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语文课本经典故事(八零后的记忆你知道)
八零后语文课本经典故事(八零后的记忆你知道)放着好好的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不用,却选一篇臆想的外国人发明坦克的故事,来讲所谓的“矛和盾的集合”,然后得出一个所谓的道理。真不明白编写教材的人是怎么想的。以前的课文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矛盾,简单明了。而现在的课文感觉驴唇不对马嘴,且不说整篇课文的故事都是作者臆想出来的,前后根本就不统一。难道坦克就不存在矛盾了吗?回避了“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这个问题。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矛和盾的集合自相矛盾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以前语文教材里的“自相矛盾”这篇课文,可是如今已经消失了改头换面成了另一篇文章“矛和盾的集合”。
实在不懂为什么有人要将它换掉,本来挺好的一则寓言故事,换成了现在的课文,漏洞百出。
自相矛盾
原来的课文里面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矛和盾的集合
自相矛盾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以前的课文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矛盾,简单明了。而现在的课文感觉驴唇不对马嘴,且不说整篇课文的故事都是作者臆想出来的,前后根本就不统一。难道坦克就不存在矛盾了吗?回避了“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这个问题。
放着好好的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不用,却选一篇臆想的外国人发明坦克的故事,来讲所谓的“矛和盾的集合”,然后得出一个所谓的道理。真不明白编写教材的人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