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打碎眼镜赔偿吗(打碎镜子被要求赔2000元)
孩子在学校打碎眼镜赔偿吗(打碎镜子被要求赔2000元)妈妈:“那怎么行,一起。”孩子用手臂把妈妈拨拉开,很生气地说:“你自己去弄!”妈妈:“你看怎么办?要赔偿的,用你零花钱估计还不够。”这时,店里走来另一个人:“别吓着孩子,你们先坐着,我们问问看这镜子多少钱?”妈妈没理会,又对刚坐下的儿子说:“弄碎了镜子,怎么不告诉我?走,过去处理吧。”
昨天,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了发生在自家的一个小故事。
她带着儿子和他的好朋友去理发,结果在等待时因为孩子们扔飞镖玩,无意中把老板家的镜子边缘打破了,老板发现后找到她要求赔偿2000元,她和儿子之间有了下面的对话:
妈妈:“那镜子破了,是你弄的?”
儿子:“是。”
妈妈:“你看怎么办?要赔偿的,用你零花钱估计还不够。”
这时,店里走来另一个人:“别吓着孩子,你们先坐着,我们问问看这镜子多少钱?”
妈妈没理会,又对刚坐下的儿子说:“弄碎了镜子,怎么不告诉我?走,过去处理吧。”
孩子用手臂把妈妈拨拉开,很生气地说:“你自己去弄!”
妈妈:“那怎么行,一起。”
儿子:“你去!我不去!”
妈妈刚想说什么,发现孩子在抹眼泪:“你哭什么呀,哭解决不了题。”
后来经过和老板协商,给他交了一千元钱押金,让他们自行修理后再结算,就带着情绪有些低落的儿子回了家。
短短的对话,看出有问题吗?
在我看来,妈妈看似是在很理智的解决问题,实际上,情绪已经起到了主导作用,控制了她说话的语气和微表情,这些对于做错事的孩子来说,第一时间都能敏感地捕捉到,所以孩子哭了,因为害怕和妈妈的不理解。而妈妈呢?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左右了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在他心里留下印记。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当孩子出现轻微的情绪变化时,父母都会觉察到,并对其作出回应。
也就是说,家长还没等到孩子情绪激化,就已经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注。这会让孩子逐渐明白,父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经历感同身受,对自己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非常关心。而他们不需要做出极端的行动,就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切。
在这个小案例里,妈妈实际上只是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就更别提回应了。
那还能补救吗?当然可以。
这位家长回到家冷静下来后,反思了自己在理发店的做法:
孩子在现场为什么那么排斥我?
难道是我说错了什么话?
我为什么有一些情绪?我真正生气的原因难道只是因为孩子对我的态度?没有因为花了意外的钱而生气?
当事件在脑子里又像电影放了一遍后,她找到了问题所在:我把问题搂过来,而不是把孩子搂过来解决问题。
于是,她把儿子单独叫到房间,有了下面的对话:
妈妈:“刚才在店里,你很生气?是我说错什么了吗?”
儿子:“你说话的口气不好。”
妈妈:“我的口气是不是让你觉得我跟你不是一伙儿的?让你感到被孤立?”
儿子:“你说我‘你去处理!’还说哭解决不了问题,我最不喜欢听你这句‘哭解决不了问题,你可以使劲哭’。”
妈妈:“你是不是希望我能搂着你温柔地说‘妈妈跟你在一起,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儿子笑笑说:“你说我‘你去处理’,我压力很大,不知道该怎么办。”
妈妈:“真抱歉,这样的事妈妈也是第一次遇上,也不知道怎么办?把你当成年人,让你独自面对,是我的错。你为什么哭啊?”
儿子:“我特别害怕。弄碎镜子没第一时间告诉你,也是因为害怕,害怕你骂我。”
妈妈:“妈妈希望你最信赖的人是我,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儿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看来我还没有做到让你足够信任我。”
妈妈:“以后不论摊上多大的事,我都希望你第一时间找我,我不会骂你。当时你还有什么想法?”
儿子:“我还害怕你跟他们打架。”
妈妈笑了:“我也算是文明的人,文明人一定会用文明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会用武力,更不会吼叫,再说咱把人家东西弄坏了,有什么理由吵架。”
儿子:“我害怕别人认为我是坏孩子。”
妈妈这时搂住了孩子:“哦,那你这么认为的时候,心里肯定会很难过很羞愧吧?”
儿子:“是的。我怕别人都不喜欢我,我怕别人说我品质不好,以后我也不敢再去这家店,害怕他们骂我。”
妈妈:“妈妈小时候也会有你这样的想法,但现在不会了。今天只是个意外,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的。就算真的做了错事,只是这件事错了,跟你这个人没有任何关系。你从这件事中收获了什么?就是有什么经验教训?”
儿子:“不能随便动东西。”
妈妈:“你看这多好,我还觉得这是个好事,幸亏咱今天弄坏了这个东西,不然说不定动了价值更贵的东西,是不是损失更大?你知道吗?新闻上报道,有的孩子直接把人家价值百万的钢琴和豪车弄坏了,赔的才厉害。”
儿子:“我就怕别人怎么看我。”
妈妈:“你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你还记得我讲过的《父子俩和驴》的故事吗?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如何说那是别人的事。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看自己。儿子,相信你自己,你是个好孩子。当时你的想法这么多啊。”
儿子:“是啊,我们孩子的想法跟你们大人不一样。”
妈妈:“确实不一样。儿子,你担心我骂你,担心我跟店里的人吵,担心别人怎么看你,有这么多担心,你身体有什么反应?”
儿子:“我就这样不停地搓手,手心还直冒汗。”
妈妈:“这个时候你觉得做什么会让你比较好过点儿?”
儿子:“看书,一看书我就全部忘记了。”
妈妈:“又想看书了吧?”
儿子:“你原谅我吗?”
妈妈坚定地搂过孩子:“我原谅你。”
儿子反抱着妈妈:“我真的非常非常爱你,妈妈。”
事情就这样完美地解决了。孩子从担心到害怕,再到释怀,完全依赖于妈妈高超的情绪引导技术,看得出来,孩子是经受过多次这样的引导的,他在回答妈妈提问的时候毫不含糊,表达精准,丝毫不回避自己的想法。
长期被这样引导长大的孩子,未来情商低不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经典案例,但我相信,没有多少父母能做到这位妈妈这样,给孩子做正确的情绪引导。从始至终,妈妈把《培养高情商孩子》一书的情绪管理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完全是信手拈来。
1、觉察情绪
在发现孩子情绪失控后,妈妈首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确认了自己的情绪,认定是自己首先情绪出了问题,才导致在理发店孩子的情绪失控。
2、抓住时机
找到问题后,第一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以求把此事对孩子的影响消除。
3、倾听与认可
在沟通的过程中,妈妈全程心态平和,对孩子回答的感受全面接纳,不批评、不评判,给予积极的回应和确认,所以,孩子对这样的交流没有一丝抵触,有什么说什么,这不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4、表达情绪
妈妈所有的引导都是围绕孩子的感受进行的,试图让孩子把事件发生当时的所有情绪和感觉说出来,达到释放负面情绪的目的。
5、解决问题
在沟通的最后,妈妈没有忘记引导孩子转换心情,简短的几句话,就让孩子释然了,并发出“妈妈,我真的好爱你”的感叹。
有句话说,人和人的相处,本质上是我们跟别人的情绪相处。深以为然。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彼此的情绪,和孩子好好说话,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文章为本号原创作品,转载请私信号主,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案例分享作者:张奋赢)