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这是一场因夫妻分居而引起的蝴蝶效应,在光影交错的世界里,剥离了艺术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成年人普泛化的三重生存困境。2011年,它打败了耗资 6 亿的张艺谋大片《金陵十三钗》斩获第 84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很轻的电影和很重的人生”。这是我看完电影《一次别离》后最大的感受。所谓很轻的电影,其一体现在制作成本上,这部电影仅投入30万美元,其二体现在用朴实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伊朗社会的多棱镜,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困境。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

作者:蓝歌

原创作品,且看且珍惜


“很轻的电影和很重的人生”。

这是我看完电影《一次别离》后最大的感受。

所谓很轻的电影,其一体现在制作成本上,这部电影仅投入30万美元,其二体现在用朴实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伊朗社会的多棱镜,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困境。

2011年,它打败了耗资 6 亿的张艺谋大片《金陵十三钗》斩获第 84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这是一场因夫妻分居而引起的蝴蝶效应,在光影交错的世界里,剥离了艺术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成年人普泛化的三重生存困境。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2)

纳德与西敏:婚姻中精神困境

《一次别离》在获得第 61 届柏林电影节获金熊奖后,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接受记者采访说道:

“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过海外发行的事。我很开心在柏林的观众反应很不错。

可能因为电影讲的是一对夫妻吧,结婚和家庭关系是全世界男女都看重的事。在它面前,任何地理、语言和文化差异都可忽略不计。”

抛开社会文化,地域条件不讲,每一对夫妻在婚姻生活中都会陷入大小不一的困境。

影片中纳德和西敏是一对夫妻,两人结婚已有14年,有一个读6年级的女儿。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3)

电影开头,西敏和纳德因为在移民问题上达不到共识而去法庭离婚,西敏认为只有出国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纳德不愿意,一是对故土的眷恋,二是不愿意离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

法官最终判决是西敏提出的离婚理由不成立,无奈之下,西敏只好与丈夫分居。

看似一场平静的分居,实则是整部影片高潮的开始。

因为西敏离家出走,纳德不得不找保姆瑞茨来照顾痴呆父亲,而保姆的到来,却引发了一系列生活矛盾。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4)

有一天,保姆私自将纳德父亲绑在床头,被提前下班回来的纳德撞见,看到父亲双手被绑在床头,奄奄一息的样子,他怒火中烧。

他和瑞茨理论,错手将她推下阶梯,致其流产,纳德被起诉杀人罪。

妻子西敏变卖房产将丈夫保释出来,然而纳德连一句“你辛苦了”也没有说,仿佛这一切都是西敏的自作多情。

后来,瑞茨丈夫不甘纳德无罪释放,到学校找上庭作证的家庭教师理论,甚至影响到了西敏女儿特美的人身安全。

西敏为了保护女儿,想通过给钱私了的方式,而纳德却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半点低头的意愿都没有,甚至痛斥西敏:“你一遇到什么事情,要么就是躲避,,要么就是妥协,你从没有想到迎上去解决它”!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5)

实际上,不管是西敏还是纳德,他们的处事方式都没有错,只是三观不一致罢了,然而没有人愿意妥协于对方的做法。

作为丈夫,纳德或许从来就不懂得包容与理解妻子,作为妻子,西敏处理问题颇为感性,她从始至终最关心的只有女儿的学习和健康。

夫妻两的婚姻矛盾相当尖锐,却从来都没有对彼此袒露过心声。

西敏离家出走时,纳德全程一脸冷漠,连一句:“你不要走好不好”都不舍得说,在他的内心深处,一个男人的尊严远比自己妻子要重要。

西敏提出离婚时,纳德一句:“不要离婚”这样的话,都没有说过,在西敏心里头想要的或许根本不是离婚或者移民,而是丈夫对她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婚姻生活极为重要,只不过都被纳德的固执扼杀了。

而纳德内心的痛苦与脆弱也从未对西敏袒露过,他在帮父亲洗澡时,开大水声,伏在父亲的肩膀上痛哭起来,可见他的压力和脆弱,可他自始至终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6)

婚姻中,怕的不是吵架,而是有话不说。

纳德以为西敏不会走,西敏以为纳德会留,结果两个人都没有说出口,导致两人最终走向离婚的结局。

《婚姻心理学》一书指出:女人思考问题偏感性,而男人则偏理性。

然而大多数夫妻在沟通时,往往被情绪牵着走,从讨论事实升级到爱与不爱的问题。

纳德和西敏婚姻的破碎,不是因为没有感情,而是大家都对自己的想法缄口不一。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7)

纳德与父亲:家庭中道德困境

影片中的纳德是个十分孝顺的儿子,在照顾痴呆父亲这件事上,他任劳任怨,尽心尽力。

然而,父亲的存在,也给他造成一定的家庭压力,这一份爱与压力,让他在法庭上选择了撒谎。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8)

法官问纳德:“你知不知道她怀孕了?”

纳德坚决否认,但实际上就在瑞茨与家庭教师谈话时,他就知道瑞茨已经有了4个月的身孕。

然而,迫于家庭压力,纳德选择了撒谎,因为一旦承认自己知道瑞茨怀孕的事实,他面临的将是1到3年的牢狱之灾,而他一旦坐牢,痴呆父亲和女儿将没人照顾。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9)

这坚定地谎言背后,不仅仅是纳德为自己洗脱罪行,也是源于他对父亲与女儿的牵挂。

现实的残忍就在于,不管纳德怎么选,都是错的,选择了承认事实,就意味着痴呆父亲和女儿将无人照顾,选择撒谎,就到备受精神折磨和道德谴责。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0)

休谟曾在《人性论》中指出, “我们承认人们有某种程度的自私;因为我们知道,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并且是我们的组织和结构中所固有的。”

纳德是自私的,但他也应该被原谅的。

尽管他撒了慌,可仍对人有悲悯之心,再瑞茨丈夫大闹法庭即将被关押时,他主动恳求法官手下留情,放过他们。

纳德的谎言,虽有批判之意,但这谎言的背后,是“为他者”的高贵人性,也是影片打动我的地方。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1)

瑞茨与丈夫:生存中压力困境

影片中的纳德一家是伊朗精英阶层的代表,他在银行上班,是一份体面且高薪的工作,妻子西敏出身书香门第,是个英语老师。

与纳德一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保姆瑞茨一家。

瑞茨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作为伊朗社会底层一员,她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瑞茨丈夫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自从失业后,整个情绪断崖式崩溃,还因为欠了一屁股债,搞得上个月天天在坐牢。

丈夫不给力,瑞茨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生计,她瞒着丈夫去给纳德一家当保姆,照顾纳德痴呆的父亲。

每天早上五点,她就得带着孕体和小女儿坐公交去上班。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2)

电影里,她每次出现的画面不是皱着眉头,就是双眼饱含无奈,这是多年来贫瘠生活衍生的疲态。

她的无力感在和纳德对簿公堂时,展露得一览无遗。

在法庭上,纳德指控她绑架自己父亲,她无可辩解,作为底层人物,她没有人,也没有资金把自己保释出去。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3)

然而纳德在为自己辩解时,逻辑缜密,思维敏捷,巧舌如簧,他一步步为自己开头,并成功让法官相信自己是无辜的。

毫无反驳之力的瑞茨,即便丈夫替她辩解,最终也只以愤怒和怒吼而结束了。

瑞茨丈夫重复说到:“这个男人害死了我的孩子。”然而,法庭讲究证据,他们无力无资金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4)

最后,瑞茨的丈夫悲愤地说道:“我没有他那么能说会道,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我给人打了十年工,却被无故的辞退,我曾经希望法律能给我公正,但打了一年的官司,法官只留给我一句:回家等着吧。我不能允许这样的事,再发生第二次。”

从这场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阶层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教育上,纳德严谨的思维逻辑背后是完整且高阶的教育系统支撑着。

有没有受过教育,以及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在这场法庭之战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作为底层人士的瑞茨一家,显然在这里战败了。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5)

后来两家人决定和解,但纳德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赔偿金我可以当面付清,但在这之前,我要亲眼看着瑞茨手按古兰经发誓,她的流产是我造成的。”

而瑞茨却不敢了,因为在摔下楼梯的前一天,她被车撞了,腹中胎儿已没了动静。

显然,她知道造成自己流产的原因,并不是纳德失手推下楼。

一边是内心信仰,一边是家庭困境,选择了背弃信仰,就意味一辈子将要受到诅咒,可能殃及一家人,选择了恪守教规,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何时才能缓解?

这种选择的难度,不亚于生与死。

但最终,瑞茨还是选择了说出真相,对于她来说内心安宁比解决生活困境更为重要,甚至作为底层人士,这是她唯一的选择,因为无所倚仗,只能寄托于信奉的教义。

生存困境,让他们失去了更多的选择性,与其撒谎得来一笔赔偿金,从此过上心神不宁的日子,还不如坚守内心净土。

曾记得艾略特的《荒原》里说到:“失去信仰的世界就是一个荒原、死亡般的世界;现代人只能是头脑里塞满了稻草的“空心人”。”

道义,是制约了他们的选择。

实际上瑞茨所面临的处境,全世界的人都在经历,在面对利益与道义时,有的人选择了道义,坚守刻在骨子里的善良,有的人选择了利益,一辈子活在了道德谴责中。

一切的碰撞与矛盾,熟悉又扎心,难能可贵的是,瑞茨即便被生活扼住了喉咙,仍能悬崖勒马,保全了内心的纯净与善良。

正如知名导演黑泽明的 《罗生门》里说到: “人世间确实存在着自私自利、泯灭人性的严酷现实。但是,与之相对的,人道主义也是永恒的,人终究是可以相信的。”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6)

电影《一次别离》故事简单,情节平淡,却意犹未尽。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通过描述伊朗平凡家庭生活的故事,揭示了当代人遇到的生活困境:道德与利益的博弈,谎言与人性的抗衡,精英与平民的差距,信仰与利益的碰撞……

这一切,不仅仅是伊朗人民要面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地区都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身处洪流社会,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真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困境。

但愿我们都能拥有一颗铿锵有力的灵魂,它韧如蒲苇,坚如磐石,才能不惧岁月风雨,不恐风霜刀剑。

婚姻矛盾豆瓣评分(豆瓣8.7一次别离)(17)

作者:蓝歌,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PS:请尊重每一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