦想,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呵护着其他人的梦想。

因其脆弱,更值得珍惜。

因其平凡,而更为璀璨。

3、我心永恒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

其中感人至深的一幕,是当这艘巨轮遇难,救生艇不足以承载船上所有人时,很多出身高贵、身家富有、拥有无限前途的人,都自愿将生还的希望,留给妇女、儿童和各种弱势者。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5)

他们还没有做成什么事业,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便带着未能实现的梦想,和平凡者的身份,永远长眠于深海。

而那些因此而获救的人,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爱心见证。

正如为抗击疫情而付出的众多平凡人,见证了这场瘟疫,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控制。

在嘉倩的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些医学从业人员。

“我的青春是在自习室度过的,学医非常苦、累。”一位医学博士,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

他还说,当他回到老家的村里,一些街坊四邻、父老乡亲找他看病,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也大都不是什么大病,但他每次诊断,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出现失误。

另一位24岁的济南女医生,在外科手术中担任主刀医师的副手。

“即使瞬间大量的血液流出来,我也很镇定,早就没有了任何恐惧。一连六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打下手……”这是她的日常工作。

她和嘉倩约在医院门口,吃饭、访谈。摘掉口罩脱下白大褂的她,是个长发披肩的女孩,爱打扮,爱喝珍珠奶茶。

疫情中,当初接受嘉倩采访、被写进书中的医生和护士们,或许也在用各自的方式,为抗击这场瘟疫而奋战,百战归来,依然平凡。

皆为凡人(你我皆凡人)(6)

我们只有祝福他们:平安、健康,过好各自的小日子。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成为英雄、守护世界的梦想。而长大后,大部分人都注定平凡。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4月初全国各地逐渐恢复正常,这是一段必将被载入史册的日子,是一首回肠荡气的英雄史诗,更是一曲属于普通人的《凡人歌》。

当火神山、雷神山在寒冬二月里,短短几日便拔地而起时;

当快递小哥带着厚厚的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将生活物资精准地送到各个小区门口时;

当身着防护服的环卫工,和街道工作人员,每天都将电梯间和门把手消毒好几遍,或者将饭菜送到隔离者的家门口时;

当确诊的患者,忍着病痛,写下“如果死去就把遗体捐献出来”之时,或者,当病愈的患者拖着依然羸弱的身躯,毅然将自己可能带有病毒抗体的热血捐献出来的时候;

还有众多医护人员,同家人挥手道别,逆行到弥漫着烈性病毒的疫区病房时……

也许,很多人都已淡忘了,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本分。

但是,这也正如席琳·迪翁演唱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高潮部分的歌词:

Near far/Wherever you are

无论你在附近还是远方

I believe/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我坚信,真情地久天长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

当你再次出门远行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我依然对你饱含深情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此心永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